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是一首古琴曲,又名〈廣陵止息[1],又名〈聶政刺韓王曲〉。傳說為嵇康聶政所作,或認為是古代流行於廣陵(今江蘇揚州)的民間樂曲。[2]

明代《神奇秘譜》中所收錄的〈廣陵散〉減字譜其中一頁

版本

编辑

琴譜版本

编辑

史書記載中最早的版本是唐朝李良辅的《广陵止息谱》,二十三拍(段)。[3]現存琴譜中有十多個版本,[4]最早的版本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在譜中說此曲「世有二譜,今予所取者,隋宮中所收之譜。」[5]

王世襄比較了《風宣玄品》和《西麓堂琴統》本,推測《神奇秘譜》本為北宋或更早的傳譜。而在和《幽蘭》比較之間,發現《神奇秘譜》本有文字譜的痕跡,且部份句法接近晚唐陳拙《指法》的譜例,認為《神奇秘譜》本成形應該晚於《幽蘭》手抄本。也就是說,現存最早的《神奇秘譜》本〈廣陵散〉應該是唐末至北宋之間的傳譜。[3]

打譜版本

编辑

至1956年為止,曾有管平湖吳景略徐立孫吳振平姚丙炎朱惜辰王生香戚長毅等琴家分別根據《神奇秘譜》和《風宣玄品》初步打譜完成。[6]

現今常見版本如下:

  • 管平湖從《神奇秘譜》和《風宣玄品》修訂來的全本,王迪記譜,[7]有管平湖本人的錄音;
  • 李祥霆龔一等琴家分別自管平湖的版本做成的節本;[8]
  • 吳景略、吳文光父子自《神奇秘譜》修訂的全本及其節本,[9][10]二人皆有錄音;
  • 姚丙炎、姚公白父子自《神奇秘譜》和《風宣玄品》修訂的全本及二十三拍本,[11]二人皆有錄音。

典故

编辑

聶政

编辑

譜中有關於「取韩」、「冲冠」、「發怒」、「投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因此古來琴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作是異名同曲。

根據《史記·刺客列傳》,聶政刺殺的對象是韓相俠累,記載中沒有提到琴曲。[12]蔡邕的《琴操》則說是聶政為了報殺父之仇而刺殺韓王,失敗之後,入山遇到仙人,向其學習琴藝,後來以演奏琴曲接近韓王,最後成功將其殺死。蔡邕更明確指出〈聶政刺韓王〉琴曲就是聶政本人所作。[13]

嵇康

编辑
 
明代《列仙全傳》中嵇康彈琴畫像

三國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因得罪当时魏国的权臣大将军司马昭的宠臣鍾會,而被蒙冤处死,臨行刑前曾彈奏此曲,並於曲終感叹说:“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5]古琴记谱方法不记载旋律节奏,琴曲传承多需师者对弟子讲解教授每个乐句,然后对弹,因此即使現存〈廣陵散〉的曲谱和嵇康所奏相同,節奏与嵇中散当年所奏〈廣陵散〉之异同已未可知。《太平廣記》三百十七引《靈鬼志》中,提及嵇康由鬼神授〈廣陵散〉一曲,此传说亦当作“传授〈廣陵散〉演奏之法”解。

〈廣陵散〉特殊的慢商调中,代表「臣」的商絃與代表「君」的宮絃同音,因此嵇康彈奏此曲被解讀為是在暗指司馬懿父子意圖篡位。[14][15][16]韓皋認為「廣陵散」是「敗散於廣陵」的意思,王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等人為了匡復魏室所發動的壽春三叛皆敗亡,而這四個人都曾任揚州都督,揚州即是廣陵,所以「廣陵散」是指曹魏的政權於廣陵散失。[14]韓皋是唐朝人。自唐初廣陵成為揚州的同義詞,韓皋乃有此見。然而從西漢到西晉,廣陵屬於徐州,與揚州不相干。沈括認為「散」與「操」、「弄」等字一樣,很明顯只是琴曲的意思,如應璩劉孔才的信中即說“聽廣陵之清散”,但嵇康有可能用這個曲名來諷刺時事。[17]耶律楚材認為,曲中描述聶政刺韓相俠累之事,亦是譏諷司馬懿父子,認為司馬氏是如同韓相一樣的權臣,才會激發像聶政一樣的義士。[15]

結構

编辑

根據《神奇秘譜》,全曲分為六個部份:

  1. 開指
  2. 小序
  3. 大序,分為五段:井里、申誠、順物、因時、干時
  4. 正聲,分為十八段:取韓、呼幽、亡身、作氣、含志、沉思、返魂、侚物、衝冠、長虹、寒風、發怒、烈婦、收義、揚名、含光、沉名、投劍
  5. 亂聲,分為十段:峻跡、守質、歸政、誓畢、終思、同志、用事、辭鄉、氣衝、微行
  6. 後序,分為八段:會止息意、意絕、悲志、嘆息、長吁、傷感、恨憤、亡計

評價與影響

编辑

〈廣陵散〉一曲採用了慢商调弦式,即第二弦降低大二度,與第一弦同音。因為第二弦象徵“臣”,与象徵“君”的第一弦相同,臣僭越成了君,所以被認為不宜於君王前演奏。[18]此外,此曲充满了慷慨激烈的情緒,與古琴音樂平和的特点大相异趣,因而被朱熹予以贬低和排斥。[16]

但毫無疑問,〈廣陵散〉早已是流傳最廣的琴曲之一。宋代的陳暘曾評為「曲之師長」。[19]元代宰相耶律楚材曾作〈彈廣陵散終日而成因賦詩五十韻序〉描述〈廣陵散〉如何激盪人心,並形容其為「一鼓息萬動,再弄鬼神泣」。[20]

金庸的《笑傲江湖》裏,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教的曲洋創作了琴簫合奏的〈笑傲江湖之曲〉,小说中写到該樂曲部分是從〈廣陵散〉改編而來。[2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戴明扬《广陵散考》中认为《广陵》与《止息》原为两首曲子。
  2. ^ 李善. 《文選注》. 卷十八 音樂下. 廣陵等曲今並猶存,未詳所起。應璩與劉孔才書曰:聽廣陵之清散。傅玄琴賦曰:馬融譚思於止息。魏武帝樂府有東武吟。曹植有太山梁甫吟。左思齊都賦注曰:東武、太山,皆齊之土風謠歌,謳吟之曲名也。然引應及傅者,明古有此曲,轉以相證耳,非嵇康之言出於此也。 
  3. ^ 3.0 3.1 王世襄,〈古琴曲《广陵散》说明〉,《锦灰堆》贰卷,三联书店,513页,ISBN 978-7-108-00901-2
  4. ^ 查阜西 (编). 《存見古琴曲譜輯覽》.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7: 2. 
  5. ^ 5.0 5.1 朱權 (编). 慢商調·廣陵散. 《神奇秘譜太古神品上卷. 臞仙按《琴史》曰:「晉書載:『〈廣陵散〉者,嵇康,字叔夜,譙國之人也。嘗遊會稽,宿華陽亭,引琴而彈,夜分,忽有客詣之,稱是古人,與康共談音律,辭致淸辨,因索琴弾之,爲〈廣陵散〉曲,聲調絕倫,遂以授康,仍誓不傳人,亦不言其姓字。時司馬懿爲大將軍,康與鍾會爲長史。會每與康交,而康不爲之禮,會以此憾之,因譖康欲助毌丘儉。司馬懿旣昵信會,遂害之。康將刑東市,顧視日影,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己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時年四十。海內之士莫不痛之。帝尋悟而悔焉。』又《琴書》曰:『嵇康廣陵散本四十一拍,不傳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尼能琴,每從康學靳惜不輿,後康靜夜鼓琴彈廣陵散,孝己竊從戶外聽之。至亂聲小息,康疑其有人,推琴而止,出戶果見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後孝已會止息意,績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然〈廣陵散〉曲,世有二譜。今予所取者,隋宮中所收之譜。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間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間,復入於御府。經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譜爲正。故取之。」 
  6. ^ 顧梅羹. 《琴學備要》. 上海: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4: 517. ISBN 9787806674536. 
  7. ^ 王迪; 許健 (编). 《古琴曲集》.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62. ISBN 9787103011706. 
  8. ^ 龔一; 李祥霆. 《古琴考級曲集》.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10. ISBN 9787103037768. 
  9. ^ 吳文光. 《神奇秘譜樂詮》. 中國: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7512516. 
  10. ^ 鐘欣. 〈情深意遠 絢麗多姿——北京古琴研究會演出散記〉. 《人民音樂》. 1981, (6): 28. 《广陵散》是一首气势磅礴、结构宏伟的大型乐曲。这首琴曲,如果没有足够的功力,对乐曲的深刻理解,以及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是很难弹得令人神往的。吴文光的演奏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赞许, 正是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其哀婉沉思处,犹如满腹冤仇无处倾诉;而激昂慷慨处,又似雷霆万钧,怒不可遏。演奏技巧上,灵巧快速的泛音,强力度的连续拨刺与丰富的节奏、音色、音量变化,不能不使人有一种惊心夺目之感。 
  11. ^ 姚丙炎. 姚公白 , 编. 《琴曲鉤沉》. 中國: 中華書局. 2018. ISBN 9787101125634. 
  12. ^ 司馬遷. 〈刺客列傳〉. 《史記》. 
  13. ^ 蔡邕. 〈聶政刺韓王〉. 《琴操》. 聶政刺韓王者,聶政之所作也。政父為韓王治劍,過期不成,王殺之。[...]故曰聶政刺韓王。 
  14. ^ 14.0 14.1 韓皋, 〈廣陵散解〉, [202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慢其商弦,而與宮同音,是臣奪君之義也,此所以知司馬氏將篡也。司馬懿受魏明帝顧托後嗣,反有篡奪之心,自誅曹爽,逆節彌露。王陵都督揚州,謀立荊王彪,毋邱儉、文欽、諸葛誕前後相繼為揚州都督,咸有匡複魏室之謀,皆為懿父子所殺。叔夜以揚州故廣陵之地,彼四人者,皆魏室文武大臣,咸敗散於廣陵,故名其曲為廣陵散,言魏氏散,自廣陵始也。 
  15. ^ 15.0 15.1 耶律楚材. 〈彈廣陵散終日而成因賦詩五十韻并序〉. 《湛然居士文集》 卷十一. [202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余以為叔夜作此曲也,晉尚未受禪,慢商與宮同聲,臣行君道,指司馬懿父子權侔人主,以悟時君也。又序聶政之事以譏權臣之罪,不啻俠累,安得仗義之士以誅君側之惡,有所激也。不然,則遠引聶政之事,甚無謂也。 
  16. ^ 16.0 16.1 蔣克謙 (编). 〈廣陵散·紫陽琴書〉. 《琴書大全》. 第十二卷·曲調下. 如人嵇康作廣陵散操,當魏末晉初,其怒晉欲奪魏,慢了商弦,令與宮弦相似,是臣凌君之象。其聲憤怒躁急,如人鬧相似,便可見音節也。以某觀之,其聲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 
  17. ^ 沈括. 《夢溪筆談卷五·樂律一. 《盧氏雜說》:「韓皋謂嵇康琴曲有《廣陵散》者,以王凌、毌丘儉輩皆自廣陵敗散,言魏散亡自廣陵始,故名其曲曰《廣陵散》。」以余考之,「散」自是曲名,如操、弄、摻、淡、序、引之類。故潘嶽《笙賦》:「輟張女之哀彈,流廣陵之名散。」又應琚《與劉孔才書》云:「聽廣陵之清散。」知「散」為曲名明矣。或者康借此名以諫諷時事,「散」取曲名,「廣陵」乃其所命,相附為義耳。 
  18. ^ 蔣克謙 (编). 慢商. 《琴書大全》. 第十一卷·曲調上. 舊謂『君前不彈廣慢』(按:應為『君前不彈廣陵』),以宮為君,商為臣,慢二與一同,則是臣僭上為君之聲矣。 
  19. ^ 陳暘. 《樂書卷143. 
  20. ^ 耶律楚材. 〈彈廣陵散終日而成因賦詩五十韻并序〉. 《湛然居士文集》 卷十一. [202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瓊珠落玉器,雹墜漁人笠。別鶴唳蒼松,哀猿啼怪柏。數聲如怨訴,寒泉古澗澀。幾折變軒昂,奔流禹門急。大絃忽一捻,應弦如破的。雲煙速變滅,風雷恣呼吸。數作撥剌聲,指邊轟霹靂。一鼓息萬動,再弄鬼神泣。 
  21. ^ 金庸. 〈第七章 授譜〉. 《笑傲江湖》. 劉正風道:「令狐賢侄,這曲子不但是我二人畢生心血之所寄,還關聯到一位古人。這『笑傲江湖曲』中間的一大段琴曲,是曲大哥依據晉人嵇康的『廣陵散』而改編的。」 
  •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編,《廣陵散》,北京:音樂出版社,195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