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基麻盖菌
石基麻盖菌,又被称为造石菌,仅分布于澳大利亚。
石基麻盖菌 | |
---|---|
石基麻盖菌的子实体与菌核,菌核部分尚能看到部分树根和蚁道痕迹。采于澳大利亚东南境,常见于小桉树丛。 | |
科学分类 | |
界: | 真菌界 Fungi |
门: |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
纲: |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 |
目: | 多孔菌目 Polyporales |
科: | 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
属: | 麻盖菌属 Laccocephalum |
种: | 石基麻盖菌 L. basilapidoides
|
二名法 | |
Laccocephalum basilapidoides McAlpine & Tepper (1895)
| |
異名 | |
Polyporus basilapidoides (McAlpine & Tepper) Lloyd (1912) |
分类系统
编辑此种最先由McAlpine和Tepper于1895年描述,并以此为模式种建立了麻盖菌属。但此分类系统尚存争议,美国菌学家Curtis Gates Lloyd认为此种应归入多孔菌属,于1912年将其更名为石基多孔菌。[1]
形态特征
编辑石基麻盖菌为一年生真菌。菌盖木质带麻点,直径8.3-9.5厘米,中央凹陷,其余突出。菌盖黄褐色带咖啡色边,内部粗且白。中央麻点较小呈锥形,周围麻点稍大,椭圆形。子实层体灰褐色到红棕色,菌管联生,萌发孔卵圆形,大且密集。孢子球形,直径44-50微米,橘黄色带3微米长的刺。菌柄黄褐色,卵圆形(短径1.3厘米,长径1.9厘米),长约2.5厘米。菌核白色,高7.6厘米,直径8-10厘米。菌核将其生境内的沙土颗粒粘合,形成无论外观或密度都与含铁砂石类似的石质基部(图中真菌重达376克)。[2]
石基麻盖菌 | |
---|---|
真菌形态特徵 | |
子實層上有萌發孔 | |
蕈傘為扁平 | |
裸露蕈柄 | |
孢印橙黃色 | |
異養腐生真菌 | |
未知 |
命名
编辑石基麻盖菌得名于其类似石质的基部(basilapidoides=拉丁语basis “基”+lapis “石”+希腊语οειδής “似”)。McAlpine和Tepper首次描述时所用种名实为basilapiloides。Lloyd将其移入多孔菌属时,basilapiloides和basilapidoides两种形式都曾出现,但basilapidoides在语法上似乎更为准确。现在普遍采用的种名Laccocephalum basilapidoides既不与McAlpine和Tepper的描述相符,亦有别于Lloyd的系统。
同物异名:
- Laccocephalum basilapiloides McAlpine & Tepper, 1895
- Polyporus basilapidoides (McAlpine & Tepper) Lloyd, 1912
- Polyporus basilapiloides (McAlpine & Tepper) Lloyd,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