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
文殊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地处市区中心地带,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名勝、朝拜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寺院。
文殊院 | |
---|---|
文殊院千佛和平塔 | |
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 |
坐标 | 30°40′39″N 104°04′12″E / 30.67755°N 104.06988°E |
分類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時代 | 清 |
編號 | 111 |
认定时间 | 1980年7月7日 |
简介
编辑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初名信相寺,相传是当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之宠妃为当时的比丘尼信相所建。
唐末五代时改名为妙圆塔院。宋代改回信相寺。
明末毁于兵火,建筑俱焚毁,唯留下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2株千年古杉。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残垣中结庐坐禅,周边村民见慈笃禅师入定处夜里放大光明,皆惊异,谓其为文殊菩萨化身。从此慈笃禅师四处游方,声名远扬;康熙帝仰慕其名,曾三次召他入京面圣,都被婉言拒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官民在信相寺旧址筹建寺院,称为文殊院。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御赐“空林”匾额一块,因此文殊院又名空林堂。嘉庆、道光年间,方丈本圆法师主持扩建了文殊院。[1]
今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设有戒坛,为周边四川僧俗受戒之道场。1980年7月7日公佈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1983年,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特色
编辑- 从古至今,文殊院有许多高僧大德曾来遊学参访,如近代太虚法师,唐代玄奘法师。玄奘法师不仅在成都大慈寺受大戒,还在文殊院挂单五年。20世纪40年代,在南京报恩寺發现了玄奘法师的舍利後,大慈寺请回供养,暫安奉于文殊院宸经楼。
- 「空林八观」:天题瞻榜,缅玉敷龛(大雄宝殿内的玉石佛像为从缅甸请回供奉),群窟涌光,双杉表瑞,田衣绚彩(即田妃袈裟,由明崇祯帝之宠妃田氏所绣),舌华涵宝(寺内藏有舌血书写的佛经四部),髮绣披珍,窣睹晖金。[3]
文殊坊
编辑图集
编辑-
山门
-
三大士殿
-
钟楼
-
鼓楼
-
大雄宝殿
-
说法堂
-
藏经楼
-
文殊阁
-
碑廊
-
园林
参考资料
编辑- ^ 《成都县誌》[需要完整来源]
- ^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重新公布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川府发〔1980〕154号). 维基文库. 1980-07-07 (中文). [录入自: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编. 四川省法规规章汇编(1952-1984).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663–677. CSBN 6118·8.]
- ^ 成都佛教协会-文殊院. [2018-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