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聖母堂 (澳門)

(重定向自板樟堂

玫瑰聖母堂(葡萄牙語:Igreja de São Domingos,直譯為聖多明我堂),由天主教澳門教區管理。位於澳門的市中心,建立於1587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玫瑰聖母堂
天主教澳門教區玫瑰聖母堂
地图
位置澳門板樟堂前地
國家/地區 澳門
所屬宗派天主教會
官方網站天主教澳門教區網站
歷史
創建日期1587年:興建
17世紀:改為磚石結構
1874年9月22日:甲戌風災
1874年、1990年代、2006年:重修
行政
教區天主教澳門教區
玫瑰聖母堂內部,中間為主祭壇。

歷史

编辑

1587年,由西班牙聖多明我會所建,奉玫瑰聖母(Our Lady of the Rosary)為主保,次年由該會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於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華人稱為“板樟堂”,直至17世紀方改為磚石的結構。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毀,當年重建後則成現在的規模。

1990年代及在2006年進行大規模的重修。聖堂旁的鐘樓改建為聖物寶庫,展出澳門教區的文物[1];而現在此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不少在澳畫家曾經對其進行描繪。

節慶活動

编辑

1929年,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敎批准把花地瑪聖母像供奉在玫瑰聖母堂中,讓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玫瑰聖母堂會舉行九日敬禮;13日當天下午,更會舉行盛大的聖像巡遊,是本澳所餘不多的天主敎節日活動,極具特色。巡遊於下午六時開始,先在玫瑰聖母堂內舉行奉獻典禮、聖體降福及葡語彌撒,隨後將花地瑪聖母聖像移入一座轎內,由身穿白衣、頭戴白紗的聖母元后團女團員抬着,以玫瑰聖母堂為起點,抬聖母像遊行,沿途誦念玫瑰經,歌唱聖詩,經南灣及西灣往西望洋聖堂前地進行聖體降福。值得留意的是,遊行隊伍的尾端會跟着三個牧童打扮的小孩,以紀念當年花地瑪聖母向三牧童顯靈的奇蹟。這條路線是現存聖像出巡活動中最長的,因此當到達主敎山時,已是黃昏日落時份,巡遊隊伍手持蠟燭遊行於山上,宛似一條火龍,場面旣壯觀,又肅穆,充滿了宗敎氣氛。

建築特色

编辑

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會的徽號。正面上下共分三層,每層都被不同款式的圓柱分隔出門窗位置,頂部則為三角楣,是十七世紀教堂的豪華風格。而內部則由一高高闊的主殿及兩個側堂所組成,主殿和側堂由幾個圓拱門隔開,而主祭台和主殿之間也有一圓拱分隔,小祭壇則設於側殿。

彌撒及禮儀時間

编辑

彌撒

编辑
  • 星期六提前主日彌撒:下午5:00(葡語)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ightseeing – Churches – St. Dominic's Church. Macau Government Tourist Office. Government of Macau. [January 2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14, 2013). 

外部連結

编辑

参见

编辑
 
建築
媽閣廟 | 港務局大樓 | 鄭家大屋 | 聖老楞佐教堂 |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 崗頂劇院 | 何東圖書館大樓 | 聖奧斯定教堂 | 市政署大樓 | 三街會館(關帝廟) | 仁慈堂大樓仁慈堂博物館) | 大堂(主教座堂) | 大堂巷七號住宅(盧家大屋) | 玫瑰聖母堂 | 大三巴牌坊 | 哪吒廟 | 舊城牆遺址 | 大炮台 |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 東方基金會會址 | 基督教墳場(包括馬禮遜小教堂) | 東望洋炮台(包括聖母雪地殿教堂燈塔)(保育危機
前地
媽閣廟前地 | 亞婆井前地 | 崗頂前地 | 議事亭前地 | 板樟堂前地 | 大堂前地 | 耶穌會紀念廣場 | 賈梅士前地
区内其他地点及街道
海事博物館 | 妈阁斜巷 | 妈阁街 | 高楼街 | 政府總部事務局 |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三校 | 龙嵩正街 |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四校 | 澳門郵政局大樓 | 聖物寶庫 | 大三巴街 |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 | 澳門博物館 | 大炮台山 | 花王堂街 | 白鸽巢总站 | 东望洋山

22°11′41″N 113°32′26″E / 22.19472°N 113.54056°E / 22.19472; 113.5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