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棲牛罵頭戰役

臺灣清領時期同治朝,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

梧棲牛罵頭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於臺灣清領時期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正月下旬至二月初六日,游擊陳捷元、竹塹練總蔡宇先後於彰化縣牛罵頭梧棲港擊潰天地會「鎮港將軍」陳在與水師寮何守,官軍收復大肚山台地以西至沿海一帶。[1][2][3][4]:849-850

梧棲牛罵頭戰役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

梧棲真武宮,廟宇藏一匾額「威昭瀛嶼」,係平定戴潮春事件後彰化縣官員所贈。
日期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正月下旬至二月初六
地点
彰化縣大肚上堡牛罵頭大肚中堡梧棲港
(今台中市清水區、梧棲區,大肚台地以西至沿海。)
结果 官民軍陳捷元、蔡宇等聯手民間團練擊潰天地會的陳在、何守,紅軍戰敗。
参战方
  • 民間團練(白軍)
  • 民間團練(紅軍)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陳捷元(游擊)
  • 蔡宇(竹塹民練首領)
  • 蔡懷斌(鰲頭山鄉紳)
  • 楊玉器(郊商)
  • 楊清珠(社口鄉紳)
  • 陳在( 原縣城衙役)
  • 何守(水師寮鄉紳)
  • 林尚(山腳庄頭人)
  • 紀氏
  • 参战单位
  • 竹塹練勇
  • 鰲頭山練勇
  • 社口練勇
  • 天地會紅軍
  • 背景

    编辑

    同治元年(1862年)春,因清廷在臺灣加賦的傳言頻起[5]:131,彰化縣四張犁鄉紳戴潮春與天地會眾在大墩起事,陸續獲得中部地區股首如林日成洪欉陳弄等響應。天地會自稱「紅英兄弟」,故反政府武裝勢力皆以「紅旗」為幟,與之對立民間武裝村落則豎立「白旗」,白軍與清廷官軍合作對抗天地會,雙方互有勝敗。[1][2][3]

    前哨戰

    编辑
     
    此圖繪製於臺灣日治時期昭和14年(1939年),當時大甲郡包含大甲街、清水街、梧棲街、沙鹿街、外埔庄、大安庄、龍井庄、大肚庄,此次戰役地點略可按圖索驥。

    同治元年(1862年)末,天地會勢力範圍約北至彰化縣大甲溪南岸為界、南至嘉義縣斗六門,天地會丞相莊天賜不時建議戴潮春與林日成:「先取大甲,次陷嘉義,二城既得,然後長驅犯郡城。」天地會若欲拓展勢力,勢必得奪取大甲土城,而大甲位於淡水廳南緣前線,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天地會分別在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間、十一月間對大甲土城發動兩次軍事行動,皆以失利坐收。[1][3]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十三日,天地會領頭之一的林日成再度集結兵力,第三度進攻大甲土城,林日成部隊在初期佔上風,不過卻在鐵砧山下(今臺中市大甲區)遭到炮擊,林日成因而負傷,只得後撤軍四塊厝第三次大甲土城戰役由官民軍獲勝;而天地會眾撤退之際,面對官民白旗軍的追剿。[1][3]

    過程

    编辑
     
    今臺中市清水區的社口楊宅,南棟以楊清珠(楊克湖)為開基祖的故居。

    游擊陳捷元、竹塹練總蔡宇最早由竹塹總局團練使林占梅派任,率領兵員 400 勇多次支援大甲土城戰事;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十八日(或載正月廿一日),紅軍林日成遭受炮擊撤軍之後,陳捷元與蔡宇乘勝追擊,討剿牛罵頭與梧棲二汛的天地會部眾。牛罵頭與梧棲位於大肚山西側濱海,其中梧棲港是天地會部隊接濟洋煙鉛藥的重要入口港,由水師寮(今臺中市龍井區的龍泉里、龍岡里[6]:115)何守(泉籍)負責在此守禦。[1][2][3][4]

    二月初一日,官民軍陳捷元、蔡宇在鰲頭鄉紳蔡懷斌(即蔡時超,蔡惠如三叔、蔡蓮舫三伯[7])接濟之下,順利克復牛罵頭。嗣後以蔡懷斌為前導,在二月初四日透過郊商楊玉器接應,官民軍攻入梧棲街,與天地會「鎮港將軍」陳在、林尚、紀氏打起巷戰,陳在等人火拼不退。二月初六日,另名鄉紳楊清珠(即楊克湖[a][8])率民勇馳援,從支道夾擊陳在部隊,陳在倉皇敗走、林尚投降,官民軍奪回梧棲。[1][2][3][4]

    其他

    编辑
    • 陳捷元、蔡宇揮軍南下之前,林占梅便想方設法欲從天地會手下攻取梧棲港,透過多方佈線,林占梅聯絡上郊商楊玉器(或載楊至器[b]),願以為前導,戰事才能順利推展。[3]

    後續

    编辑
    • 官民軍取下梧棲之後,蔡宇以降將林尚為鄉導,在三塊厝(今臺中市龍井區三德里)、山仔腳庄(今臺中市大肚區山陽里)佈陣駐軍,天地會在大肚台地西側的勢力,尚有陳鮄據守的茄投庄(今臺中市龍井區竹坑里、龍東里、龍西里、田中里[6]:115)、趙戇的水裡港以及大肚庄等。[3][4]:850
    • 同一時期二月間,粵籍羅冠英、廖廷鳳也率領自家練勇,接連進攻馬公厝(馬崗厝,今臺中市大雅區三和里)、新廣庄(原岸裡社張振萬墾域,今臺中市神岡區)、壩仔街(今臺中市大雅區),直搗戴潮春大本營四張犁(今臺中市北屯區)。[9][4]:850

    相關條目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楊清珠本名楊克湖,表字匯五,號冰如,清珠係其官章之名,世人多稱楊清珠。在吳德功《戴施兩案紀略》和蔡青筠《戴案紀略》之中,皆將楊清珠的表字寫成「誨我」,應是本字「匯五」之訛寫。
    2. ^ 吳德功《戴施兩案紀略》與蔡青筠《戴案紀略》作「楊玉器」(楊璉,字玉器),僅林豪《東瀛紀事》收錄「楊至器」。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吳德功(吳立軒). 《戴施兩案紀略》.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3-12-16].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6)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蔡青筠 (编). 《吳德功先生全集-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3-12-16].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7 [2023-12-16]. ISBN 9570092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4.3 4.4 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Cultivated Aborigines and the Unruled Hans: Governance Deployment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Qing Taiwan]. 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2021. ISBN 9789863504764 (中文(臺灣)). 
    5. ^ 喬安娜·麥斯基爾(Johanna Margarete Menzel Meskill). 《霧峰宮保第:林文察家族拓荒史 1729-1895》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729-1895]. 由王淑琤翻译. 台北市: 蒼璧. 2021 [1986]. ISBN 9789860682502 (中文(臺灣)). 
    6. ^ 6.0 6.1 蔡培慧; 陳怡慧; 陸傳傑 (编). 《台灣地名事典》 二版一刷. 新北市: 遠足文化. 2018. ISBN 9789578630918 (中文(臺灣)). 
    7. ^ 王仲孚 (编). 〈勝蹟篇:古蹟-陵墓- ﹝二﹞、蔡瘦生墓〉. 臺中市沙鹿區公所. 1994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7 –通过《沙鹿鎮志》 (中文(臺灣)). 
    8. ^ 劉進榮. 〈清水紫雲巖與地方發展之研究〉 (PDF). 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 94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通过南華大學 (中文(臺灣)). 
    9. ^ 賴玉玲. 〈紅旗白旗反-戴潮春事件義民首羅冠英〉. 故宮文物月刊. 2020年4月號, (445): 66-77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通过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