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公共空間
私有公共空間(英語:privately owned public space (POPS) / privately owned public open space (POPOS)),部分國家如澳大利亞,稱私有開放空間(英語:private open space),是公共空間的一種,其產權為私有,但在城市土地使用分區以及其他土地使用的法規之下,必須對公眾開放。私有公共空間通常由市政府與地產發展商協定同意,政府給予獎勵性質的容積,而發展商在其私有大樓內部或相鄰地設置公共空間。[1][2]
私有公共空間通常包含了廣場、騎樓走廊地、跨街區拱廊,小公園以及室內中庭。一些城市的倡議團體設立了關於私有公共空間的網站,例如 apops.mas.org。雖然私有公共空間是從2000年出版的一本專書《Privately Owned Public Space: The New York City Experience》才引起關注,但私有公共空間的出現遠早於此數十年。自1961年起,紐約市便施行獎勵土地使用分區政策,至2000年止,共有503片私有公共空間分佈在紐約各地320幢大樓內。該書明確指出,紐約市政府的獎勵政策在程序上成功達到了製造公共空間的目的,但也有相當比例的空間不符合使用規定。[3]繼紐約之後,東京也於1964年起為開發商引入類似的獎勵政策,在1970年至2001年間,該市一共增加了506處私有公共空間。[4]
另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杨震、徐苗. 〈私人拥有的公共空间的演变与批判:纽约经验〉. 《建筑学报》 (北京: 建筑学报杂志社). 2013-06-20. ISSN 0529-1399.
- ^ 潘國靈. 《第三個紐約》. 香港: 天窗出版. : 頁145-148. ISBN 9789881822024.
- ^ Kayden, Jerold S., The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 and The Municipal Art Society of New York. 《Privately Owned Public Space: The New York City Experien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0-11-06. ISBN 978-0471362579.
- ^ Juliane Pegels ,聯邦住房暨城市發展協會. Privately Influenced Public Spaces – Die Koproduktion von Stadträumen in Melbourne, New York City, Tokio und Santiago de Chile (PDF). 2010-03 [2020-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