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威治半島
格林威治半島(英語:Greenwich Peninsula)是英國英格蘭倫敦東南部格林威治的一個地區。這一地區三面被泰晤士河環繞,西側是道格斯島,東側是銀城。其南側是格林威治的其它地區,東南是查爾頓。
Greenwich Peninsula | |
---|---|
自加拿大廣場一號望格林威治半島,中央是千禧巨蛋 | |
格林威治半島在英国的位置 | |
OS 格網參考 | TQ392796 |
大倫敦 | |
國家 | 英格蘭 |
主權國家 | 英国 |
郵鎮 | 倫敦 |
郵區 | SE10 |
電話區號 | 020 |
英國國會選區 | |
網站 | http://www.greenwichpeninsula.co.uk |
格林威治半島舊名格林威治沼澤(Greenwich Marshes)[1][2]。19世紀時,這裡得到開發,並改稱為東格林威治(East Greenwich)。在北格林威治站開通之後,該地更多被稱為北格林威治。格林威治半島的地標有千禧巨蛋,以及南端的布萊克沃隧道。
歷史
编辑16世紀時,荷蘭工程師排干了這裡的沼澤,令這裡成為牧場。1690年代,軍械局在半島西側設立了火藥庫,並啟用於1695年。但自18世紀初期開始,當地居民開始向議會請願搬遷這座火藥庫,並促成政府在1765年啟用了一座新的火藥庫。1771年時,格林威治的火藥庫已不再存放火藥,但建築仍然保留[3]。
格林威治半島自19世紀初期開始工業化。1857年,曾有計劃在格林威治半島修建一個大型碼頭,但未能實現[4]。格林威治半島早期的工業包括軍械、化工、海底電纜、造船、鋼鐵[1]。亨利·貝塞麥於1860年代初期在這裡修建了鋼鐵廠,但後因1866年經濟危機引發的需求不足而關閉[5]。之後這裡還出現的煉油廠、造船廠、造船廠等設施.[6]。20世紀初期,格林威治半島出現煉銅業、石棉業、動物飼料業工廠[7]。
在超過100年的時間內,格林威治半島被煤氣工廠佔領,其面積達240英畝(0.97平方公里),規模是歐洲最大,並且生產焦炭、焦油等副產品。格林威治半島有兩個巨大的煤氣鼓,其容量分別達24萬立方米和34.5萬立方米。其中較大的煤氣鼓曾是世界最大的煤氣鼓,但在1917年因銀城爆炸而容量減少至25萬立方米,但仍然是英格蘭最大容量,直到1978年被愛爾蘭共和軍的炸彈攻擊為為止。這一工廠最初從煤炭提煉煤氣,自1960年代開始從石油提煉煤氣,在高峰期是世界最大的煤氣廠[8]。半島南端的恩格比碼頭則曾被海底電纜工廠佔據[9]。
1990年代的再開發
编辑由於煤氣廠等設施的關閉,格林威治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在20世紀後期變成荒地,且受到嚴重污染。但1990年代初期開始,得益於政府和民間投資,格林威治半島部分地區發生劇變。1997年,英國夥伴在格林威治半島購買了1.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並投資超過2.25億英鎊,以改善交通,並修建新的住宅和商業設施[10]。1999年,北格林威治站的開通令格林威治半島有了鐵路交通。
2004年,格林威治半島的重建計劃進一步擴大,新增了超過一萬戶住宅、面積達3,500,000平方英尺(330,00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以及將千年穹頂改建為室內體育場。2010年9月,倫敦雷文斯本大學遷入格林威治半島[11]。
跨越泰晤士河的阿聯酋航空空中纜車在2012年奧運會之前開通[12]。纜車總站附近曾有一座大型臨時建築,曾是大衛·貝克漢姆學院的所在地,開業於2005年。但該建築已在2014年關閉並拆除[13]。
格林威治半島擁有一熱電聯產能源中心,提供這一地區的供暖[14][15]。能源中心有一座高49米的塔,由C. F. Møller建築設計,竣工於2016年[16],由數百個金屬三角形構成[16]。這做塔的外觀也是北格林威治藝術走廊的一部分[17]。
未來開發
编辑格林威治半島目前仍在開發中,包括河濱和公園側半島碼頭新的住宅計劃[18]。格林威治半島的再開發已經持續約20年[19]。
外部連結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OS 1:2500 map of 1867, Republished as West India Docks 1867, The Godfrey Edition, Alan Godfrey Maps, 1991, Gateshead, ISBN 0-85054-466-1
- ^ river thames in The AnswerBank: History. www.theanswerbank.co.uk. [2018-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 ^ Mills, Mary. The Powder Magazine Near Greenwich. Greenwich Peninsula History. [201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 ^ Mary Mills, Greenwich Marsh - The 300 years before the Dome, London: M.Wright, 1999, ISBN 0-9535245-0-7
- ^ Bessemer's autobiography Chapter 21. [201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2).
- ^ OS 1:2500 map of 1894, Republished as West India Docks & Greenwich Marshes 1894, The Godfrey Edition, Alan Godfrey Maps, Gateshead, 2000, ISBN 978-1-84151-194-8
- ^ OS 1:2500 map of 1914, Republished as West India Docks 1914, The Godfrey Edition, Alan Godfrey Maps, Gateshead, 1991, ISBN 0-85054-444-0
- ^ Carr, R.J.M. (Ed) 1983, Dockland, NELP/GLC, ISBN 0-7168-1611-3
- ^ History of the Atlantic Cable & Submarine Telegraphy - 150 Years Of Industry & Enterprise At Enderby's Wharf. www.atlantic-cable.com. [2018-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4).
- ^ English Partnerships – Regeneration of the Millennium Dome and Associated Land. National Audit Office. [202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 ^ Hodges, Lucy. The shape of the future: Ravensbourne College. The Independent (London). 2007-12-13 [202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3).
- ^ Plans unveiled for a new Thames crossing with London's first cable car system. Transport for London. 2010-07-04 [13 June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2).
- ^ Mundy, Matt. Soccerdome on its way to Southend. Rising East. 2014-12-06 [2015-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 ^ Greenwich Peninsula. Pinnacle Power. [2016-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 ^ Low carbon district energy centre / May 27, 2015. Greenpen.London. [2016-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7).
- ^ 16.0 16.1 Greenwich Peninsula Low Carbon Energy Centre Revealed. C.F. Møller Architects. [2016-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 ^ Art and Design. Greenwich Peninsula.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7).
- ^ Broadbent, Giles. 15,000-home Greenwich Peninsula masterplan is passed. thewharf. 2015-09-09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5).
- ^ Mayor gives thumbs up to London’s largest regeneration development. London City Hall. [201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