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格·毕希纳
德国剧作家(Georg Büchner,1813—1837)
卡尔·格奥尔格·毕希纳(德語:Karl Georg Büchner,1813年10月17日—1837年2月19日),德国作家、革命家。他所撰写的悲剧《丹东之死》(Dantons Tod)是现代思想史上的一块路碑。其主要作品有政治宣传册《黑森信使》,小说《伦茨》,戏剧《雷昂采与雷娜》。
格奥尔格·毕希纳 Georg Büchner | |
---|---|
出生 | Karl Georg Büchner 1813年10月17日 德国戈德劳(Goddelau) |
逝世 | 1837年2月19日 (23歲) 瑞士苏黎世 |
職業 | 戏剧家 |
國籍 | 德国 |
代表作 | Dantons Tod; Leonce and Lena; Woyzeck |
親屬 | 路德维希·毕希纳 |
受影響於 | 威廉·莎士比亚、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魏迪希、维克多·雨果、格拉克斯·巴貝夫、圣西门 |
格奥尔格·毕希纳1813年生于达姆施塔特附近的黑森。19岁时开始学习医学。在学习自然科学之外,他也撰写了许多文学作品和政治宣传册。
21岁那年,毕希纳通过一篇名为《黑森信使》的政治小册子而出名,这份小册子被称作《共产党宣言》之前19世纪最革命的宣言。[1]在这份传单中,他和其他的作者号召民众起来革命。在传单中可以找到许多从法国大革命传统中引用的词句,例如“给茅屋和平!对宫廷宣战!”(Friede den Hütten! Krieg den Palästen!)。他认为故乡的社会秩序是劳动者贫穷和苦难的根源。在传单散布之后,他和其他的作者也将遭到逮捕。
毕希纳逃到了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之后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丹东之死》(Dantons Tod)上演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毕希纳也把自己的政治观点写进其中。在1836年完成讽刺喜剧《莱昂斯和莱娜》(Leonce und Lena)之后,他撰写了一部悲剧《沃伊采克》(Woyzek)。在这第三部也或许是最重要的著作中,他深入剖析了社会的苦难和不公平性。
格奥尔格·毕希纳生命的最后两年是在苏黎世度过的,期间他完成了关于鱼类神经网络的科学论文。不久之后,年僅23岁的毕希纳死于伤寒。他的剧本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也将继续在全世界上演。
德语文学的最重要文学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以他為名。
参考资料
编辑这是一篇與德國人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