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11月25日) |
風扇,日本和韓国称為扇風機,風扇通过驱动扇叶旋转使空气加速流通,風扇中包括旋轉的葉片,葉片材質有木頭、塑膠或是金屬,對空氣作用,以產生氣流。葉片和輪轂會合稱葉輪或是转子。有時風扇會裝在一外殼內[1]。外殼可以導引氣流,也避免其他物品接觸到旋轉中的扇葉,提昇其安全性。目前大部份的風扇是由电动机驅動,因此也稱電風扇或是電扇,不過也可以用其他的動力來源來驅動風扇,例如油壓馬達、曲柄及内燃机。
若以機械的觀點來看,任何可以旋轉產生氣流的設備都是風扇。風扇可以產生大量的氣流,壓力較低(不過仍比外界壓力要大),壓縮機則和其相反,產生的氣流壓力很大,但流量較小。一般扇葉在氣流底下會開始旋轉,其他利用此性質的設備(像是风速计和風力發動機)也會設計成和風扇類似。
風扇常見的應用包括空调控制、維持個人的熱舒適性(像是電子的桌扇及落地扇)、汽車引擎冷卻系統(風扇會放在水箱散熱器之前)、機器冷卻系統(例如電腦內,或是音頻功率放大器內)、通風、排烟、揚穀(分離穀殼和穀物)、除塵(例如吸塵器內)、乾燥(一般會配合熱源進行)。有些工業熱交換器中會裝風扇來間接冷卻。
風扇對物體冷卻的效果很好,但風扇不會直接降低空氣溫度,風扇可以讓人涼爽,是因為汗水的蒸發冷卻,並且因為風扇產生的氣流,增加和周圍空氣的熱對流。因此若周圍空氣溫度很高,或是濕度很高,風扇冷卻的效果就比較差。
歷史
编辑風扇的歷史悠久。用樹葉作的風扇在古埃及和印度就已出現,當時是以竹片或是其他植物纖維為材質的手持扇,可以旋轉或是扇風來讓空氣流動。英属印度時期,盎格魯-印度人 將固定在天花板,由佣人拉動的大型平板風扇稱為punkawallah。
中國西漢時長安機械師丁緩發明了七輪扇,這大概是在一個輪軸上裝有七個扇輪的風扇,以人力推動機輪運轉[2]。在唐朝時已有使用水力來帶動風扇輪,用在空調上。到宋朝時旋轉風扇更加普遍[3][4]。
日本平安时代時,扇子也變成社會階層的符號角色。鐵扇是在封建時期使用的日本扇,外形類似一般的摺扇,但是是可怕的武器,若武士認為無法使用日本刀當作武器,會改用鐵扇。
十七世紀時,包括奥托·冯·居里克、罗伯特·胡克和罗伯特·波义耳等科學家的實驗建立了有關真空以及氣流的基本定理。英國建築師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在威斯敏斯特宫建立了早期的通風系統,當時使用風箱來循環空氣。雷恩的設計也是後來許多改善及創新的基礎。歐洲第一個旋轉扇出現在16世紀,是用在礦坑的通風,是格奧爾格·阿格里科拉(1494–1555)所設計[5]。
英國工程師约翰·西奥菲勒斯·德札古利埃在1727年成功的展示利用風扇系統將礦坑不流通的空氣抽出,煤礦坑裡的通風對於避免窒息非常重要,後來也在議會中裝設了類似的裝置[6]。土木工程師約翰·斯密頓以及後來的約翰·巴德爾在英國北部的礦坑裡架設了旋轉式的空氣泵,不過該機器很容易故障。
蒸汽驅動扇
编辑1849年時,由William Brunton所設計,半徑六公尺的蒸汽驅動扇,在南威爾斯的Gelly Gaer採礦場運作。在1851年的萬國工業博覽會也有展出此風扇。在同一年,蘇格蘭的醫生David Boswell Reid在利物浦聖喬治醫院的天花板裝了四個蒸汽驅動風扇,風扇所產生的壓力讓空氣往上流動,通過天花板的通風口[7][8]。詹姆斯·内史密斯、Frenchman Theophile Guibal和J. R. Waddle後來繼續針對技術進行改良[9]。
電扇
编辑Schuyler Wheeler在1882年到1886年之間發明了電力驅動的風扇[10],由美國Crocker & Curtis電機公司商品化。1885年時,位在紐約的Stout, Meadowcraft & Co公司將直驅式桌扇商品化[11]。
發明家Philip Diehl在1882年開發了第一個吊扇。在進入二十世紀,發明密集出現的期間,出現許多用乙醇、油或是煤油作燃料的風扇。日本的松下環境系統在1909年領先發明可以量產的家用電扇。1920年代的工業進步,可以量產不同形狀的鋼製電扇,讓電扇的價格下降,讓更多家庭有能力可以購買。1930年代,愛默生公司設計了第一款art deco風扇(Silver Swan)[12]。1940年代時,印度的Crompton Greaves成為全世界大的吊扇公司,主要販售印度、亞洲以及中東。1950年代時,桌扇和立扇開始設計成明亮的顏色,吸引人們注意。
1960年代的窗式冷氣和中央空氣調節系統,讓許多公司停止生產風扇[13],不過在1970年代中期,越來越多人知道電費的支出,以及用在家庭供暖以及冷氣的能源消耗,吊扇再度流行了起來。
William Fairbank和Walter K. Boyd在1998年發明了高風量、低轉速的HVLS吊扇,用長的扇葉低速旋轉,產生比較大的風量,以此減少能耗[14]。
種類
编辑風扇有許多不同的設計,可以放在地上、桌上,安裝在天花板上(吊扇),也可以裝在窗戶、牆或是屋頂上。會大量發熱的電子設備(像是電腦)也會用風扇散熱。吹風機以及小型暖氣器等家電也會用到風扇。在空調系統以及汽車引擎中,風扇提供氣流來散熱。風扇讓室內舒適的方式,是利用空氣流動增加传热系数,但不直接降低室內溫度。而用來冷卻電子系統、引擎或其他機器的風扇,會直接冷卻機器,作法是將熱空氣排到機器外部,並且讓溫度較低的空氣流入機器內。風扇主要可以分為三種:軸流、離心式(也稱為徑向)以及橫流。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Performance Testing Code 11(PTC)[15]就有列出進行風扇測試以及製作報告的標準程序,其中有包括了軸流扇、離心扇以及橫流扇的測試。
軸流扇
编辑軸流扇的扇葉會讓氣流以和扇葉旋轉軸平行的方向流動。許多應用會用到這種風扇,從電子設備中使用的小型冷卻風扇,到冷卻塔中使用的巨型風扇。軸流扇也用在空調以及工業製程應用上。標準軸流扇的直徑為300–400 mm或1,800–2,000 mm,可在800 Pa以下的壓力中工作。在飛機引擎裡,也用特殊的軸流扇來進行低壓段旳空氣壓縮。 以下是一些軸流扇的例子:
- 桌上風扇:桌上風扇一般是在家中房間使用,除了扇葉、馬達等組件外,會有風扇罩,避免人員或是物品接觸到轉動的扇葉,另外也會有自動變動風扇吹風方向的機構,讓風扇不會只吹在室內的特定位置。
- 家用抽風扇:一般會裝在牆上或是天花板上,家用抽風扇是要移除家中的濕氣,並且使空氣流通。浴室的抽風扇一般會用四英寸(100 mm)大小的機種,廚房的空間比較大,一般會用六英寸(150 mm)的機種。也有些較大的浴室使用五英寸(125 mm)的抽風扇,不過這比較少見。家用抽風扇不適合用在風管較長,超過3 m或4 m的應用(實際長度限制也和風管的轉折數情形有關),因為較長風管增加的空氣壓力會影響風扇性能。
- 有一種抽風扇會持續以低速運行,在有需要時會以正常速度運行。例如浴室的抽風扇可能會在開燈時以正常速度運行,其餘時候以慢速運行。這種風扇在低速持續運行時,風量約5至10 l/sec,耗電只有1至2瓦,每年的花費很低。有些有濕度感測器,在濕度過高時動作。這類設備的優點是確保通風,避免濕氣的累積[16]。在寒冷的天氣,抽風扇會讓室內溫度明顯的下降[17]。
- 機電風扇:依其運作條件、尺寸以及扇葉數目有所不同。最常見的是四片扇葉的設計,五片或六片扇葉的設計非常少見。機電風扇的材質,是選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 吊扇是安裝在房間天花板下的風扇,多半會以較低的速度運行。吊扇安裝位置較高,不容易被人碰到,因此不會有風扇罩。吊扇可以用在住家、工業或是商業的場合。
- 汽车裡會有機械驅動或是電動的風扇來為引擎散熱,避免引擎過熱,其作法是是將外界空氣帶往裝有冷却剂的散热器內,為冷却剂降溫,之後再由冷却剂來冷卻引擎。此可以透過連接在内燃机曲轴上的滑轮來驅動,也可以是電動馬達,由自動調溫器開關切換其運轉或停止。
- 散熱風扇可以用來冷卻電腦或其他電子設備,在筆記式電腦的筆記式電腦散熱器中也有散熱風扇。
- 音頻功率放大器裡的風扇可以冷卻其中發熱的電子元件。
- 變槳距風扇:變槳距風扇配合供氣管道,可以精準的控制靜壓。
離心扇
编辑離心扇的外形有些類似倉鼠輪,其中有轉動件(稱為葉輪),由旋轉軸以及一組形成螺线的葉片所組成。離心扇送風的方向和進氣方向垂直,且會將透過離心力以及葉片的帶動,將空氣帶到外界。葉輪旋轉時,會使空氣從接近軸的位置進入離心扇,然後沿著徑向移動到螺线葉片邊緣的開口處。針對相同的空氣量,離心扇可以提供的壓力更大,可用在像吹葉機、吹風機、床墊充氣機、充氣結構、暖通空調裡的空調箱等應用。離心扇的噪音會比相同功率的軸流扇要大(不過也有些空調箱中用的離心扇是低噪音的設計)。
-
離心扇的上視圖,可以看出氣流方向
-
典型的離心扇
-
HP ZBook行動工作站中安裝的離心扇。離心扇會將空氣吹往散熱片,散熱片裡有一組熱管。
橫流扇
编辑橫流扇(cross-flow fan)由Paul Mortier於1893年為此申請專利[18][19],廣泛用在暖通空調 (HVAC),特別是無風管的分離冷氣中。橫流扇的長度會比其直徑要長,其流場近似是二維的,空氣可以從二個方向離開風扇。橫流扇使用有特殊前彎式葉片的葉輪,其外殼有背板以及旋涡板。橫流扇和徑向扇不同,其主要氣流會橫向穿過葉輪,通過葉片二次。
无叶风扇
编辑Dyson在2009年將無葉風扇推出至消費市場,此產品是將1981年东芝的設計商品化,無葉風扇的特點是沒有外露的葉片或是可動件(不包括為了調整吹風方向功能加入的元件)[20]。無葉風扇中有風葉可以產生小流量,但是高壓力的氣流,此風葉是放在機座裡,再透過其上方翼型表面的設計,因著寬德效應,在圓形或橢圓形的開放空間產生低壓區,引導較大量,但是速度較慢的氣流可以通過[20][21][22]。
空氣門和空氣幕也是使用這類的效果,在一個沒有蓋子或是門的區域,讓暖空氣或冷空氣維持在其中。空氣幕常用在開放式的乳品櫃、冷凍櫃以及蔬果櫃,透過開口處的層流氣流循環,讓冷空氣可以維持在其內,同時可以方便顧客看到商品進行購買。氣流一般是用其他的機械式風扇來提供。暖通空調中的線性槽散流器也是使用此一效應增加室內的氣流, 甚至比通風口還好,而且可以節省空調箱內鼓风机的耗能。
安裝
编辑風扇安裝的方式有許多種,依其應用而定。有一些特殊的安裝方式。
導管扇
编辑飛機中的導管扇是屬於推進方式的一種,會將風扇、螺旋槳或轉子放在空氣動力導管或護圈內,以增強其性能,產生飛行需要的升力或是推力。
噴流式風機
编辑在通空系統中,噴流式風機會噴出氣流來夾帶週圍的氣流,使氣流可以循環。此系統所需的空間明顯的比傳統的通風導管要小很多,明顯可以增加新鮮空氣流進的流率,也讓內部渾濁空氣可以排出[23]。
噪音
编辑風扇產生噪音的原因是因為空氣快速流動,經過葉片以及障礙物所產生的渦流,帶動的動力源也會產生噪音。風扇噪音約和轉速的五次方成正比,轉速減半約可讓噪音減少15 dB[24]。
人感知到的風扇噪音程度也和噪音的頻率分佈有關。這和移動件(特別是葉片)和不動件(特別是支柱)的形狀以及分佈有關。不規的形狀以及分佈可以將噪音的頻譜打散,讓噪音比較不擾人[25][26][27]。
風扇進氣口的外形也會影響風扇的噪音[28]。
風扇的驅動方式
编辑獨立的風扇多半會用电动机驅動,多半會將風扇直接由馬達軸驅動,不透過皮帶或是齒輪傳動。電動機可能藏在風扇的輪轂裡或是輪轂後方。若是大型的工業風扇,會使用三相感應馬達,放在風扇附近,用滑轮驅動。較小的風扇可能會用蔽極馬達、直流有刷馬達或直流無刷電動機驅動。交流驅動風扇多半會直接使用市電,直流驅勳風扇的電壓多半比較低,例如24V, 12V或5V。
有時會將風扇連結在旋轉的設備上,像内燃机車輛、大型的冷卻系統、火車頭等,會將風扇接在传动轴上,或是用滑轮帶動。另一種常見的作法是雙軸電動機,電動機的一個軸連接負載,另一個軸連接冷卻電動機的風扇。窗型冷氣就會依此方式運作室內部份和室外部份的風扇。
在沒有電力或是旋轉設備的場合,也有其他驅動風扇的方法。像蒸氣之類的高壓氣體可以驅動小型的涡轮发动机,而高壓液體可以驅動佩爾頓式水輪機,這兩個都可以提供風扇需要的動力。
大型,緩慢移動的動力來源(例如河),也可以利用水車,再加上變速齒輪或滑輪,讓轉速維持在適合使用風扇的轉矩,再驅動風扇。
-
內燃機可以直接驅動風扇,也可以透過馬達驅動
-
大型馬達的內部或是後面可以加裝風扇。
-
窗型冷氣的雙軸風扇馬達
都會傳說
编辑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Fa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1).
- ^ 《西京雜記》卷一:“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七輪扇,連七輪,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
- ^ 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2, 99, 134, 151, 233.
- ^ Day & McNeil (1996), 210.
- ^ Needham, Volume 4, Part 2, 154.
- ^ A Short History of Mechanical Fans. The Worshipful Company of Fan Makers.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4, 2013).
- ^ Robert Bruegmann. Central Heating and Ventilation:Origins and Effects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January 21, 2016).
- ^ HISTORIC BUILDING ENGINEERING SYSTEMS & EQUIPMENT HEATING & VENTILATION, By Brian Roberts, CIBSE Heritage Group
- ^ Cory, William. Fans and Venti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Elsevier. 2010. ISBN 978-0-08-053158-8.
- ^ B. A. C. (Before Air Conditioning) (PDF). New Orleans Bar Association. [2010-07-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9-03).
- ^ Scientific American. Munn & Company. 1885-07-18: 37 (英语).
- ^ Emerson Silver Swan Fan | Missouri Historical Society. [2024-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3).
- ^ Fancollectors.org – A Brief History of Fa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Steve Cunningham – retrieved July 5, 2010.
- ^ Industrial Fan Designer Finds Niche in Energy Efficiency – Automation and Control, By David Greenfield, December 20, 2010, Blog on Design News,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Dianna Huff – retrieved May 18, 2011.
- ^ ASME PTC 11 – Fa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acEachern, Ruth. Do extractor fans cost a lot to run?. EnviroVent. 24 October 2022 [2024-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1).
- ^ Heat loss through Continuous Running Fans. BuildHub.org.uk. 8 November 2019 [2024-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1).
- ^ Paul Mortier. Fan or Blowing apparatus. US Pat. No. 507,44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Everything You Should Know About Cross Flow Fan - PBM Motor and Fan. PBM. [2023-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12) (英语).
- ^ 跳转到: 20.0 20.1 Wallop, Harry. Dyson fan: was it invented 30 years ago? .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October 20,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 ^ Wilson, Mark. Dyson Air Multiplier Review: Making a $300 Fan Takes Cojones. Gizmodo. October 12, 2009 [2024-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 ^ Biggs, John. Video Review: The Dyson Air Multiplier. TechCrunch. October 12, 2009 [May 2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15, 2011).
- ^ Jet Fan System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22-02-24., Syetemair, 2017. (retrieved 22 March 2022)
- ^ UK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Top 10 noise control techniques (PDF). [2024-11-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1-26).
- ^ The Thermodynamics Behind the Mac Pro. Popular Mechanics. 10 December 2019 [17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 ^ Tae Kim. "Reduction of Tonal Propeller Noise by Means of Uneven Blade Spac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 4
- ^ M. Boltezar; M. Mesaric; A. Kuhelj. "The influence of uneven blade spacing on the SPL and noise spectra radiated from radial fa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UltraFlo Fluid Dynamic Bearing Fans for Thin Laptop Computers. [202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1).
- ^ 存档副本.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