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佑寺
普佑寺,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内,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为“外八庙”之一。[1]
普佑寺 | |
---|---|
基本信息 | |
国家 | 中国 |
位置 | 中国河北省承德市 |
坐标 | 41°0′33.98″N 117°55′44.69″E / 41.0094389°N 117.9290806°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鲁派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普佑寺 | |
地址 | 河北省承德市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6-353 |
认定时间 | 2006年5月25日 |
地圖 | |
历史
编辑普宁寺内有一道门通向东侧的普佑寺。普佑寺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该年适逢乾隆帝50寿辰,其母崇庆皇太后70寿辰,又值清军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彻底结束了西北边疆90年分裂割据的局面。兴建普佑寺前,热河(今承德)己有三座皇家寺庙,驻有大批喇嘛。清廷乃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普宁寺东侧兴建喇嘛诵经的扎仓(即寺院附属的学院),即后来的普佑寺。普佑寺由普宁寺住持代管,宗教生活也附属于普宁寺。清朝乾隆时期,普佑寺设“四学”即显宗经学、密宗经学、历算学、医药学。普佑寺是“外八庙”喇嘛的扎仓,不但培养“外八庙”的喇嘛,而且蒙古各部喇嘛也被选送到该寺学经,学费全部由清政府承担。[2][1]
道光六年(1826年)宣布停止木兰秋狝后,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地位日降。清宫档案中可见普佑寺的规模、陈设、维护均有明显变化。中华民国时期的照片显示,普佑寺已残旧不堪。[1]
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占领承德第,新成立的承德市人民政府布告:“查本市所辖外八庙乃全国稀有著名古迹,国家财产,富有历史价值,理应保护,近年屡遭蒋匪盗卖破坏,损失惨重,解放后民主政府亟尽保护之费。为保存古迹不使再被破坏起见,特成立保管委员会负责保管,凡所有各庙一切房产、佛像、物品以及砖瓦树木等一律不准擅动。严禁搂柴草,放牲口,违者一经查出,定予严惩,仰各界人士等一体通知。”[1]
1964年9月10日,普佑寺因为雷击而起火,大部分建筑被大火烧毁,仅存山门和四座配殿。经过整修,1996年6月27日普佑寺向游人开放。如今普佑寺内展出的罗汉像,原是罗汉堂的。1933年,罗汉堂被日军用作军火库,罗汉堂内的508尊罗汉辗转迁到普佑寺内保存。原来普佑寺内有罗汉像508尊,从火灾中抢救出来的仅有194尊,不久国家文物局借调18尊罗汉到北京,剩下176尊迁到普宁寺、普佑寺保存。如今176尊罗汉像在普佑寺东西配殿展出。罗汉像均为木雕金漆,每尊通高1.7米,均是清朝由杭州工匠雕造。[2][1]
1982年7月23日,普佑寺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历史年代为清代。2006年5月25日,普佑寺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历史年代为清。
建筑
编辑普佑寺南北长116米,东西长59.3米,占地面积6608平方米,建筑面积2761.5平方米。[1]
宣统二年十二月普宁寺清档记载:“山门一座,计五间。明间外前詹挂普佑寺陡匾一面;东西稍间设泥胎哼哈将二尊;殿一座计七间,明间外前檐挂大方广殿四样字陡匾一面,殿内明间面北挂高宗纯皇帝御笔字大千功德匾一面,系黑漆泥金字,边框有磕碰,漆有脱落处。高宗纯皇帝御笔字黑漆泥金字对一副;明三间正供木胎佛三尊,须弥座背光哈达三件。高宗御笔字黑漆泥金字对一副,边框有磕伤漆有脱落处。”[1]
“后东配殿五间,明间内供木胎祖师三尊,供桌三张,上设木胎五供三分,随木灵芝油蠟各一对炉屜三件。木胎八宝三分,木胎菓托三分各计五件。欢门三堂,随五色锦缎边旙十八首,黄布簾刷三件。后西配殿五间,明间内供木胎祖师三尊,内中尊手持铜搯丝珐琅钵一件。”[1]
“顺山房二座,计十八间。经桌一百张,经床一百,八仙高桌八张。后照楼一座,计二十一间,楼上明间供铜萞罗佛一尊,随背光莲花座木神台哈达一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