穢多

社会阶级

穢多(日语:穢多えたゑた)乃是日本中世紀時代兩種部落民之一,受到日本佛教神道中「污穢」觀念影響,對於「較污穢的工作」、「較污穢的人(罪人)維生的行業」的稱呼。穢多的起源不明,有人推測是逃亡的農民,後來變成從事皮革加工的「部民」;亦有人認為是對於非人身分的俗稱,源自古代被征服的奴隷。雖然穢多的起源有各式各樣的說法,但是跟非人的差別為世襲制,子女必須繼承父母的職業。

正在鞣皮的穢多,出自《七十一番職人歌合日语七十一番職人歌合

關於階級制之議論

编辑

編入階級統治的解釋

编辑

穢多乃成形於平安時代、確立於江戶時代,雖然該稱呼廢止於明治時代,但現代日本人對此蔑稱帶有「士農工商之外的最下層身分」的歧視。關西大學講師上杉聰日语上杉聰認為,鎌倉時代奈良京都對於穢多便出現歧視,室町時代歷史文獻更出現「不要跟卑賤者結婚,一旦弄髒血液的話就無法乾淨,穢多的子女永遠還是穢多」[1]等歧視性字句。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歷史學者朝尾直弘日语朝尾直弘則認為,「和農工商之間存有極大的身分差異,大體上農工商三者同列,也可視為平民百姓的統稱。至於更下級則有稱為『穢多、非人』的階層,因此士、農工商、『穢多、非人』三種階層間存在明顯巨大的分隔線」[2]

非編入階級統治的解釋

编辑

不過,也有人認為幕府為了政治的考量劃分「士農工商穢多非人」等階級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3]日本史學者田中圭一日语田中圭一 (日本史学者)提出:「本來士農工商就是職業的劃分,用此事來區隔身分是愚蠢的」[4]

名稱的由來

编辑

日本文獻上首見「穢多」一詞乃永仁4年(1296年)的《天狗草紙繪卷》[5],編纂於承平5年(935年)的第一部類書和名類聚抄》將「屠兒」訓讀成「惠止利(えとり)」,解釋則是「屠宰作為之餌」。建治元年(1275年)稻荷山的經尊法橋獻給北條實時的語源辭書《名語記》也記載著:「住在河灘邊、食用牛馬的人為穢多(ゑた)」、「穢多乃餌取也,屠兒等同穢多」。同時期的另一本類書《日语:塵袋羅馬化塵袋》則記錄:「根本上餌取乃以肉塊作為餵食之餌」;正保元年(1644年)以降的江户幕府公文則開始出現這個詞。由這些文獻記錄可知,穢多本為飼育鷹之主鷹司取餌之職業,後來轉換成對屠夫的總稱[6]。受到佛教戒殺生和神道忌血污的思想所及,對於殺生這種多污穢的工作遂以「穢多」稱之。

時至今日,有人以片假名エッタ」稱呼,某些地方甚至出現「エッタボシ」(即讀成「穢多法師」)[7]的歧視稱呼。2011年1月5日奈良縣御所市所設立的水平社博物館展出「日韓合併」的展覽期間,發生了抗議者以「エッタ」稱呼,結果鬧進法庭之事件[8]

職業

编辑
 
穢多,出自《江戶職人歌合》

穢多的職業從日本中世紀以來逐漸成形,直到江戶幕府時期甫確立其制度。仁德天皇時便以捕捉其他類,大寶元年制定的《大寶令》設置主鷹司,為了餵食鷹鳥,開始出現屠宰餌料之人。到了奈良時代穢多的原形亦曾見諸史料,此時代初期編纂的《播磨國風土記》〈飾磨郡大野里〉記載「惠多」[9]一詞。鎌倉時代的《天狗草紙繪卷》出現「穢多」一詞,描繪著著四條河灘上的穢多小孩抓住天狗化身之,將之扭斷頸部殺害後處理其屍肉的畫面;身旁另一個小孩試圖以網捕捉另一隻鳶[10]

平安時代中期《延喜式》雖然規定須供上鹿之肉給天皇,可是受到佛教殺生的思想影響,蔑視屠夫的風氣也逐漸散播。這些人群居於京都鴨川河灘沙洲的小屋,從事其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賤業。因為沙洲靠近下鴨神社,為了避免遭受穢氣波及,《延喜式》特別規定該神社南面附近禁止濫僧、屠夫居住[11]。「濫僧」即非人法師,本為平民但因無法忍受國司的苛政,出家脫離原籍。平安時代中期的公卿三善清行日语三善清行曾以《意見十二箇條日语意見十二箇条》上書給醍醐天皇云:「今天下之民三分之二乃禿首者(意指濫僧)」,可見當時濫僧和屠夫仍有所區隔。這些人也有從事打掃街道的工作,被稱作淨人(きよめ)。《壒囊鈔》記載:居住在河灘者稱作穢多,也被稱作坂者、散所者,其中以清水坂(位於今京都市東山區)比較出名。清水坂的坂者受到祇園感受院所屬的犬神人日语犬神人(清掃神社內污穢或動物屍體的下級神官)召喚,在延喜寺僧兵出兵之際擔任先鋒。派駐到各部落警戒時接受居民給予的報酬,坂者的頭目也被稱作長吏法師[12]。各長吏法師圈繩定界,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寬元年間曾發生清水坂和奈良坂的長吏相互爭執的情事。

成書於明應9年(1500年)的《七十一番職人歌合日语七十一番職人歌合》,其中第三十六番即描繪正在鞣皮的穢多,其形象為打赤膊、束髮、赤腳。直至戰國時代皮革成為鎧甲與馬具的主要原料,從事皮革加工相關人員被納入軍需產業而受到保護。甚至曾有東日本的大名為了增加領地內的軍事需求,特地自西日本延請穢多過來定居的例子。江戶時代確立鎖國政策,禁止東南亞輸入皮革製品,造成皮革來源不足。為此,殺牛宰馬的工作受到嚴格的控制,各農村配置穢多以便獲得皮革來源。這些穢多多半居住在農村外不適合農業耕作的河川兩側,後來逐漸被稱呼為「かわた」(漢字寫成皮田、皮多、川田、革多、革田、河田等)。例如《慶長播磨國圖》記載「かわた」的地區多達48處,《攝津國圖》中也出現7處記載成「皮田」、「皮多」、「川田村」、「河原村」、「カワラ村」的地方[13]寬永21年(1644年)《河内國更池村文書》第一卷〈河州丹北郡之内更池村家數人數萬改帳〉改用「河田」表示穢多。

演變到後來,處理擊斃牛馬(禁止屠殺)、獸皮加工、皮革製品的製造販售、祭禮的清掃工作、表演物品(包含藝人)的管理、草履雪駄、燈芯、筬(需要高度技術的紡織機零件)、竹精細加工等物品的製造販售……等,這些職業變成了由穢多寡占的家業。此外關東地方淺草彈左衛門日语弾左衛門乃由非人管理[14],故雖然皆稱穢多,卻東、西有別。17世紀後半以降,各幕藩領主遂定調以「かわた」稱呼穢多,各地的公文書類則記成皮多、皮田等。甚至像廣島藩幕末為止,皆以「革田」作為指稱穢多的公家用語。

到了明治4年8月28日(1871年10月12日)頒布解放令日语解放令,廢止穢多、非人之身分和稱呼,同時此二者也喪失死牛馬取得權與前段所述長期寡占之職業[15],於是陷入經濟困頓。加上解放令一併廢除地租改正、徴兵令、學制、村請制度日语村請制度等,引發民眾強烈反彈,終致發展成解放令反對一揆日语解放令反対一揆,各地有許多穢多、非人遭受襲擊。

其他國家

编辑

印度種姓制度中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人)和日本的穢多一樣,也是處理皮革屍體的低下階層。他們被視為不可接觸的人,絕對禁止與其他種姓接觸,甚至常發生賤民因接觸其他種姓而遭到虐待、殺害的事情[16]。在韓國李氏朝鮮時代開始確立「八般私賤」中白丁為最卑下者。不過1910年日韓合併大日本帝國廢除身分制度、導入戶籍制度;加上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受到大規模的人口移動以及戶籍資料遺失等影響,許多人原本的身分階級不明。現在韓國的不平等階級待遇已漸漸消失,但仍有人在吵架爭論時以「白丁」羞辱對方。

內部連結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原文作:「卑しい者とは結婚しない。血は一度汚れるときれいにはならない。穢多の子はいつまでも穢多である」,參考(日語)第36回部落解放研究京都市集会:部落の歴史 - 天皇制と部落問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參考《日本歴史の中の被差別民》,奈良人権部落解放研究所著,新人物往来社,2010年3月6日,ISBN 978-4404038241,頁100。
  3. ^ 《身分差別社会の真実》,斎藤洋一、大石慎三郎合著,講談社,1995年7月17日,ISBN 978-4061492585
  4. ^ 《百姓の江戸時代》,田中圭一著,筑摩書房,2000年11月,ISBN 978-4480058706,頁58。
  5. ^ (日語)e國寶:天狗草紙絵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歴史のなかの米と肉―食物と天皇・差別》,原田信男著,平凡社,2005年6月,ISBN 978-4582765410
  7. ^ 參看(日語)真宗(仏教)とハンセン病差別問題につい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註2亀川村事件」之段落。
  8. ^ 詳情參看水平社博物館前歧視抗議事件日语水平社博物館前差別街宣事件或《奈良地方裁判所平成23年(ワ)第686号 平成24年6月25日民事部判決》本文。
  9. ^ 按「穢多」、「惠多」二詞之日語發音相同。
  10. ^ (日語)「天狗」の天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日語)《濫僧考 - 河原者・坂の者・宿の者・非人法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喜田貞吉
  12. ^ (日語)喜田貞吉:長吏名称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請參考(日語)聖心女子大学図書館デジタルギャラリー:摂津国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日語)弾左衛門の支配下にあった、江戸の被差別民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日語)明治の身分解放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大紀元:印度種姓制度陰影不散 賤民遇害事件頻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