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许氏家族

广州许氏家族是清末民初一個發源於广州西關的名門望族,其祖先来自汕头沟南乡。许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包括清朝一品總督许应骙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鲁迅伴侶许广平[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许氏家族影响力未再如前。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許氏家族展品

家族历史

编辑

清代乾隆年间,溝南(後屬蹬海,今屬汕頭市)許氏十五世裔孫许永名(字颖园)到广州谋生。[2]10年后时年40岁的许永名娶黄姓书生的17岁女儿为妻。婚后第二年生下长子许拜庭,后来又生了另一个男孩。10多年后许永名患病离世,黄氏带着孩子回到许的老家才发现他另有妻子。她带着孩子回到广州,舅父将13岁的许拜庭交给一位董姓盐商,许拜庭在他手下打工。[3]

一次航海中,许的船队在海上遇上风暴。同行的3艘盐船只有许拜庭指挥的船逃出风暴。董姓盐商为了感谢许拜庭便赠予股份。后来许拜庭独立,与弟弟一起经营盐业,成为广州四大盐商之首。嘉庆十五年(1810年),38岁的许拜庭自資組織民團水勇出海剿滅海盗張保仔等,被嘉庆帝赐官,获得“议叙府同知”加一级,后又获得“晋封中议大夫”的奖赏。他在西關高第街的中段买下几处当时没落人家的屋宇,打通后连成建筑群。从此人们称这一带为“许地”。[3]许拜庭娶了番禺同邑梁伯容的女儿为妻,日后还陆续纳了江氏、陈氏、廖氏、区氏、李氏、侯氏等六个侧室。前后共生下儿子11人,女儿8人。

許拜庭高瞻遠矚, 延攬全國的頂尖教師在廣州許地設館教授兒孫, 成為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因名人輩出,廣州高第街的許氏族人被稱為「近代廣州第一家族」。兩百年來,許氏十五世到十八世名人輩出,族中多人入朝為官,因德才兼備享譽朝野:有鴉片戰爭時期領導鄉紳民眾抗英的許祥光。如乾隆、嘉慶兩朝學政名士許夢榜、光緒朝兩部尚書閩浙總督許應騤、有「許青天」美譽的許應鑅、廉政楷模許應鏘等等。來到民國時期,許氏子孫一樣功勳卓著:民國時期粵軍總司令許崇智,與堂兄弟許崇灝、許崇濟一起,被稱為孫中山麾下「許氏三傑」,在辛亥革命中立下赫赫戰功。此外,北伐軍大元帥前衛許崇年、與鄧小平並肩發動百色起義的紅軍將領許卓、地下黨員許錫纘、潮汕「七日紅」革命烈士許懷仁,商界奇才許世祜、許乃詔,魯迅伴侶許廣平、中山大學前校長許崇清等都是高第街許氏後人。

許家在鴉片戰爭、太平天國、中法戰爭、戊戌維新、辛亥革命、討袁護國、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時期都有地位相當重要的人物。他們的活動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雖然許家一直在中國做官,共和国以来,不少後人因為立場不同各走各路,四散全國及世界各地。西關許家第七代子孫、任職開電視廣告製作公司的許子皓坦言,“經歷時代動盪,部份人反而覺得政治無情,或不認同政治理念,那倒不如在其他專業發展”。[4]許建勳透露,“好像曾祖父許應騤的後人,由於清廷被推翻,我的祖父和祖母唯有帶著家當來港生活”。他說,當年祖父母帶同一對慈禧太后賞賜的夜明珠耳環來港,已足夠買下灣仔整條日街和月街收租做生意。

祖家地

编辑

据资料显示,许地总面积达900多井,包括家庙、戏台、藏书室、集选楼、七十二晋砖吟馆,两个会客厅,两口金鱼塘,还有花园、假山等,住有22宅(房)子孙。全屋五进深,三十六边阔。[5]

许氏家族的旧宅以许应骙时期最为辉煌。但清末分产分家后,部分分家开始衰落。到了第五代,产业陆续被子孙变卖。[5]1932年,许崇年辞去南京政府交通部通航政司的职务回到许地,许家已经开始式微。尽管他尽量划分房产,整理债务,家族内讧依然不止。[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后,许地更为衰落,仅剩下许大夫家庙、许广平故居、许祥光故居、许应骙故居等建筑。许祥光故居成为仓库,拜庭許大夫家廟在越秀區高第街許地变成老人活动中心, 許拜庭墓在天河區龍洞村火界頭 。许氏家族人士四散世界各地。[7]

保育

编辑

位于广州高第街的许地,是许氏家族曾经的集中居住的地方。其中许广平住宅是政府确定的文物。但由于缺乏资金维修,建筑群损坏严重。[1]许氏后人为重建方案奔走纷争多年,并无定案。[8]後人許建勳與許子皓表示希望與廣州政府聯絡,重新保育許地。許子皓說,“地契仍在我們手上,希望修復地方作地下博物館和活化項目,讓市民參觀”。[4]

家族知名成员

编辑
  • 许炳榛:担任过中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总领事,以倡导实业闻名,清末曾到日本考察实业,著有《考察日本商务日记》《考察日本矿务日记》等书。[15]
  • 许锡勤: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广东省勘察设计协会理事。

参考

编辑
  1. ^ 1.0 1.1 张璐瑶. “广州第一家族”展百年历史-眼看许地一天天破败下去,许氏后人希望政府能接管. 羊城晚报. 2013-01-25 [201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5). 
  2. ^ 广州许氏家族影响近代史. 网易. [201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4).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广州第一家族”——许氏家族传奇迭现. 广州日报. 2013-01-24 [201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3). 
  4. ^ 4.0 4.1 4.2 廣州第一家族望收復“失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1-11-20(繁體中文)
  5. ^ 5.0 5.1 [长寿路]许氏宗祠. 金羊网/羊城晚报/广州地铁. 2006-10-22 [2013-07-19]. [永久失效連結]
  6. ^ “许氏家族”的广州记忆. 新周刊. 2011-09-13 [201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6). 
  7. ^ 林梦建. 广州许氏:第一家族梦繁华. 信息时报. 2013-06-06 [2013-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8. ^ 保护改造"广州第一家族"许氏祖居地困局重重. 南方网. [201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3). 
  9. ^ 许应锵介绍. [2013-08-01]. [永久失效連結]
  10. ^ 10.0 10.1 许驸马身世再起风云. 晋江经济报. [2013-08-01]. [永久失效連結]
  11. ^ 專題報道:廣州第一望族 香港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11-11-04(繁體中文)
  12. ^ 许应鑅介绍. [2013-08-01]. [永久失效連結]
  13. ^ 金建陵 张末梅. 南社与民国方志建设.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4. ^ 张觅觅. 中山大学的三任校长许崇清. 教育. 2009年, 第17期. 
  15. ^ 许氏家族:广州第一家族. [2020-08-10].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