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瑶

(重定向自智襄子

知瑤(?—前453年),(荀氏、知氏)[1],名,又稱智瑤荀瑤知伯瑤谥号,称知襄子智襄子春秋末年晉國之一,知宣子之子。知瑤在位期間,以晉侯的名義四處征伐,成功取代趙氏擔任晉國正卿,又分別向韓康子魏桓子趙襄子大夫勒索土地,只有趙氏不給。知瑤大怒,聯合韓、魏兩氏進攻趙襄子,包圍趙襄子於根據地晉陽並引晉水灌城二年(前455年—前453年)之久。在即將獲勝之際,知瑤卻因一席話導致了韓、魏兩氏倒戈,與趙氏聯合反攻知氏陣地,知瑤被擒殺,首級趙襄子作成「飲器」。智伯家族滅亡,其所有的領地被韓、魏、趙三家所瓜分[2]

荀瑤
晋国正卿(公元前475年)
君主
出生不明
逝世公元前453年
子嗣知顏
谥号
智襄子(或作知襄子)
政权晋国(春秋时期)
父親荀申(亦作知申、智申)

生平

编辑

知瑤繼位及對外發展

编辑

知宣子打算立知瑤為繼承人時,他的族人知果對此勸諫,請求以知宵為繼承人,並說知瑤雖有著儀態不凡、善於騎射、才藝出眾、能寫善辯,以及堅毅果決的五大優勢,但卻並不仁厚而且內心兇狠。若知瑤繼位後恃著本領欺壓他人,以殘酷不仁的思想行事,最終必定因為與人不睦而導致知氏家族的滅亡。知宣子不聽從他的意見而堅持立知瑤為儲。[3][4]

知瑤繼位後,在晉出公三年(前472年)率師伐齊,又於晉出公九年(前466年)伐鄭,壯大了知氏的勢力。晉出公十一年(前464年),知瑤聯同趙襄子毋恤進行第二次伐鄭,鄭向齊求援。齊國援軍剛至,晉國撤退。然而此次伐鄭,智伯因為不滿趙襄子拒絕先攻城而辱罵對方[5],又在宴會上借著酒意向趙襄子灌酒並毆打他,因而與趙襄子結怨。[6]

晉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知氏聯合趙氏魏氏韓氏大夫,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和財產。知氏獨占了范氏和中行氏大部分故地,並取代趙氏而掌管晉國政事,成為四卿中最強的勢力,居晉國四大卿之首,並自稱「」。同年率軍滅中山國的屬國仇由國(在今山西省陽泉市盂縣)。隔年(前457年),在討伐衛國回國後,與韓康子虎魏桓子駒藍台舉行宴會,知瑤戲弄韓康子並侮辱韓氏家臣段規,並對進諫的近臣智國說:「只有我能為難別人,若我不對別人發難,又有誰敢為難我?」智國以列國過去因小怨釀成大禍的教訓,勸諫知伯既然已經與韓家君臣結怨,就必須小心防備二人將來伺機報復,知伯不聽。[7]

晉出公十九年(前456年),知瑤向韓氏、魏氏索求並各取得了萬戶之邑,志得意滿之下向趙氏索要皋狼兩邑,趙襄子卻因為昔日圍鄭之辱而拒絕。知瑤大怒,在晉出公二十年(前455年)聯合韓、魏兩家攻打趙氏,趙襄子自知不敵,幾經考慮之後決定奔走晉陽,是為晉陽之戰[8][9][10]

水灌晉陽及三家滅知

编辑

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知襄子久攻晉陽不取,引汾水灌城,趙氏「城中巢居而處,懸釜而炊,財食將盡」,军民病饿交加[11],十分危急。

知襄子看見水攻的成效非常好,得意地說:「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滅亡他人國土,現在我已知道了。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12]韓康子、魏桓子兩人聽聞此語非常恐慌,互作暗號,因為魏氏的安邑城,韓氏的平陽城都有可能是知襄子下一個水攻的對象。

趙氏水困已久,無法續守,遂派谋臣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張孟談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之,智氏在滅趙後必定以韓、魏作為下個目標。[13]韓、魏二主本來就不滿平日囂張跋扈的智伯,聽了張孟談之言決定倒戈起事。於是三方密約共同攻滅智氏。知襄子的謀臣郗疵與族人智果都先後勸諫知襄子小心韓、魏兩家會背叛智氏,建議知襄子早作防備,但知襄子自信勝利在望,聽信韓、魏二主解釋,斷定兩家為了瓜分趙家土地必會守諾不生二心,因而不肯聽信郗疵智果的意見。結果郗疵請求出使齊國以離開晉陽;智果則改姓為輔氏以避禍。[9]

三月初十丙戌日,趙襄子派出部隊,殺死知伯守堤的士兵,決開堤防反灌知伯軍營,知伯軍因倉促救水而陷入混亂,韓、魏軍趁勢從側翼進攻,趙襄子親率士卒正面進擊,大敗知氏軍隊,擒殺知襄子,將知襄子的首級挖空雕刻上漆,作成「飲器」[14](飲器之義,眾說紛紜:一說盛酒的容器。甚至有人認為是「溺器」之誤,是指盛尿的夜壺[15]),之後三家聯合族滅知氏,共分其地。只有知果因為已改姓为輔氏,所以得以保全。[9]

知襄子有食客豫讓,為了要報答知襄子的知遇之恩,並發誓要替主公報仇雪恨,三番兩次刺殺趙襄子,都不成功,最後依舊被趙襄子所擒,於是請求刺了趙襄子衣服三劍,以達到報仇的意願,然後自殺身亡。[16][17]

注釋

编辑
  1. ^ 在古代「知」和「智」可通用。
  2. ^ 《資治通鑑·威烈王二十三年》:“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唯輔果在。”
  3. ^ 國語·卷十五·晉語九·智果論智瑤必滅宗》:智宣子將以瑤為後,智果曰:「不如宵也。」宣子曰:「宵也佷。」對曰:「宵之佷在面,瑤之佷在心。心佷敗國,面佷不害。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彊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弗聽。
  4. ^ 資治通鑑·巻一》: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智果曰:「不如宵也。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慧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弗聽……。
  5. ^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悼之四年,晉荀瑤帥師圍鄭。……將門,知伯謂趙孟:「入之。」對曰:「主在此。」知伯曰:「惡而無勇,何以為子?」對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乎!」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
  6. ^ 史記·巻四十三·趙世家》:晉出公十一年,知伯伐鄭。趙簡子疾,使太子毋卹將而圍鄭。知伯醉,以酒灌撃毋卹。毋卹群臣請死之。毋卹曰:「君所以置毋卹,爲能忍訽。」然亦慍知伯。
  7. ^ 見《國語·晉語九》。
  8. ^ 史記·巻四十三·趙世家》:知伯益驕。請地韓、魏,韓、魏與之。請地趙,趙不與,以其圍鄭之辱。知伯怒,遂率韓、魏攻趙。趙襄子懼,乃奔保晉陽。
  9. ^ 9.0 9.1 9.2 《戰國策·趙策一》。
  10. ^ 《戰國策·魏策一》。
  11. ^ 史記·趙世家》載:“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
  12. ^ 見《戰國策·秦策四》「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汾水利以灌安邑,絳水利以灌平陽。」
  13. ^ 戰國策·趙策一·知伯帥趙韓魏而伐范中行氏》:「臣聞唇亡則齒寒。今知伯帥二國之君伐趙,趙將亡矣,亡則二君為之次矣。」
  14. ^ 資治通鑑·威烈王二十三年》:“三家分智氏之田。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為飲器。”
  15. ^ 《淮南子·道应训》:“大敗知伯,破其首以爲飲器。”汉·高诱注:“飲、溺器、椑榼也。” 庄逵吉按:“疑此酒字譌‘溺’。”《汉书·张骞传》:“以其頭爲飲器” 唐·颜师古注:“ 韋昭曰:‘飲器,椑榼也。’晉灼曰:‘飲器,虎子屬也,或曰飲酒之器也。’…… 韋云椑榼,晉云獸子,皆非也。椑榼,即今之偏榼,所以盛酒耳,非用飲者也。”
  16. ^ 戰國策·趙策一·晉畢陽之孫豫讓》。
  17. ^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

家庭

编辑

參考

编辑
前任:
知宣子知申
晉國知氏家主
?-前453年
繼任:
前任:
赵鞅
春秋晉國正卿
前475年—前453年
繼任:
赵无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