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雅中学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1月2日) |
23°08′28″N 113°14′10″E / 23.141°N 113.236°E
广东广雅中学 Guangdong Guangya High School | |
---|---|
地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廣東省广州市 本部:荔湾区广雅路1号[1] 花都校区:花都区雅正路1号 |
类型 | 普通公立完全中学 |
隶属 | 广州市教育局 |
创办日期 | 大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 |
创始人 | 张之洞 |
校長 | 龙国华[2] |
副校长 | 吴新华 |
年级 | 初中三年制、高中三年制 |
校訓 | 务本求实 |
教育集团 | 广东广雅教育集团 |
学校网址 | www |
廣雅書院舊址 | |
---|---|
挂于山长楼的文保牌 | |
廣東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廣州市荔灣區西增路广东广雅中学内 |
分类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时代 | 1889年 |
编号 | 4-97 |
认定时间 | 2002年7月17日 |
广东广雅中学(英語:Guangdong Guangya High School),簡稱廣雅中學,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广雅路的一间百年老校,亦是廣東唯一一間被列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學校,其前身为广雅书院[3],由清末洋务派领袖之一张之洞(时任两广总督)于1888年6月创立,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學府[4]。
校史
编辑清朝
编辑1884年至1889年间就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生平重视兴办教育,且不满于清末被科举功名、八股时文之氛围所笼罩的中国教育。早在1874年任四川学政期间,张就在成都创立了尊经书院,以期改革书院教育。就任两广总督后,张於1886年开始筹备兴办一所以培养“经世致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书院。经近两年的选址与筹备,广雅书院於1888年6月8日在广州西北郊的源头乡正式开馆,校名取“广者大也,雅者正也”之意,以示书院的目标是培养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人才。
廣雅書院是兩廣的最高學府,亦是時至當年以來督撫級公辦民助用銀最多、儲備資金最足、佔地面積最大、最具民族園林特色、圖籍最豐、管理最完善、要求最嚴格、成效最卓著、有護院河護院牆城堡封閉式書院。光緒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兩廣總督陶模,承光緒皇帝書院改制欽命,經光緒准奏,於廣雅書院原址,改辦兩廣大學堂。定三三學制,即前三年為備齋、中三年為正齋、後三年為專齋。先任姚文倬為總理(堂長、院長)。因姚文倬徙官,改丁仁長繼任。由於只辦一年,故辦備齋而已。光緒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朝議省不立大學,兩廣總督岑春煊,奏准改兩廣大學堂為廣東高等學堂,以吳道鎔為監督(堂長、院長)。循清製,先設預科,以兩廣大學堂備齋學生充入。授以理、化、圖、體各課。光緒三十三年丁未(1907年)春,開辦高等本科,初設理科一班;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年)春,增文科一班。再開國文、歷史、地理、數學等課。宣統三年辛亥(1911年),設附屬中學兩班,直至中華民國建政前,但學科之教習(教師),部分由廣雅書院學成辭院門生擔任,並由他們自編教材(如數學教習潘應祺、國文教習勞植南、地理教習徐致祥等),供門生學習。據不完全統計,連兩廣大學堂、廣東高等學堂在內,自1888年至1912年,培養學子過千,為民國的創立奠定基礎。[來源請求]
中華民國
编辑1912年(民國元年)10月21日(即10月10日雙十國慶節後11日),中華民國教育部把廣東高等學堂改名為廣東省立第一中學校。自此,清朝省級高等學制徹底廢除,民國全新型省級公立中學(含其他公立中學)學制正式確立,同時也是廣東省立第一中學校的誕生日,校方把該日定為該校的建校日,年年慶祝。
1935年(民國廿四年)8月,廣東省立第一中學奉中華民國廣東省教育廳之命,改稱廣東省立廣雅中學。
1937年(民國廿六年)7月,日本侵華。同年秋,廣雅奉命遷校到順德縣碧江鄉。
1938年(民國廿七年)10月廣州淪陷,廣雅中學校舍變成飛日軍倉庫。同月,學校由順德碧江遷往信宜縣水口村,碧江隨即淪陷。省教育廳決定把廣雅中學改為廣東省立南路臨時中學,以原廣雅隨遷學生為基礎,吸收廣州各中學回南路的學生進校學習。1939年2月復課,不足二百人,除原隨遷學生外,再招春季生初、高中各一班,利用農村祠堂作校舍堅持辦學。以後每年招收秋季生初、高中各兩班。
1941年(民國三十年)2月,恢復廣東省立廣雅中學原名,學校發展到初、高中各三個年級每級兩班,共十二個班,並恢復招收女生,學生有五百多人。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王興瑞校長於10月接掌廣雅中學。其時在廣州西村的校舍已一片荒涼,廣雅書院時代的舊建築物90%傾塌,僅存大禮堂和無邪堂兩座空殼,霍廣河任內新建的建築物也多殘破不全,大球場被改作日軍的馬房和戰壕,游泳池被毀,垃圾馬糞野草遍布校園,教學用具全部不存。1946年1月,廣雅從信宜遷回廣州,2月復課,邊上課邊重建。
1947年(民國卅六年)被評為廣東示範中學。1948年,經過兩年多復員,校園基本恢復原貌。在1948年10月21日的校慶日,校長王興瑞將日軍遺留在校內的「政木部隊陣歿將士碑」改為復員紀念碑,並題寫碑文警示師生毋忘國恥校難。
中共領導成立的廣州地下學聯(地下黨)在廣雅吸收不少「進步學生」入會,到1949年前夕,廣雅的地下學聯成員已近七十人,他們大多數在1949年後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幹。地下學聯運用讀書小組、時事講座、圖書館閱覽、出版刊物、夏令營、冬令營等多種形式宣傳「革命道理」。1949年5月,解放軍渡過長江南下,廣雅地下學聯奉中共之命做好迎接解放的準備,將學校的財產、設備、人事、組織等列出清單上報。9月,中國共產黨聲稱國民政府四處搜捕和濫殺「進步人士」,故廣雅地下學聯組織護校糾察隊進行護校鬥爭,儲備糧水物資,日夜巡邏守衛校園和同學。14日凌晨,校牆外傳來多輪衝鋒槍聲和大隊人馬急促腳步聲,徹夜未眠的廣雅師生知道廣州解放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
编辑1949年(民國卅八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1月1日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广雅,因此当局改11月1日为校庆日。1950年2月党组织派出卢动为中共建政後的第一任校长,也是第一位中共党员校长。1950年6月中共广东省属支部属下的广雅党小组成立,方绍谦是广雅第一任党小组长。1954年9月中共广雅党支部成立,黄桂荣是广雅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60年至1966年,广雅试行中学五年一贯新学制(三、二分段)。1960至1962三年均实行独立招生,全市择优录取的入学试。第一年使用广东师院课本、俄语用华东师大课本。
文化大革命的1966年,教师無書可敎;学校停课搞「階級鬥爭」,揭批「反动学术权威」和「走資派」;學生分派、武鬥、奪權;「革命」大字报貼滿校園。8月,北京市101中红卫兵南下到廣雅搧風點火,欲破壞4塊張之洞的石碑,廣雅人用薄水泥將其糊上,使之得到保存[5],但石碑也因此未能恢復原狀[6]。1968年,學校复课,更名為红旗中学,不久後再改为广州市第五十四中学。当时学校被取消校长和校委会,最高权力机构是“革命委员会”,其主任是学校最高行政首长。後来,来自工厂的“工宣队”和来自部队的“军宣队”进驻学校,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学生虽然在校园“復课鬧革命”,但学校已被“读书无用论”的风气笼罩,文化课学习极不规范,老师上课缺教材和讲义,并且文化课经常变成“革命大批判”的政治课。每个学年还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学生去学工、学农、在外地建农村分校。学期结束时学生也无需考试,学习成绩通过自报、同学之间互评,老师通过就可以。这种状况延续到1971年後才有所改变。
1978年2月当局批准恢复“广东广雅中学”校名,重新成为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中学,其原來從清朝至中華民國時期已使用多年的傳統粤式郵政式拼音「Kwong Nga」被當局改為漢語拼音「Guangya」,與其他當局的大部分機構做法相同。
建築古蹟
编辑-
瓊華樓
-
冠冕樓
-
蘭玉樓的「雅·Cafe」
- 中軸線(由南向北)
廣雅中軸線的建築曾多次拆建,但其總體格局得到保留[7]:
- 琼华楼:共六层,目前为高一级教学楼。
- 山长楼:文物,目前作为会议室使用,分为东、西会议室。注意“山长”的“长”应读作“zhǎng”。
- 含英楼:广雅中学图书馆、自修室及教材购买中心,其圖書館規模為廣東省中學圖書館之最[7]。
- 无邪堂:目前作为校领导办公处使用。其名稱來自原「經正無邪堂」(已拆),注意“邪”在此讀作“yú”。
- 冠冕樓:歷史文物,廣雅歷史最久的建築之一[8],目前為廣雅校史館,平時不對外開放,畢業禮在冠冕樓門前舉行[9]。
- 其它
- 昭明樓:學校主要教學樓,目前設高二、高三、國際部教室和實驗室。西側對聯「尊其所聞 行其所知 合嶺南東道嶺南西道人才 互相師友;博我以文 約我以禮 會漢儒經學宋儒理學宗旨 同造聖賢」係張之洞所作,原本位於經正無邪堂[11][12]。
- 漱玉樓:男生宿舍。
- 未雨樓:飯堂。名稱取自「未雨綢繆」之意。
- 蘭玉樓:女生宿舍,125周年校慶時開設的「雅·cafe」亦設於此[1]。
- 竹軒樓(原名新疆樓):男生宿舍及新疆部。
- 清佳堂:藝術樓,內有音樂、美術室。
- 濂溪祠:百餘年前為紀念濂溪先生(周敦頤)所建,有學生開學時參拜周敦頤的傳統,但祠堂於大躍進時期變為工廠,後來更成為稟倉,最終被拆毀。直至2009年,廣雅中學重建濂溪祠竣工,並恢復傳統[7][13][14]。今位於荷花池岸邊。
行政管理
编辑历任校长
编辑- 梁鼎芬 1888—1889 山长
- 朱一新 1889—1894
- 廖廷相 1894—1898
- 邓蓉镜 1898—1902
- 姚文焯 1902 总理
- 丁仁长 1902 监督
- 吴道镕(吴国镇) 1903—1911
- 黄节 1912.1—1913.2 校长
- 陆锡璜 1913.2—1913.9
- 彭金铭 1913.9—1917.1
- 李伯贤 1917.1—1920.8
- 张景耀 1920.8—1921.1
- 袁振瀛 1921.1—1921.7 校长
- 王仁宇 1921.7—1924.2
- 关素人 1924.2—1924.7
- 邹卓然 1924.7—1925.7
- 陈潘 1925.7—1927.1
- 田家杰 1927.1—1927.4
- 彭德禄 1927.4—1927.7
- 黄佩纶 1927.7—1927.10
- 黎杰 1927.10—1928.2
- 黄希声 1928.2--1928.6
- 梁漱溟 1928.6—1929.7
- 黄庆 1929.7—1931.7
- 霍广河 1931.7—1936.8 校长
- 黄慎之 1936.8—1940.8
- 冯肇光 1940.8—1945.10
- 王兴瑞 1945.10—1949.10
- 石屏 1949.11—1950.2 军管小组长
- 卢动 1950.2—1956.9 校长
- 卢炽辉 1956.9—1968.8
- 熊代茂 1968.11—1969.10 革委会主任
- 黄恒信 1969.11—1974.4
- 高洁泉 1974.4—1975.7
- 马振亭 1977.2—1978.5
- 吴蔚棠 1978.5—1981.1 校长(1980年离职病休)
- 卢炽辉 1980.3—1982.2 校长(兼)
- 李宝辉 1982.2—1984.2
- 王叙伦 1984.9—1986.9
- 孔昭炯 1986.9—1992.7 正式任命时间在1987年2月
- 郭乃正 1992.7—2001.8 校长
- 刘仕森 2001.8--2003.2 校长
- 莫乃文 2003.2--2006.1 校长
- 黄永光 2006.1--2012.11 校长
- 叶丽琳 2012.11--2022.08
- 龙国华 2022.08--现在 校长
现任领导
编辑校歌
编辑“ | 五嶺以南 百粵之東 革命策源地勢雄 廣雅文化 時雨春風 宏遠規模今古崇 知行並進 生活共同 實驗先河省一中 扶搖直上 學成致用 許身祖國氣如虹 |
” |
這首校歌創作與20世纪30年代,由傅樵父作詞,羅廣雄作曲,80年代時作過一些修改,至今沿用[16]。 校歌歌詞大體與今日相同,然在50年代以前,校歌最後一句許身祖國氣如虹,原為許身黨國氣如虹,此為兩版歌詞最大差異。自解放之後,校歌原黨國一詞被指有國民政府色彩,故改為中性且溫和的祖國一詞。
姊妹學校
编辑知名校友
编辑- 杨匏安: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17]
- 朱汝珍:廣東清遠人,1892年考入廣雅書院,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榜眼,香港孔聖會會長、香港大學教師
- 陳懷德,企業家、慈善家
- 林良駒:廣雅中學原黨委書記,化學教師,現任廣雅中學校友會會長[18]
- 曾志毅:中國人民志願軍士兵,曾參加朝鮮戰爭
- 區煦東:廣東廣雅中學1966届畢業生,婦產科醫師、广州医科大学副教授
- 夏紀真:廣東廣雅中學1965届(五年一貫制)畢業生,航天工程師
- 谭天度:政治家、目前廣東省中國共產黨黨員之最年長者[19]
- 吴冷西:政治家、前任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員會書記[20]
- 郭仲衡:物理學家[21][22]
- 袁振英:政治家,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早期創始人之一,曾任廣東省立第一中學(廣雅中學前身)校長[19]
- 林为干:微波理論專家[21]
- 曾德超:農業工程及農業機械化專家[21]
- 薛社普:細胞生物學家[21][23]
- 葉恆強:材料科學家[21][24]
- 李衍達:信號處理與智能控制專家[21][25]
- 黃龍雲:政治家,曾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廣東省政協主席、佛山,珠海兩地市委書記等職[21]
- 胡廷積:政治家、小麥栽培專家,曾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職[21]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广雅庆生 道路改名. 广州日报. 2013-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 ^ 2.0 2.1 广州多所市属学校调整校领导. 广州日报. 2022-07-16.
- ^ 张之洞与广雅书院. 人民日報. 201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 ^ 中國書院攬勝. 加利福尼亞大學: 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0年: 第260頁. ISBN 7-81053-292-8.
- ^ “扎根海南”成中学生榜样. 信息时报. 200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 ^ 周漢光. 出版說明. 《張之洞與廣雅書院》. 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8-07396-5 (中文(繁體)).
碑刻文字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人抹上水泥,至今仍未恢复
- ^ 7.0 7.1 7.2 说雅言,走雅道,育雅人. 南方都市报. 2010-03-25.[永久失效連結]
- ^ 为广雅选址,张之洞踏遍广州. 信息时报. 200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 ^ 毕业了,冠冕礼!. 信息时报. 201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7).
- ^ 宋徽宗碑刻多遭后人毀壞 全國僅存兩座. 廣州日報. 2014-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 (中文(繁體)).
- ^ 周漢光. 《張之洞與廣雅書院》. 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8-07396-5 (中文(繁體)).
- ^ 广州高三“二模”开考 广雅书院对联成考题. 广州日报. 200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广雅重修濂溪祠堂新生礼拜周敦颐像. 羊城晚报. 2009-11-02.[永久失效連結]
- ^ 百年广雅复建百年濂溪祠. 新快网. 2009-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 ^ 存档副本. [2021-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 ^ 广雅校歌. 信息时报. 200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 ^ 杨匏安. 杨匏安文集. 密歇根大學: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6年: 第210頁.
- ^ 天南地北阳江人——林良驹:服务广雅50年. 陽江廣播電視臺. [202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2).
- ^ 19.0 19.1 任建樹. 陳獨秀大傳. 密歇根大學: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 第256頁. ISBN 7-20802-884-2.
- ^ 吳冷西. 吴冷西新闻文选. 北京市: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4年: 第5頁. ISBN 7-50434-163-0.
-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瞭望新聞周刊第 9-17 期. 弗吉尼亞大學: 瞭望出版社. 2004年: 第75頁.
- ^ 路甬祥. 科學的道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第295頁. ISBN 7-54440-123-5.
- ^ 路甬祥. 科學的道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第945頁. ISBN 7-54440-123-5.
- ^ 广州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 广州百科全书. 密歇根大學: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4年: 第797頁. ISBN 7-50005-240-5.
- ^ 路甬祥. 科學的道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第1520頁. ISBN 7-5444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