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

1964年中国电影

《早春二月》是一部中国电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1964年公演,改编自左翼作家柔石的小说《二月》,导演谢铁骊。作品描写的是1920年代一个中国江南小镇上的新旧思想的冲突。

电影DVD封面

小说《二月》

编辑

小说《二月》创作于1929年底。作者本人如同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也在故乡为扶助贫苦孤儿得到教育而尽力,之后离开家乡投入左翼文化运动。

故事梗概

编辑

1920年代的一个春天,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从上海来到浙东小镇芙蓉镇当小学教师,住在老友校长陶慕侃家中。校长的妹妹陶岚是一个有新思想敢做敢为的新女性。萧涧秋仰慕的一个革命烈士的遗孀文嫂也住在这个镇子上,文嫂的孩子采莲在萧涧秋的班上上学。萧涧秋和陶岚之间逐渐产生了爱情。但与此同时,萧涧秋决心要帮助文嫂,并认为唯一彻底帮助她的办法是和她结婚。镇上的人们对萧涧秋的言行不满,陶岚也为萧涧秋因为同情而背弃爱情而不悦。

当地思想陈腐的人编下一首打油诗:“芙蓉芙蓉二月开,一个教师外乡来。两眼炯炯如鹰目,内有一副好心裁。左手抱着小寡妇,右手还想折我梅。此人若不驱逐了,吾乡风化安在哉。”

最后,文嫂在舆论的压力下自尽。萧涧秋为这一切悲剧而惊醒,于是离开这个镇子,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在改编的电影中,陶岚愤然离开这里,去追随萧涧秋,追求新的生活。

电影

编辑
 
电影画面

演职人员

编辑

上映

编辑

1960年代初,中国的一些影片去苏联展播。苏联电影专家的意见是:要“含蓄”。在这个背景下,《早春二月》得以开拍。

电影上映后,遭到批判,當時《解放军报》批判这电影是一部散播资产阶级毒素的坏影片[3]文化大革命中,《早春二月》被因为有小资产阶级情调而被批判,从而获得了在全国57个城市作为“大毒草”被放映的机会。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刘再生、蔡梦,《早春二月》电影音乐创作的前前后后——江定仙遭遇批判折射“共和国”初期音乐的历史曲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音乐学》,2013年02期
  2. ^ 早春二月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6-18.
  3. ^ 解放军报,1964-9-1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