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色
平,又称平砝、银平,指重量标准,对银两而言即每两的实际重量;色指成色,即银两的实际含银量。中国明、清至民国初年,国内汇兑多用银两,而各地平色标准不一,因此异地汇兑需首先折算平色[1]:200。
平砝
编辑库平
编辑库平,也称库平银,是清政府部库所用的衡量标准,用于政府收支出纳。旧时中国各地银两的平砝不一,银两种类繁多,衡量标准各异,康熙年间,为同一各地衡量标准,制定库平标准为全国征收各项租税的标准秤。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平砝仍不尽相同,甚至仅库平在同一省内就存在藩库平、道库平和盐库平等差异。中國與日本簽訂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清朝中央政府的库平每1两合575.82英厘,也就是37.31256公克(一说为37.3125公克[2][3][4]:92)。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农工商部与度支部拟订划一度量衡制度,规定库平1两等于37.301公克[a][6][7]:1518[8]。光绪年间,清政府曾请法国制作库平两铂铱合金原器,实测为37.301公克[9]:158。
关平
编辑自清朝与各国通商之初,因征收进出口税时无标准平砝,为商贸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设立关平。关平,又称海关平,专用于海关征收关税,每两约重581.4格令,合37.68公克[4]:93。另说合37.7993公克[6],等于广平1.002927两,库平1.009986两,漕平1.028108两[10]。
省名 | 口名 | 平名 | 宝名 | 于各口通用银两比率[b] (关平100两等于) |
---|---|---|---|---|
直隶 | 天津 | 津行平 | 化宝银 | 105.000 |
津公砝平 | 二四宝 | 105.550 | ||
津钱平 | 化宝银 | 105.876 | ||
大沽 | 101.000 | |||
山东 | 烟台 | 烟漕平 | 一六宝 | 106.400 |
洋例平 | 一六宝 | 104.400 | ||
青岛 | 胶州平 | 105.000 | ||
奉天 | 营口 | 营平 | 锦宝银 | 108.500 |
江苏 | 苏州 | 漕平 | 二八宝 | 103.800 |
镇江 | 估平 | 二七宝 | 104.160 | |
二四宝 | 104.780 | |||
南京 | 漕平 | 二七宝 | 104.681 | |
安徽 | 芜湖 | 估平 | 二七宝 | 103.770 |
二五宝 | 104.170 | |||
江西 | 九江 | 漕平 | 二五宝 | 104.160 |
二四宝 | 104.360 | |||
二四宝八九兑 | 106.290 | |||
湖北 | 汉口 | 洋例平 | 二四宝八九兑 | 108.750 |
二四宝 | 107.300 | |||
二五宝 | 106.160 | |||
二六宝 | 105.910 | |||
二七宝 | 105.740 | |||
二八宝 | 105.560 | |||
纯银 | 105.140 | |||
宜昌 | 宜昌平 | 二四宝 | 109.650 | |
湖南 | 岳州 | 省平 | 二四宝 | 106.780 |
长沙 | 长钱平 | 二四宝 | 106.780 | |
四川 | 重庆 | 渝钱平 | 票色银 | 107.290 |
九七平 | 票色银 | 107.090 | ||
浙江 | 宁波 | 江平 | 105.830 | |
温州 | 103.000 | |||
福建 | 福州 | 新议平 | 113.943 | |
洋例平 | 110.303 | |||
厦门 | 市平 | 101.750 | ||
广东 | 广州 | 海关银号支用 | 108.460 | |
同收入用 | 110.900 | |||
钱庄用 | 109.600 | |||
汕头 | 市平 | 111.450 | ||
库平 | 115.897 | |||
琼州 | 琼平 | 115.897 | ||
北海 | 110.572 | |||
广西 | 梧州 | 九九二平 | 113.000 | |
云南 | 蒙自 | 102.900 | ||
思茅 | 102.900 | |||
腾越 | 105.000 |
漕平
编辑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漕粮原本以米石征收,后改为以漕银征收。漕平,也作曹平,为漕粮改征白银后所用平砝,民间也有使用。各地漕平重量不一,根据印度造币厂试验数据,上海漕平每两重565.697格令;而根据日本大阪造币局试验数据,每两合565.73格令;普通计算则用565.7格令[4]:97。另有资料记载,漕平每两合36.65公克[6][11],或合36.6公克[12]。
各地平砝
编辑各地商业及民间通用的衡量银两的标准中,除库平、关平、漕平被称为官平以外,其他的平砝均称市平。各地惯用的市平名目繁多,直至废两改元后方逐渐废止[1]:197。甚至各家票庄也特立成色,自成体系,由于汇款时银两成色的折合由票庄独断,由此所得利润甚至超过汇水(按汇款金额所收的手续费)所得[13]:629。
省份 | 地别 | 平砝名 | 重量(公克)[c] | 每千两与库平相比[d] | 其他说明 |
---|---|---|---|---|---|
直隶 | 北京 | 库平 | 37.301 | 不適用 | 用于出入户部的各类课饷和拨款[16];三六库平1两合公砝平1.036两[1]:35 |
京公砝平 | 36.05 | 小34.75 | 一说合555.7格令,约36.0088公克[16] | ||
京平 | 35.16 | 小60.812 | 用于京内一般商贸,多用七厘京平[16];二六京平1两合申公砝平0.974两[1]:19 | ||
市平 | 小57.917 | 钱市所用,有七厘市平和六釐市平之分[16];六釐市平1两合公砝平0.993两[1]:126 | |||
二两平 | 二两平每两比市平少二分,比库平少六分,户部官票面值以“二两平”标注[17] | ||||
天津 | 行平 | 36.18 | 小32.82 | 《国宝大典》也作36.18公克[18]:793,《实用商业辞典》作557.4格令[1]:295 | |
公砝平 | 36.00 | 小37.656 | 0.9730京公砝平[1]:116 | ||
运库平 | 小0.903 | ||||
保定 | 保平 | 36.80 | 小13.615 | ||
保市平 | 小9.65 | ||||
祁州 | 药市平 | 36.17[18]:793 | |||
张家口 | 口钱平 | 37.43 | 大3.59 | 《国宝大典》记作37.4公克[18]:793 | |
库茶平 | 36.47[18]:793 | ||||
山东 | 济南 | 济平 | 37.24 | 小1.544 | |
烟台 | 漕平 | 35.71 | 小44.49 | ||
东海关平 | 东海关平1000比漕估平大44(对外商)至65(对华商)[6] | ||||
青岛 | 胶平 | 36.17 | 小31.2 | ||
胶海关平 | 胶海关平1000比胶平大50[6] | ||||
周村 | 村钱平 | 37.50 | 大5.23 | 周村除用库平外,还有当地钱业用的钱平,每千两比库平大3两;丝业用的丝店平,每千两比库平大7两;毛业用的毛店平,每千两比库平大4两[6] | |
河南 | 开封 | 二六汴平 | 36.42 | 小24.13 | 又称“二六汴公砝平”[19];《国宝大典》记作36.4公克[18]:794,库平0.97587两[1]:19 |
漯河 | 漯平 | 小10.62 | |||
周家口 | 口南平 | 36.70 | 小16.41 | ||
洛阳 | 洛平 | 36.34 | |||
彰德 | 彰平 | 36.84 | 小12.55 | ||
山西 | 太原 | 省大平 | 相等 | 《国宝大典》称其等于库平[18]:794 | |
红封平 | 37.30 | 相等 | 《国宝大典》载红封平每两37.61公克,992两等于库平1000两[18]:794 | ||
太谷 | 谷公平 | 36.30 | 小27.5 | ||
归化 | 城钱平 | 37.17 | 小3.4 | ||
运城 | 运市平 | 36.71 | |||
泾布平 | 小16.2 | ||||
陕西 | 西安 | 陕议平 | 35.88 | 小39.57 | 《国宝大典》记作37.27公克[18]:793 |
湖北 | 汉口 | 估平 | 35.88 | 小36.68 | |
九八五平 | 每百两小申公砝平1.8两[1]:14 | ||||
宜昌 | 宜平 | 35.14 | 小61.61 | ||
沙市 | 沙市平 | 36.05 | 小34.57 | ||
湖南 | 长沙 | 藩库平 | 相等 | 也有资料称湖南库平1两等于37.24公克[20][21]。 | |
长平 | 35.95 | 小37.64 | 又称“湖南省平”、“长沙钱平”[20] | ||
湘潭 | 湘平 | 35.84 | 小40.72 | 又称“七三湘平”[1]:10 | |
常德 | 常德平 | 36.53 | 小20.19 | 武陵所用,又称“常平”,每百两比省平大1.72两,常德商人习以常平银1042两为库平千两[21] | |
桃源 | 桃平 | 每百两比省平大1.42两[21] | |||
汉寿 | 市平 | 每百两比省平大2.62两[21] | |||
广东 | 广州 | 司马平 | 37.50 | 又称“广平”,每两合上海漕平1.025两[10];约漕平1.0251两,库平1.0070两[22] | |
九九七司马平 | 大1.5 | 每百两大申公砝平3钱[1]:13 | |||
汕头 | 直平 | 36.50 | 小22 | 又称“九九七平”,每两合司马平0.997两[10][23] | |
香港 | 九九八平 | 每千两等于上海规元1021.00两[1]:13 | |||
浙江 | 杭州 | 司库平 | 相等 | ||
市库平 | 37.68 | 大10 | |||
江苏 | 南京 | 藩库平 | 相等 | ||
陵漕平 | 36.40 | 小24.68 | |||
上海 | 申公砝平 | 36.56 | 小20.27 | 每两合京公砝平1.015两[24],或称京公砝平1.01两[1]:116,天津公砝平1.02两[1]:295 | |
申漕平 | 36.64[24] | 又称“上海漕平”。一说每两36.57公克,合565.7格令[25],一说36.671公克[1]:44 | |||
扬州 | 漕平 | 36.56 | 小20.08 | ||
镇江 | 漕平 | 36.65 | 小17.72 | ||
苏州 | 漕平 | 36.63 | 小18.31 | ||
安徽 | 安庆 | 漕平 | 36.56 | 小20.27 | |
江西 | 南昌 | 库平 | 相等 | ||
九三八平 | 36.27 | 小27.13 | 清末民初,江西省通用之银两计算单位,又称“八平”,一说九三八平市银1000两折合库平938两[26],每千两等于九八规元1071.00两[1]:14。 | ||
九江 | 漕平 | 36.56 | 小20.27 | ||
估平 | 36.64 | 小17.92 | |||
福建 | 福州 | 台新议平 | 36.32 | 小27.03 | 每两合北京公砝平1.008两[27] |
城新议平 | 36.22 | 小29.924 | |||
洋平 | 37.49 | 大5.078 | |||
厦门 | 市平 | 37.00 | 小8.00 | ||
四川 | 成都 | 九七平 | 本用于重庆、泸州等地,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四川省商务局统一全省制平为九七平[28],每千两等于上海规元1053.40两、京公砝平996.00两、天津行化平994.00两[1]:13。 | ||
川平 | 35.91 | 小38.61 | 又名“九七川平”,每千两等于上海规元1053.50两[1]:13 | ||
重庆 | 渝钱平 | 35.85 | 小40.51 | ||
沙平 | 36.05 | 小34.753 | |||
云南 | 云南府 | 滇平 | 35.84 | 小40.6 | 《云南史料丛刊》称“滇平较库平仅减二分”[29]:27;《云南白银流通问题研究》中提到光绪以后,云南以公估银为虚银两标准,其平码为“九六四商会平”,每两35.84g[30],是否为同一平砝待查。 |
大理 | 大理平 | 《云南史料丛刊》称“大理平轻,与京平略相似”[29]:27 | |||
吉林 | 长春 | 宽平 | 35.78 | 小42.4 | |
吉林 | 吉平 | 35.90 | 小39 | ||
奉天 | 奉天 | 沈平 | 36.00 | 小36.1 | |
营口 | 营平 | 36.06 | 小34.27 | ||
锦州 | 锦平 | 36.64 | 小18.05 | ||
安东 | 镇平 | 36.44 | 小23.65 | ||
黑龙江 | 龙江 | 江市平 | 36.08 | 小33.69[e] | |
新疆 | 喀什 | 湘平 | 35.84 | 小40.72 | 清朝统治新疆前期主要使用库平,光绪年间左宗棠收复新疆并建立新疆省后多用湘平[31]。 |
蒙古 | 乌里雅苏台 | 乌市平 | 小14.48 | ||
库伦 | 市库平 | 小15.371 | |||
茶平 | 36.56 | 小20.27 | |||
贵州 | 贵阳 | 贵平 | 36.09 | ||
甘肃[32] | 兰州 | 兰平 | 库平0.958两 | ||
肃州 | 肃平 | 库平0.9714两 | |||
秦州 | 秦平 | 库平0.9886两 | |||
平凉 | 平市平 | 库平0.9867两 | |||
凉州 | 凉平 | 库平0.9637两 | |||
河州 | 河平 | 库平0.9896两 | |||
甘州 | 甘平 | 库平0.9743两 | |||
青海 | 西宁 | 西平 | 库平0.9867两[32],每两合兰平1.03两[33] |
成色
编辑银两成色按纯银含量估定。“足色”、“十足银两”、“十足银”、“足银”等词语本意均为纯银银两,但各地所指具体成色不同。湖南以987‰为十足银两[20][21],服部宇之吉记载北京1907年时足银成色在980‰以上,另有记载清末北京十足银成色不足99%[16]。由于清朝各地银两并没有统一的成色,因此各地出于日常商业需要,会从银两成色挑选一种假定标准,这种假定的标准银两就称作虚银两,虚银两是各地商铺记账和结算的单位,但在实际使用中并不一定需要接受标准规格的银两,可以根据各地银两平色折算为一定单位的当地标准银两。虚银两中出现最早的是纹银,是康熙时期确定的法定银两标准,而各地根据本地流行的实银两确定虚银两,例如上海主要使用九八规元、天津用行化银、汉口用洋例银,海关也有关平银(同纹银),但始终没有一种全国通用的虚银两标准。[34]
名称 | 含银量(‰) | 说明 | 使用地区 |
---|---|---|---|
上海九八规元 | 916.666 | 又称九八规元、规元,纹银除以0.98升水使用[35][36] | 上海 |
纹银 | 935.374 | 又称标准银,印度造币厂化验值为935.374‰[10][37] | |
松江银 | 976 | 北京通用银锭成色之一[16] | 北京 |
二四宝 | ≈980 | 每50两按纹银升水2.4两,汉口称洋例银 | 西安、太原、济南、汉口、宜昌、沙市、长沙、常德、九江、南昌、贵阳、成都、重庆、开封、镇江、安庆[34]、湘潭、岳阳[21] |
二五宝 | ≈982 | 每50两按纹银升水2.5两,天津称行化银(虚银两)[37] | 天津[37] |
二六宝 | ≈984 | 每50两按纹银升水2.6两 | 营口、吉林、龙江、北京、天津、芝罘[34] |
二七宝 | ≈986 | 每50两按纹银升水2.7两,济宁、掖县通用山东高边二七宝[6],上海二七宝含银986.8‰[4]:99 | 镇江、杭州、芜湖、南京、上海[34] |
二八宝 | ≈988 | 每50两按纹银升水2.8两,潍县称单戳高宝银、黄县和沙河称白宝银,含银987-988‰[6] | 苏州、安庆、杭州[34]、潍县、黄县、沙河[6] |
二九宝 | ≈990 | 每50两按纹银升水2.9两,济南称高白宝、临沂称山东高边足银[6] | 宁波[34]、济南、临沂[6] |
备注
编辑参考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陈稼轩. 实用商业辞典. 商务印书馆. 1935-10.
- ^ 池昕鸿. 国内名人传记丛书. 谷歌图书.
- ^ 宋子文全传. 谷歌图书.
- ^ 4.0 4.1 4.2 4.3 4.4 4.5 张家骧. 中华币制史(上).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08. ISBN 9787513018357.
- ^ 常谦. 新发现“乾隆叁拾叁年部颁式样伍拾两”“法钱”砝码——初探前清之标准平砝. 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省情资料库>金融库>第一卷 货币>第三类 金银币>第二辑 白银>二、清代银两货币. 山东省情资料库. [2019-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2).
- ^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01. ISBN 9787532604531.
- ^ 杭谷栋. 说库平,浅议清朝衡制. 钱币博览. 2004, (2): 44.
- ^ 袁水清. 中国货币史之最. 三秦出版社. 2012-05. ISBN 9787551801409.
- ^ 10.0 10.1 10.2 10.3 二、铜元和镍币. 广东省情网. [2019-03-30].[永久失效連結]
- ^ 傅为群. “咸丰银饼”——上海最早的自铸银元. 中国钱币. 1988, (3): 52.
- ^ 傅为群. 晚清沙船商铸行的"上海银饼". 航海. 2015, (4): 26–28.
- ^ 黄鉴晖. 山西票号史.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2. ISBN 9787806365960.
- ^ 张惠信. 中国银锭. 台湾齐格飞出版社. 1988. ISBN 9789544120566.
- ^ 戴建兵. 中国近代银两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01-01. ISBN 9787500463382.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宋逢宜. 清代北京松江银锭考. 中国钱币. 2017, (4): 13–22.
- ^ 陈娟. 河南博物院藏清咸丰宝钞、官票述考. 中原文物. 2010, (1): 72–79.
-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曹者祉. 国宝大典. 文汇出版社. 1996-12. ISBN 7-80531-322-9.
- ^ 苏骏. 豫泉官银钱局 商彝夏鼎汉隶豫钞. 首席收藏. 2019-03-06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0).
- ^ 20.0 20.1 20.2 曾赛丰, 曹有鹏. 湖南民国经济史料选刊(一). 谷歌图书.
-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周新国. 清代常德银锭. 收藏界. 2008, (2): 88–89.
- ^ 金源云; 李国强. 鸦片战争赔款实付银两数额再研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2 (1): 86–91.
- ^ 清代至民国潮汕货币的流通演变. 汕头大学图书馆.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 ^ 24.0 24.1 贺水金. 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 社会科学. 2008, (5): 160–173.
- ^ 褚馨. 上海银饼研究. 东南文化. 2003, (10): 48–51.
- ^ 1051 光绪卅三年(1907年)江西官银钱总号·凭票发九三八平市银拾两. 雅昌拍卖. [201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0).
- ^ 福州金融志编纂委员会. 第一篇 货币-第一章 历史货币-二、银两. 福州金融志. 1995-10 [2019-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 ^ 宋晓琴. 近代四川币制演变.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73–75.
- ^ 29.0 29.1 方国瑜主编. 云南史料丛刊 第12卷.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09. ISBN 7-81025-828-1.
- ^ 李凤翔. 云南白银流通问题研究. 中国钱币. 2013, (6): 45–51.
- ^ 蔡杰华. 小议清民时期新疆银两衡量标准——湘平. 新疆钱币. 2011, (4): 24–30.
- ^ 32.0 32.1 各地银两平色. 财政部钱币司章制汇编附统计报告. 1930. P67
- ^ 青海银锭的传奇故事. 西宁晚报·数字报刊. 2016-11-04 [2019-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4).
-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千家驹; 郭彥崗. 中国货币演变史 2.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175–179. ISBN 978-7-208-12176-8. OCLC 894308707.
- ^ 张光润. 九八规元何以叫“九八”. 都会遗踪. 2011, (1): 41–46.
- ^ 顾文炳. 花旗银行银两票与上海九八规元. 中国钱币. 1988, (3): 46.
- ^ 37.0 37.1 37.2 张国辉. 晚清货币制度演变述要. 近代史研究. 1997, (5):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