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鼻魚
小鼻魚(学名:Naso minor),俗名剝皮仔、打鐵婆,於1966年由南非魚類學家James Leonard Brierley Smith首次正式描述,其模式產地為莫三比克的Pinda Reef,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刺尾魚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莫三比克至菲律賓海域,棲息深度8-55公尺,本魚呈長橢圓形且側扁,標準長度約為身體深度的三倍,頭部沒有突起,呈現光滑的圓形,尾柄的每一側都有一個骨板,身體整體顏色為灰色,底部逐漸變為白色,頭部呈紫灰色,體側有5或6條藍灰色縱紋,嘴唇為黑色,胸鰭下方有淺色區域,骨板和尾柄黑色,尾鰭黃色,求偶時,雄魚上半身呈黑色,兩側有白色條紋[2],背鰭硬棘 5枚、背鰭軟條28-30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28枚,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礁石區,成群活動,以藻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小鼻魚 | |
---|---|
小鼻魚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
目: | 刺尾鱼目 Acanthuriformes |
科: | 刺尾鱼科 Acanthuridae |
属: | 鼻鱼属 Naso |
种: | 小鼻魚 N. minor
|
二名法 | |
Naso minor Smith, 1966
| |
異名 | |
|
其种加词“minor”意为“较小的”。
参考文献
编辑- ^ Abesamis, R.; Clements, K.D.; Choat, J.H.; et al. Naso mino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177975A1508588. doi:10.2305/IUCN.UK.2012.RLTS.T177975A1508588.en .
- ^ John E. Randall. Family Acanthuridae. Phillip C Heemstra; Elaine Heemstra; David A Ebert; Wouter Holleman; John E Randall (编). Coastal Fishes of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PDF) 5. South African Institute for Aquatic Biodiversity. 2022: 219–244 [2023-07-17]. ISBN 978-1-990951-3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12).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2). Naso minor. FishBase. Version 2012-07.
这是一篇與鱸形目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