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峅寺車站
岩峅寺站(日语:岩峅寺駅/いわくらじえき Iwakuraji eki */?)是一位於日本富山縣中新川郡立山町岩峅寺,由富山地方鐵道所擁有的鐵路車站。它是立山線與上瀧線兩條路線的交會車站,也是立山町境內的主要車站之一,是直營站,也是其中一個區間車的起訖站,全日均有正站員駐守,所有急行列車皆會在此停站。車站編號則按立山線的排序,獲編配為T51。
岩峅寺站 | |||||
---|---|---|---|---|---|
日语名称 | |||||
岩峅寺 – いわくらじ – Iwakuraji | |||||
车站概览 | |||||
位置 | 富山縣中新川郡立山町岩峅寺105-4 | ||||
地理坐标 | 36°36′26.64″N 137°19′10.92″E / 36.6074000°N 137.3197000°E | ||||
拥有者 | 富山地方鐵道 | ||||
途经线路 | |||||
距离 | |||||
车站构造 | |||||
站体类型 | 地面車站 | ||||
站台 | 3面4線 | ||||
车站代码 |
| ||||
历史 | |||||
启用日期 | 1921年(大正10年)3月19日 | ||||
上下車人次 統計年度 | 平均每日417人次 2018年 | ||||
服务 | |||||
■立山線
■上瀧線 ◄T70 大川寺 (1.2公里) | |||||
| |||||
备注 | |||||
直營站 |
現時的岩峅寺站,原來是由兩間不同的公司分別設置的。最早出現的是1921年立山鐵道(即今日的立山線)通車時所啟用的立山站,同年稍後,富山縣營鐵道(即今日的上瀧線)的岩峅寺站也跟隨啟用。兩個車站一直獨立運作到1936年時,合併了立山鐵路的富山電氣鐵道把立山站廢站,列車改駛入縣營鐵道所屬的岩峅寺站,遂成為單一的一個車站至今。
按富山地方鐵路的行車時間,經上瀧線及不二越線往電鐵富山站會比經立山線及本線為短,縱使行走上瀧線的列車都要比行走立山線的列車遲兩至三分鐘開出,但往往都會比前者快數分鐘到達富山站。另外,行走上瀧線及不二越線的列車都是行駛全區間的,但立山線大約有四成的列車都是以此為終點站或始發站,不會再駛入立山站。
「峅」本身是日本漢字,並沒有相對應的中文字,於日本國內亦多見於富山縣的地名上,以表示對縣內地標「立山」的一種信仰。「峅」有傳是指天上神明從天降至立山的意思。改編自新田次郎同名小說的電影《劍岳 點之記》,當中的「富山站」其實便是在此站取景。
車站結構
编辑屬於地面車站,建有一座兩層高的站房,地下為設有售票窗口及站長室的候車大堂,二樓為員工專用區域,不對外開放。
採用開放式的人手剪票模式,閘口與正門相對。通過閘口後,右轉即為往立山方向的側式2號月台,其餘月台則須先橫過平交道後,右轉則為往寺田方向的側式1號月台,直行後再沿地下黃色指示線方向前行,便會到達上瀧線的島式月台,亦是因為步行道的原故,3號月台的路軌無法如4號月台的路軌般、能夠直通至立山線的路軌,而變成了兩邊頭端式的月台。
月台配置
编辑月台 | 路線 | 方向 | 目的地 | 備註 |
---|---|---|---|---|
1 | ■立山線 | 上行 | 經寺田往電鐵富山方向 | 與上瀧線島式月台直接相連 |
2 | 下行 | 立山方向 | 最接近站房的月台 | |
3 | ■上瀧線 | 上行 | 經南富山往電鐵富山方向 | 頭端式月台、旁邊為保線用側線 |
4 | 可直通至立山線往立山 |
歷史
编辑- 1921年:
- 3月19日:立山鐵道(即現時立山線)「立山站」開業[1]。
- 8月20日:富山縣營鐵道(即現時上瀧線)「岩峅寺站」開業。
利用人數
编辑乘車人員推算 | ||
---|---|---|
年度 | 1日平均上落人數 | |
2004年 | 415[3] | |
2005年 | 432[3] | |
2006年 | 442[3] | |
2007年 | 421[4] | |
2008年 | 404[4] | |
2009年 | 380[4] | |
2010年 | 382[4] | |
2011年 | 390[4] | |
2012年 | 397[4] | |
2013年 | 380[5] | |
2014年 | 389[5] | |
2015年 | 402[5] | |
2016年 | 407[5] | |
2017年 | 411[5] | |
2018年 | 417[5] |
相鄰車站
编辑注釋
编辑外部連結
编辑- 富山地方鐵道岩峅寺站公式網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語)
- 岩峅寺車站(北陸的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