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話(本地發音:[tɕiɛ̃212 ɕyei33 xuɔ212])是指居住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及周邊地區内本地人所使用的方言,歸屬於西南官話雲南片滇南小片。作為滇南方言的代表之一,其音系非常簡潔明瞭。建水方言大致可分為南北兩區,大體上說,解放以前就屬於建水縣的地區就是南區,一九五八年以前屬於曲溪縣的曲江,東山兩區是北區。本文所描述的建水話,以南區方言(即建水城關方言)為主。

建水話
tsien syei Dialect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華人民共和國
区域 中国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
母语使用人数
約60萬
語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音韻

编辑

聲母

编辑

建水縣臨安鎮方言為例,建水話共有22个聲母。資料來自《建水方言志》[1] 建水方言聲母如下表所示:

雙唇 唇齒 齒齦 齦顎 軟顎
塞音 不送氣 p
拜氷筆布
t
讀多地對
k
改根谷瓜括
送氣
配漂偏趴

塔桃甜推

靠扛苦虧
塞擦音 不送氣 ts
豬在柱菊緊

基家居卷轉莊撞
送氣 tsʰ
出羣車蟲曲族
tɕʰ
全雀區圈起氣川床
鼻音 m
母民麵門
n
南年能吺
ɣ
我愛岸奧
擦音 f
法方伐浮
s
灑桑扇新續蓄畜
ɕ
寫西習峽須秀算栓雙蕁
x
紅湖後橫
v
無網問襪萬晚
z
熱育讓肉銀音營獄
ʑ
阮軟銳蕊捼
邊近音 l
路輪流淚
零聲母 0
完兒外耳腰優央願雨

註:

  1. Ø在開口呼韻母前有較明顯的喉擦音(ɣ/ɦ,本文統一記作ɣ)
  2. v的實際音值為ʋ
  3. pʰ,tʰ,kʰP,t,k發音時受阻部位較緊張,比北京音硬
  4. F,s,x,ɕ摩擦較北京重。
  5. 阮銳蕊捼軟等字聽起來有個輕微的ʑ聲母。

韻母

编辑

建水話共有32個韻母(不含兒化韻)

開口呼 齊齒呼 合口呼 撮口呼
ɿ直是日蔗(白讀)字瓷司師
ɚ 耳二餌兒
i 米皮比第妳力辟爺月律女穴橘義絕役蛆徐疫粵蕁雪 u 福不撲佛拂汝扶母副曲育蓄續菊局獄域欲旭
ɔ 發辣夸娃(下)白讀 iɔ 加掐霞芽 uɔ 花娃寡滑瓦娃 yɔ 抓耍刷爪
o波幕鐲索末多科 io腳卻疟虐確學
a賣臺曬愛 ua 乖筷壞甩 ya 揣衰甩帥摔
ɐ阿了啦
ei 盃北飛賊格黑車者 uei 腿累貴衛堆會對鋁國惑或獲藿呂 yei銳嘴吹睡追醉水尿
ɑ 跑腦好燒敲 iɑ 飆料膠腰咬消
iɜu 牛糾丟九舊求友 ɜu 謀否浮某吺周柔歐
ĩ 賓星運訓軍羣營尹穎音
ɛ̃ 粉蹬真更 iɛ̃ 辯練先研扁卷選 uɛ̃短玩寬段換關官團暖 yɛ̃專穿船酸涮鑽
ã 案潘南長莧萬晚項巷豇 iã 梁漿牆樣 uã 窗光黃王 yã 莊撞闖雙霜床
oŋ 瓮風動茸松吞頓滾棍溫穩燉 ioŋ 炯窮凶勇榮永

註:

  1. U的實際音值接近ʉ,但充當介音時是U
  2. a是標準的a,有時聽起來有一個微弱的i尾。
  3. ɑ較標準ɑ稍前,有時候聽起來有一個微弱的U尾。
  4. o比北京音略松
  5. ɔ iɔ uɔ yɔ中的ɔ比標準的ɔ略開一點
  6. ei uei yei三個韻母的i尾顯得既輕又短,說快了尤其模糊。
  7. ɜu iɜuU尾較關
  8. ã iã uã yã中的a是中央
  9. oŋ ioŋ中的o近標準oŋ尾很清晰
  10. 在2016年的《建水方言的音變研究》記載中[2],部分先天韻舒聲字混入ĩ韻,如建tɕĩ,天tʰĩ 邊pĩ, 連lĩ。

聲調

编辑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調值依次為44 53 33 212/21 [3],入聲整體派入陽平。但也有例外。如:拉,挖,喝,摸,匹等讀陰平,液,劇,億,玉,炙等讀去聲。

註:

  1. 在2016年的《建水方言的音變研究》以及1988年的《評〈建水方言志〉》中都有提到建水方言的去聲實際應當記作降調21或31[2] [4]

聲母韻母配合關係

编辑

P,pʰ,m後可接開口,合口(僅u),齊齒呼韻母,f後可接開口呼,合口呼(僅u)韻母,V後可接開口呼,合口呼(僅U)兩呼。n,T,tʰ,l後可接開口,齊齒,合口三呼。Ts,tsʰ,s,z後可接開口,齊齒呼。tɕʰ,ɕ,tɕ後可接齊齒,撮口兩呼。K,kʰ,x後僅可接開口,合口兩呼。零聲母後除撮口呼外均可搭配(開口呼前聲母實際音值為ɣ/ɦ)。ʑ僅能搭配撮口呼韻母

對比

编辑

在學者楊時逢1969年出版的《雲南方言調查報告》中,亦有20世紀40年代對建水縣漢語方言調查的音系紀錄,但由於此發音人為23歲的公務員,且在昆明生活了八年,相對後來的各次調查中,無論調值亦是音系都有少量偏差。[5]其音系如下


1.聲母

雙唇 唇齒 齒後 齒齦 捲舌 硬顎 軟顎
塞音 不送氣 p
拜氷筆布不
t
讀多地對
k
皆果干公
送氣
配漂偏趴

塔桃甜推

快刻寬肯
塞擦音 不送氣 ts
子在柱近君直知隻執

決救見雞幾
送氣 tsʰ
次頃蟲清族痴羣齒翅犬赤
tɕʰ
區雀詳氣起
鼻音 m
母民麵蒙
n
南牛吺嚢
擦音 f
法方佛伐芬
s
杏心事時十西馴旭畜
ɕ
學小秀須習細
x
紅湖後渾
v
無聞問襪萬晚
z
若蕊然音應越
近音 l
路輪流淚
零聲母 0
蛙完汪永腰鴨有完溫歪

2.韻母

開口呼 齊齒呼 合口呼
ɿ字瓷司師直吃十時日
l̩ ɚ(◯後)耳二餌兒
i 比別齊役疫橘邪姐隸律橘雨月雪薛協穴血許絕決越菊閱 u 布不骨哭木母畝沒目卜都普胡姑曲畜局恤旭郁戍育鬱域獄菊
a 大馬爬插(下)白讀 ia 加掐霞芽 ua瓜話掛刷
e悲飛車白得革嚇 ue 腿累對吹貴囘輟呂或獲綴輟拙鋁
æ賣臺曬愛 uæ乖筷壞甩
əɤ謀否浮某吺周柔歐 iəɤ牛糾丟九舊求友
ɔ 跑腦好燒敲 iɔ 飆料膠腰
o國角闊郭霍作剖鎖薄捉波多拖羅坐弱角殼各 io 約卻嶽學削角
iẽ 辯練遠全先研
ə̃ 粉蹬真更凳 ĩ 賓星營音君羣 uə̃端論棍唇純繩完專算坤橫順魂滾準嫩論頓存孫椿春
aŋ班幹砍三晚萬莧長尚抗港網望項巷豇 iaŋ 梁漿牆樣 uaŋ 窗光黃王莊雙
oŋ 瓮風動松永婚昏吞溫坤橫魂滾順準嫩論頓存孫椿春 ioŋ 炯窮凶勇榮翁 v ̩烏無霧舞符扶父婦佛武戊

3.聲調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調值依次為44 42 53 13,入聲整體派入陽平。

註:

  1. 去聲雖記為低升調13,但有時讀成低平調。

兩次調查中,聲母部分變化不大,除了《建水方言志》中多出開口呼韻母前的喉擦音(ɣ/ɦ)聲母及第二次調查中部分撮口呼韻母前的濁音聲母ʑ外,其他聲母基本相同。

韻母部分出入較大。40年代的第一次調查中完全沒有記載舌尖音聲母tsʰ,s, ts,z後接ua,uæ,ue,uə̃,uaŋ五個合口韻母時會發生撮口化。蟹攝二等及一等泰,咍兩韻字如:芥,解,賽對應的韻母記錄為uæ,æ而非ua,a相對更接近昆明的對應韻母uɛ,ɛ。咸山攝一二三等及假攝二等字及少量歌韻開口字如八,鴨,花所對應韻母記錄為a,ia,ua而非發生高化的ɔ iɔ uɔ元音,效攝字如包,腰記音為ɔ iɔ而非ɑ iɑ,也相對更接近昆明話。同時相對《建水方言志》中曾梗臻三攝陽聲韻合口字如:輪,遵,棍,瞬一律讀作oŋ韻母而言,《雲南方言調查報告》中卻讀oŋ,uə̃兩韻不定,有可能亦是受到了昆明話影響。ue,e韻母在第二次調查中發生複化變為uei,ei。個別德韻合口字如:國字在《建水方言志》中反而保留了較早期的讀法,讀作Kuei。其餘韻母記載差異不大。

聲調對比

编辑

在《建水方言志》,《評〈建水方言志〉》,《雲南方言調查報告》,《建水方言的音變研究》,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均對建水縣語音語調進行了調查,調值匯總後如下所示:

資料來源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入聲
《建水方言志》 44 53 33 212 53
《評〈建水方言志〉》 44 53 33 21 53
《雲南方言調查報告》 44 42 53 13/22 42
《建水方言的音變研究》 44 53 33 31 53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老派) 45 53 33 21 53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新派) 44 53 211 322 53

陽平為高降調得到公認,陰平除去語保工程中的老派口音外,陰平調值也幾乎全部被記為44高平調。上聲除去雲南方言調查報告中記為高降調53及語保工程中的新派口音記為低降調322外,33中平上聲亦得到大多數資料認可。去聲類型出入較大,但是可以基本視為一個低平/低降調類。

分區對比

编辑

建水方言南北兩區的差別,可以分四項來說。南區以城關話為代表,北區以曲江鎮_(建水縣)話為代表。

第一,臻攝陽聲韻合口字及部分梗攝陽聲韻合口字如:輪,嫩,遵,棍,瞬,橫。在建水城關話中一律讀作oŋ韻母,但在北區話中,卻一律讀作ĩ韻母。如:蹲tĩ,屯Tʰĩ, 嫩nĩ,輪lĩ,棍Kĩ,昆Kʰĩ,婚xĩ, 準tsĩ,村tsʰĩ,孫sĩ,溫ĩ。

第二,南區有捲舌韻母,有兒化韻,北區沒有捲舌韻母,也幾乎沒有兒化韻。例如:洱,兒,二等字南區讀作ɚ,,北區讀作ə。南區可以兒化的詞,北區幾乎都不兒化。例如:帽兒Mɚ-帽mo,坡兒Pʰɚ-坡Pʰo,瓦渣兒tsɚ-瓦渣tsɔ。豆角兒Kɚ-豆角Ko。北區不捲舌的兒化音也有幾個,例如:月兒(iə53)亮,八月兒(Pɔ53 iə53)份,樹葉兒(iə53)一葉兒書(i53 iə53 su44)。陳家營兒(tsʰɛ̃53 tɕi44 iə53)。其中可以兒化是北區的一個特點。

第三,南區和北區副詞沒有,及動詞沒得讀音不同。沒有南區作沒有(mi44 iɜu33),北區作不有(piɜu33),沒得南區作沒得(mi44 tei53),北區作不有得(piɜu33 tei53)。如果問:他去了沒有?南區答曰:沒有去(mi44 iɜu33 kʰei212),北區則答:不有去。若問:你可有書?南區答曰:沒得書。北區謂:不有得書。

第四,南北兩區個別字音及詞彙的差異。如:貓,南區音作,北區音作。巷子南區作巷兒巷兒(xɚ212 xɚ44),北區作巷巷(xã212 xã44),母親南區作阿嫫(阿,嫫字均讀陰平作ɐ44 mo44),北區作阿媽。小孩南區作小兒(ɕi33 ɚ44),北區作小娃(ɕiɑ53 uɔ53)。妻子或已婚婦女,南區作老媽兒(lɑ33 mɚ44),北區作婆娘(Pʰo53 niã44)。馬鈴薯南區作洋芋,北區作紅芋頭(頭字變調讀作陰平)。花生南區作落地松,北區作地松。紅薯南區作沙莜(sɔ44 iɜu44),北區作山莜。藕南區作蓮花根,北區作蓮花菜。門旮旯南區作門格裏兒(裏兒合音作陰平讀liɚ44)。北區作門格落(落字變調讀陰平)。昨天南區作昨兒日(tsɚ53 zɿ44),北區作昨日(日字變調讀作陰平)。前天南區作前日(日字變調作陰平),北區作tɕʰiɔ53 zɿ44。去年南區作舊年(年字變調讀作陰平),北區作前年(年字變調讀作陰平)。前年南區作前年(年字變調讀作陰平),北區作tɕʰiɔ53 niɛ̃44。從井裏提水,南區作拽水(i53 ɕyei33),北區作扯水。往臼里搗鹽,搗花生,南區作(Kʰo53),北區作

回民話與漢民話之間,亦有少量區別。如回民部分知系字會發捲舌音。如:知恥柿趙商陳均捲舌,但也有少量精組字混入捲舌音。如:。然後在用詞上亦有部分差異。如:祖父漢民稱阿爺(爺字變調作陰平讀i44。),回民作阿爸(ɐ44 pɔ53)。父親漢人稱阿爹(ɐ44 ti44),回民稱阿大(ɐ44 tɔ44)。妻子漢民稱老媽兒(lɑ33 mɚ44),回民作老婆(婆字變調作陰平讀Pʰo44)。老頭回民稱老爸爸(最後一個爸變調作陰平讀pɔ44),漢人作老倌兒倌兒。老婆婆漢人稱老媽兒媽兒,回民稱老奶奶(兩個奶字均讀陰平作na44)。豬肉回民作豬大膘,漢人稱(zu53)。牛肉,雞肉,羊肉漢人稱牛肉,雞肉,羊肉,回民呼牛菜,雞菜,羊菜。菜油漢人稱亮水,回民作滷安。豬漢人稱,回民作黑蟲,牲口。殺(鴨)漢人謂,回民呼。死回民作歸真了(了讀上聲作lɐ33)。漢人呼歸世了(了讀上聲作lɐ33)。墳坑回民讀燕窩,漢人稱墳坑。錢回民稱得拉(tei53 lɔ44),漢人謂錢兒。小孩回民作小娃(ɕiɑ53 uɔ53),漢人稱小兒(ɕi33 ɚ44)

與其他西南官話對比

编辑

如果將建水話陰聲韻,陽聲韻元音同川黔片代表方言之一的貴陽話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建水話出現了了以下語音創新 1.貴陽話的a,ia,ua三韻,在建水話中發生高化,變成了ɔ iɔ uɔ。

2.貴陽話的iu韻母,如曲,局,族等字,在建水話中脫掉I介音一律讀作u,如:育zu,局tsu,族tsʰu,但部分在貴陽話中混入通攝三等入聲的術韻,昔韻字,在建水話中仍讀作i。如:橘tɕi,疫i。

3.貴陽話的i,ie韻母,如雨,越等字,在建水話中一律讀作i。如靴ɕi,姐,絕tɕi。

4.貴陽話中的uai,ai韻母,在建水話中讀作ua,a。如乖Kua,在tsa。

5.貴陽話中的Au,iau兩韻,在建水話中讀作ɑ,iɑ如包pɑ,掉tiɑ。

6.貴陽話中的部分讀作德韻,薛韻知系合口字如:國,或,輟等字在建水話話讀作Uei韻母,而曾梗一,二等入聲字及麻三知系字如車,德,陌等字在建水話中,也讀作ei而非e韻母。

7.貴陽話中讀為uən/ən的臻攝合口陽聲韻及部分梗攝陽聲韻合口字如:輪,遵,棍,瞬,橫。在建水話中一律讀作oŋ韻母。

8.相對貴陽話,建水話中舌尖音S,Z,TS,TSʰ後接uɔ,uei,ua,uɛ̃ uã(對應貴陽話中的ua,ue/uei,uai,uan,uaŋ)五個韻母時,會顎化為撮口呼韻母yɔ,yei,ya,yɛ̃,yã。如抓tɕyɔ,嘴tɕyei,帥ɕya,阮ʑyɛ̃,雙ɕyã。

9.建水話中ĩ韻(對應貴陽話中的in)前接以,雲兩母時,會發生濁擦讀作z聲母,如雲zĩ,因zĩ。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張寧. 張寧 , 编. 建水方言志. 雲南省昆明市: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8 [2021-07-17]. ISBN 97872220547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中文). 
  2. ^ 2.0 2.1 王琳. 建水方言的音变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02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3. ^ 張寧. 張寧 , 编. 建水方言志. 雲南省昆明市: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8. ISBN 9787222054776 (中文). 
  4. ^ 周志远. 评《建水方言志》. 玉溪师专学报. 1988, (05): 11–14 [2022-04-17]. ISSN 1008-83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5. ^ 楊時逢,《雲南方言調查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56,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