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夫 (1901年)
李铁夫(朝鮮語:리철부,1896年或1901年—1937年7月10日),原名韩伟鑑[3](又作韩伟键[4][5][6]、韩伟健,朝鲜语:한위건/韓偉健[1]),朝鲜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朝鲜共产党第一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员会书记兼天津市委员会书记。
李铁夫 리철부 | |
---|---|
本名 | 韩伟鑑/韩伟键/韓偉健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96年[1]或1901年[2] 大韓帝國咸镜道洪原郡 |
逝世 | 1937年7月10日 中國陝西省延安縣 |
墓地 | 中国陝西省延安市清涼山 |
别名 | 李鐵岳、李鐵夫、李光宇、李永植(化名)[1] |
语言 | 朝鲜語、漢語、日语 |
母校 | 早稻田大学 |
职业 | 革命家 |
政党 | 朝鲜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
李铁夫原籍朝鲜咸镜南道洪原郡,早年参加三一运动,1924年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1927年被选举为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1928年经共产国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起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务。1934年,他因反对王明左倾路线而被扣上“右倾取消主义的铁夫路线”帽子,被撤销领导职务和党籍,直至1936年被刘少奇复职任命为河北省委委员兼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1937年春,“铁夫路线”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平反。李铁夫被升职为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兼天津市委书记。1937年7月10日,李铁夫因病在延安去世。
早年生涯
编辑李铁夫出生于朝鲜咸镜南道洪原郡的一个农民家庭。1914年,他在家乡完成小学教育,前往朝鲜京城爱国人士创办的五星中学读书,1917年毕业后入京城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俄羅斯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开始在朝鲜积极组织学生运动。1919年三一运动期间,他与朱翌、康基德等人成立了全国学生独立运动总指挥部,是朝鲜青年学生独立运动领袖。同年4月,他为躲避日本警察的通缉,前往苏联,后又到上海投靠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新大韩新闻社”作编辑。[7]:1-2[8]:212[9]
1920年,李铁夫认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难以实现朝鲜独立,转而离开上海赴日本学医。同年10月,他在日本与金世然、何泌源、朴洛钟等成立共产主义研究会,学习《共产党宣言》和马列主义书籍,后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1924年,他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重返朝鲜,在《东亚日报》当记者,秘密从事共产主义运动。1926年,他加入“马克思列宁主义同盟”。次年,他在统一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7]:2[8]:212-213[4]
中共地下党
编辑1928年2月,由于朝鲜共产党内部出现叛徒,李铁夫为躲避逮捕再次回到上海,化名李铁夫[5]。同年春,他经共产国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华北地区从事地下党工作。为掩护身份和不流利的中文,他对外自称是福建人,姓杨。1931年秋,他被任命为北平反帝同盟党团书记,1932年起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33年5月18日,他在北平出席反帝同盟党团会议时被捕,被关押在北平公安局第三看守所,后又被押往南京监狱。经南京朝鲜民族革命党和中共的营救,同年7月15日李铁夫被保释出狱。1934年初,李铁夫被中共派往天津工作。为帮助他掩护身份,中共决定让天津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公开身份是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张秀岩[註 1]与他装作夫妻同住。两人后经党组织同意在1934年底成为真正的夫妻。[7]:2-3[8]:213-214[4]
铁夫路线
编辑李铁夫在华北工作期间,左倾路线在中共党内盛行。1930年8月,中共顺直省委受立三路线影响作出“关于全国革命高潮与北方党目前的政治任务决议”,错误认为革命高潮已经到来,大规模组织暴动和罢工,导致很多共产党员被捕被害。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共产国际的扶植下开始统治中共中央领导层。1932年6月,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作出加紧组织罢工建立北方新苏区的决定。在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下,河北省的共产党人数从3000余人减少至不足1000,天津市的共产党人数一度降至只有30余人。[10][4]
认识到左倾错误严重性的李铁夫对王明的左倾路线进行了激烈批评。1933年11月至1934年初,他先后撰写了《关于党内问题的几个意见》、《关于目前整顿组织的几个意见》、《“左”倾机会主义的反动性》等10篇文章和意见书给中共河北省委,并要求在省委刊物《火线》上发表部分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白区党的工作应该采取隐蔽的方式积蓄力量,不能蛮干,请求省委及时纠正左倾错误。李铁夫的意见虽然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但北方代表陈铁铮却认为是右倾机会主义的“铁夫路线”。他致信河北省委指责李铁夫的思想是“露骨的仇视党的言论”,要求河北省委不得在党刊上发表李铁夫的文章,已经编印的也要立即撤下。随后,李铁夫被扣上“右倾取消主义的铁夫路线”的帽子,遭到批判,并被停止任何领导工作。就连张秀岩也受到牵连。[10][4][5][9]
被切断党的关系后,李铁夫并没有灰心,他组织领导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天津各界救国联合会等抗日救亡团体,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工作,利用上层关系营救被捕同志。他还并创办了地下刊物《华北烽火》和半公开刊物《民众抗日救国报》,报道红军长征消息,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4年5月,吉鸿昌、南汉宸等人组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争取中國國民黨抗日反蒋势力。李铁夫积极参与其中,为爱国人士培训班讲授革命真理和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李铁夫组织领导了天津学生“一二·一八”的抗日游行示威。他与学生们手挽手走在游行队的最前面。[8]:216-217[4][5][6]
天津市委书记
编辑1935年秋,彭真刑满释放,开始负责中共中央北方局天津工作组的工作,结束了李铁夫与中共党组织的隔离[5]。1936年4月,刘少奇被中共中央派往天津担任北方局书记,并开始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肃清王明左倾路线。刘少奇纠正了“右倾取消主义铁夫路线”的错误,重建天津市委。李铁夫被任命为河北省委委员兼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秀岩被任命为天津市委妇女部长。[4][9][5]
1936年5月,日本增兵华北,将“天津驻屯军”升格为“华北驻屯军”,总部设在天津。三百多名为日军修筑秘密工事的中国劳工被杀死投入海河。“海河浮尸”案引发天津各界的愤怒。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天津市委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抗日局势,大力组织抗日游行示威。李铁夫亲自前往各院校联系党员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最终成功组织发起“五·二八”大游行。[5][6][4]
李铁夫上任天津市委书记后,大力发展党员和基层支部工作。他通过组建“民众救国会”、“工人救国会”、“农民救国会”等团体团结教育、新闻、银行和工商业人士,并成立了“天津各界救国会”,推动天津的抗日救亡运动。截至1936年底,天津共产党员人数由不足10人发展到400余人,民族解放先锋队员达到700人。此外,他还成立了学生区委会,并在工人较多的塘沽建立了党的区委以加强对学生与工人的工作。张秀岩也在各院校组织成立女同学会,在英美烟草公司开办女工夜校,并利用天津基督教女青年会开展抗日活动。此外,她还创办了《妇女园地》(后更名《天津妇女》)宣传革命思想和抗日救国理念。[5][6]
延安行
编辑1937年春天,李铁夫作为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和天津市委书记、白区工作代表,赴延安参加中共中央白区工作会议。他在会上做了两次发言。毛泽东对他反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给予了充分肯定,称“华北党对于临时中央的冒险路线曾有过尖锐的反对意见,其领袖是李铁夫同志。……有两种人,一种是夸夸其谈,这是主观主义的胡说。另一种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顾及时间、地点与条件,这是唯物辩证的革命观。刘少奇、李铁夫还有许多同志是后者的代表。”李铁夫在此次会议上还被任命为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兼天津市委书记。[5][8]:218
由于当时李铁夫身染肺病,中共中央让他先留在陕甘宁西北局工作。不过,他后突染伤寒,医治无效,于1937年7月10日病世。延安为他召开了追悼会,遗体安葬于延安清凉山。《新中华报》刊登了他的传略。1945年,中共在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为李铁夫立了墓碑,墓碑正面书:“朝鲜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李铁夫同志之墓”,落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5][8]:218。2014年9月,李铁夫墓碑被迁至延安四八烈士陵园,2016年4月30日建衣冠冢[3]。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한위건 (韓偉健).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事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3) (韩语).
- ^ [백년백인] 모택동이 수차 높게 평가한 조선족당원 리철부. 人民网朝鲜文版. 201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4) (韩语).
- ^ 3.0 3.1 李铁夫: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军网. 2023-09-11 [202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4).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袁坤. 李铁夫: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的朝鲜人. 《文史天地》. 2014, (08).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何立波. 鲜为人知的“铁夫路线”与朝鲜人李铁夫. 《党史文苑》. 2011, (07).
- ^ 6.0 6.1 6.2 6.3 曹冬梅. 追寻光明的革命者——记朝鲜籍中共党员李铁夫. 《求知》. 2018, (12).
- ^ 7.0 7.1 7.2 《不屈的战士:怀念李铁夫同志》.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2年11月.
- ^ 8.0 8.1 8.2 8.3 8.4 8.5 8.6 中国朝鲜族历史足迹丛书编委会. 《烽火》. 1992年6月. ISBN 7-105-01492-X.
- ^ 9.0 9.1 9.2 叶介甫. 李铁夫:英雄豪气铸风骨. 《文史春秋》. 2014, (01).
- ^ 10.0 10.1 李艳杰. 李铁夫在白区工作中的反“左”倾斗争. 《党史博采》. 199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