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文化

概述

海地文化相當多元,主要偏向非洲伏都教巫毒)文化[1],在法國殖民海地時期,當地曾經被大量傳入天主教的信仰習慣。

宗教與神話

编辑

海地的宗教信仰相當多元,其大多數是在法國人殖民海地時期所引進。而這些宗教也孕育出許多豐富的神話故事,但較少為人知。現今海地的國教天主教

宗教信仰

编辑
 
天主教徒佔世界各國人口比例一覽圖,海地所佔的比例頗多
主要宗教的名稱 信仰比例 引進年代 備註
天主教 80%~85% 約1967年(即法國殖民海地初年)[2] 法定國教
基督教 20% 法國殖民時期[3]
伏都教 無確切數字 法國殖民時期 具有爭議

經過調查,约80%的海地人口宣称信仰天主教,20%的海地人口則是信仰基督教绝大多数目前从属于罗马天主教。与其它拉丁美洲国家类似,海地也曾是欧洲天主教国家的殖民地(法國),因此天主教的信仰也就因此進入了海地。由於天主教的信仰觀念已在當地大多數人民的思想中深耕蒂固,所以在海地正式獨立後,天主教很快的在海地宪法中被定为正式国教。至今约有80%至85的海地人为天主教徒。根据海地天主教会的统计,目前在海地的两个主教区内共有251个教区和1500个基督徒乡村社区。

另有相当数量海地人信奉伏都教(又称巫毒教(Voodoo))这种起源自非洲的传统多神崇拜, 因法国人由非洲掳走大量黑人到法国的殖民地做奴隶[4],因而传入海地。但目前没有关于海地伏都教信徒的权威统计数字,具有不少爭議(海地人有句俗语,海地有80%天主教徒但有100%巫毒教徒)。

雖然巫毒教海地之信仰人口還不確定,但是對於音樂節慶部分影響程度比天主教更為深入和廣泛,甚至是兩者混合。[5]

神話

编辑

海地神話(又稱美國巫毒神話)是一種發源於海地神話。海地神話起源於法國殖民海地時期,融合巫毒教基督教文化所發展出來,與達荷美神話有幾分類似。在神話中的一些傳說也有受到印地安人文化之影響。[6]

音乐

编辑

海地人大多信仰祖先从非洲带到新大陆的多神教-伏都教(Voodoo),该教认为音乐是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间的桥梁和中介,这对海地音乐影响极为深远,海地流行的各种音乐体裁,差不多都与伏都教的宗教仪式以及社会礼仪有关。

在非洲音乐中,鼓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海地音乐最重要的乐器也是鼓,伏都教仪式用鼓乐伴奏。海地鼓乐队一般由三种大小不同的鼓和其他打击乐器组成,许多打击乐器就地取材、经过少许加工而制成的,如称为“擦擦”的摇晃器,便是装满干种子的葫芦,而“阿桑”则是挂着珠子的葫芦。[7]

文学

编辑
 
奥斯瓦勒·狄朗
 
埃塞·维莱尔

在整个19世纪绝大部分时间里,海地的诗歌倾向于模仿法国浪漫主义的诗体,诗人们多以法文创作,奥斯瓦勒·狄朗是关注海地的特有魅力的少有的几个诗人之一。他开创了用海地克里奥尔语创作的先例,其抒情诗《乔康英语Choucoune (poem)》至今仍是海地诗歌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1898年,海地诗歌沙龙“圆桌”创立,集合了埃塞·维莱尔法语Etzer Vilaire乔治·西尔万法语Georges Sylvain、埃德蒙·拉福雷等一群后期浪漫主义诗人。

在小说方面,突出的作家有弗雷德里克·马塞兰法语Frédéric Marcelin,著有小说4种,其中的《马里利塞》(法语:Marilisse)对海地社会进行了详细深刻的描写。作家雅克·罗曼则是海地共产党的领导人,著有以下层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露的领袖们》[8]

藝術

编辑
 
鮮豔的海地傳統染布

參見:海地繪畫

絢麗的色彩、單純的創作觀點,是海地藝術的一大特色。海地人常把對於土地貧瘠的無奈、對故鄉的思念給發揮在藝術上面,因此創作題材純樸,又能把當地居民的平日生活給表現出來。[9]

海地藝術與非洲加勒比海國家的藝術型態較為類似,且有時可以看見原住民的圖騰在染布、畫作上。[10]

烹饪

编辑
 
一桌海地傳統美食

海地烹飪受到非洲菜法式烹飪影響極深,是由信仰伏都教的非洲奴隸和殖民者-法國引進來。時至今日,這兩種飲食文化在海地已經混合,演變成另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海地的烹飪習慣也與一些加勒比海國家的烹飪文化有所類似。[11]

大米和豆子是現在海地平民的主要食物,其他常见食物和调味料包括猪肉羊肉、鸡、玉米粉秋葵茄子番茄红辣椒绿辣椒香蕉大蕉)、芹菜洋葱、芫荽、大蒜

飲料

编辑

海地也擁有相當豐富的飲料文化,是在各個節慶中缺一不可的重要角色。目前主要的飲料種類有兩種,一種是啤酒,另一種是非酒精的熱帶水果飲品。

海地節日

编辑
 
在海地狂歡節舉辦時期,街上常容易看到观光巴士的行駛
節日名稱 日期 備考
元旦 1月1日 屬於當地傳統節日
狂歡節 2月全部 有時稱作「海地狂歡節」
聖誕節 12月25日 屬於西方節日

海地所有節日中,最熱鬧也最盛大的就是狂歡節,在為期一個月的節日慶典中,街上會擠進大大小小的遊行隊伍,並且有觀光巴士在大街上行駛,以供觀光客搭乘。在狂歡節裡,也會有一些伏都教的傳統活動舉辦,如祈禱或向神明雕像跪拜。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巫毒教的起源與介紹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3-23.
  2. ^ 《拉丁美洲的宗教》p1126
  3. ^ 《各國宗教與神話》p165
  4. ^ 信仰巫毒教的人口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3-23.
  5. ^ 《各國宗教與文化》p168
  6. ^ 海地、巫毒-神話故事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6-05-16.
  7. ^ *認識海地音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Jacques Roumain sur Babalio.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9). 
  9. ^ USGS Magnitude 7.0 – HAITI REGION. [13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5). 
  10. ^ Pooja Bhatia. Art Trove Is Among Nation's Losses. Wall Street Journal. 25 January 2010 [26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2). 
  11. ^ 海地的飲食. [201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9).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