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 (泰州)

(重定向自王心齋

王艮(1483年7月20日—1541年1月2日),原名王銀,字汝止,号心斋明朝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人稱王泰州。思想家王陽明弟子,泰州学派創始人。

生平

编辑

先世原居苏州,後祖王伯寿落户於泰州安丰场,以烧盐为生。王艮生於明憲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為「灶丁」(烧盐的苦力)階級,世代為灶户[1],“七歲受書鄉塾,貧不能竟學”,十一歲時家貧輟學。

十九歲時隨父王守庵經商至山東。在山東曲阜曾謁孔廟而嘆曰:“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十九歲後“常銜《孝經》、《论语》、《大学》袖中,逢人质难,久而信口谈解,如或启之”,因善经营,“自是家道日裕”,成為富戶。

三十八歲時,遠赴江西,师从江西巡抚王阳明,是王阳明的重要弟子之一,陽明一開始覺得他個性高傲,因此把他的名字改成帶有靜止意思的“艮”字;王艮經常與師爭論,“時時不滿師說”,堅持自己的觀點,既“反复推难、曲尽端委”,又“不拘泥传注”、“因循师说”,於是自創“淮南格物說”。有一次坐“招搖車”(蒲輪)招搖過市,遭陽明指責。

阳明病逝后,“迎丧桐庐,约同志经理其家”,“往会稽会葬”,照料其后人。後來王艮定居泰州安丰,开始自立门户,创立泰州学派,主张“百姓日用即道”,他深知“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知便不失,百姓不知便为失。”

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十二月八日卒於鄉。有其门人收辑的《心斋全集》6卷传世。

学说

编辑

王艮的门徒以平民百姓居多,「入山林求會隱逸,過市井啟發愚蒙,沿途聚讲,直抵京师」,但亦不乏著名學者如徐樾顏鈞王棟王襞羅汝芳何心隱等人,子弟至五傳共有487人,羅汝芳為集大成者。黃宗羲稱此一派竟能“赤手以搏龍蛇[2]。泰州学派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天德良知也”。

王艮在讲学時别出心裁,按《礼经》制着深衣、戴五常冠,“行则规圓方矩,坐则焚香默识”,他一生布衣,拒絕入,並直指统治者:“使僕父子安乐于治下,仍与二三子讲明此学,所谓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故被斥為“異端”。

參見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明《会典》载:“正德十五年令各府州县囚徒,情罪深重者,不论远近,俱发本省盐场缺人锅下,依照年份煎盐,抵办逃亡灶丁课额。”
  2. ^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二「泰州学案」说:“泰州(王艮)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传至颜山农(钧)、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诸公掀翻天地,前不见有古人,后不见有来者。释氏一棒一喝,当机横行,放下拄杖,便如愚人一般;诸公赤身担当,无有放下时节。”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