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璋(?—1179年),原名胡麻愈,為金世祖劾里鉢的庶子魯王完顏斡者之孫、驃騎衛上將軍完顏神土懣的兒子。完顏璋勇猛而且有謀略,通曉女真、契丹及漢族文字。完顏璋十八歲時,左副元帥撒離喝把他招到部下。他因事來到京師,晉見梁王宗弼談話後,宗弼非常喜歡他。皇統六年(1146年),完顏璋父親神土懣去世,宗弼上奏說完顏璋可承襲謀克,金熙宗下詔應允。天德三年(1151年),完顏璋充任牌印祗候,因犯下罪責而被罷免,並被剝奪謀克的職位,在中都居住[1]

歸順金世宗

编辑

海陵王攻伐南宋,左衛將軍蒲察沙離只擔任同知中都留守,佩帶金牌,掌管留守府中的事務。完顏雍遼陽即位,完顏璋勸沙離只歸順完顏雍,沙離只不聽從完顏璋的勸告。完顏璋與守城軍官烏林答石家奴烏林答願徒單三勝蒲察蒲查等人,在晨早帶兵進入留守府,殺死沙離只和判官漫睰撒離喝,推舉完顏宗強幼子完顏阿瑣當留守,完顏璋兼代同知留守事。完顏璋派遣烏林答石家奴佩帶沙離只的金牌,與烏林答願、蒲察蒲查、中都轉運使左淵的兒子左貽慶、大興少尹李天吉的兒子李磐,捧奏表去東京恭賀完顏雍即位。完顏雍對此十分讚許,任烏林答願、蒲察蒲查為武義將軍,充當護衛。恩賜貽慶及第,授職從仕郎。李磐充任閣門祗候。隨即任命完顏璋為同知中都事[2]

完顏璋殺了沙離只後自行兼職同知留守,完顏雍順便地授與他此官職,因此他心中常常不安,於是與兵部尚書完顏可喜謀劃,趁完顏雍祭拜皇陵的時候叛亂。大定二年(1162年),金世宗前去拜祭皇陵,完顏璋等九人在完顏可喜家聚會,勸說萬戶高松和他們一起叛亂,高松不服從。完顏璋知道事情做不成,就和完顏可喜一同帶著完顏斡論到有司坦白交代,金世宗誅殺了完顏可喜、李惟忠等人,完顏璋當上彰化軍節度使[3]

德順軍之戰

编辑

南宋將領吳璘,兵出散關,據守寶雞以西的地方。金世宗詔令完顏璋赴元帥都監徒單合喜軍前任使。這時,南宋兵佔據原州,寧州刺史顏盞門都,用四千兵去攻打,沒有攻下。宋將姚良輔帶十萬軍隊來到原州,權副統完顏習尼列帶一千騎兵援助顏盞門都,但是姚良輔的兵多,各位將軍都不敢迎戰。等完顏璋到了軍中,會合平涼、涇州、潘原、長武等地的駐防軍隊,共計二萬人。完顏璋讓押軍猛安石抹許里阿補帶二千軍兵駐紮在城北,讓完顏習尼列帶三千軍兵駐紮在城西北十里遠的麥子原,都是佔據高地佈置陣勢。完顏璋帶主力部隊在城西列陣。姚良輔從北嶺出兵,先派一萬人進攻石抹許里阿補,自己帶九萬人在麥子原下紮下陣營,用刀劍、盾牌、行馬護陣,外邊排列騎兵,步兵站在中間,敢死士把腳鎖在行馬之間,手持大刀拒敵,分列為八陣,另外又派二千騎兵襲擊璋的軍隊。完顏璋剛剛出來迎戰,完顏習尼列來報告說:“宋國的重兵都在麥子原了。”完顏璋派萬戶特里失烏也,率押軍猛安奚慶喜、照撒的軍隊二千人支援石抹許里阿補,派撒屋出、崔尹帶二千人援助完顏習尼列。石抹許里阿補和宋軍交戰,打了很長時間之後戰敗宋軍。在麥子原的宋軍是最堅固的,完顏習尼列和移剌補、奧屯撒屋出、崔尹、僕根撒屈出等人,把五千兵士沿戰壕埋伏下來,其餘兵士都捨棄馬匹,步行作戰,打擊宋軍的前行騎士,使他們逃跑了。這時,用長槍衝擊行馬的前面,用強弓射擊行馬的後面。姚良輔的軍隊稍受挫折,完顏習尼列乘勝指揮軍隊撤掉敵方行馬,攻破敵方七座陣營。姚良輔整兵再次出戰,完顏習尼列退卻少許,而完顏璋已經攻破城下的宋兵,與完顏習尼列會合。完顏璋讓僕根撒屈帶領伏兵攻擊姚良輔。完顏習尼列也整兵交戰,奮力拼殺,大破姚良輔的軍隊,斬下首級一萬多,敵兵摔死在戰壕裏的數不勝數,鎖足在行馬間的士卒全都被殺死,繳獲鎧甲兩萬多副,所得武器數目也相仿。姚良輔受兩處傷,逃脫而去。完顏璋接著圍攻原州,在西城挖掘洞穴,城牆坍塌,宋人夜間逃遁。完顏璋等人進入原州。在寶雞以西的宋國守軍聽到後,都從散關逃走[4]

京光尹烏延蒲離黑、丹州刺史赤盞胡速魯改,已經離開德順州,宋將吳璘又再佔據此地,都監合喜派完顏璋兼代都統之職務,與完顏習尼列領兵二萬援救德順。完顏璋率領騎兵走在前面,和吳璘的兩萬騎兵在張義堡的遂沙山下交戰,打敗了對方,並往北追了四十多里路。吳璘的軍隊遇到阻礙不能往前再走,被砍掉數十顆首級。璋到達德順,吳璘在城北險要的地方據守營盤,璋也紮下營盤,並與吳璘遙相對應,相距大約三里多。兩軍在城東遭遇,共交戰五次,吳璘的軍隊敗走,完顏璋追到城下。吳璘的部隊已佔領了城北的山岡,和城上士兵相呼應,用弓箭夾擊完顏璋的軍隊。完顏璋軍表面上退卻,當城中出兵來追的時候,又反過來迎擊,把宋兵殺得大敗。合喜派遣統軍都監泥河帶軍隊七千人來和璋會合,與吳璘的軍隊再次交戰,又打敗了他們。吳璘派兵據守東山堡,想要樹起柵欄,完顏璋與習尼列、泥河商議道“:敵人如果據守東山堡,這座城也攻不下來了,應該快速攻打。”於是,完顏璋首先佔領要害地區,完顏習尼列帶兵進逼東山堡,吳璘軍隊憑靠護城河與之對抗,兵卒們持刀相搏鬥,吳璘的軍隊撤退,完顏璋習尼列追擊。吳璘在城北營地裡的軍兵大約有六千人,登上北面山岡出戰,完顏璋部下漢族軍隊稍稍退卻,有二百人受傷。吳璘便放火燒璋軍攻城的器具,完顏璋率領移剌補猛安的軍隊越過北岡把吳璘擊退。吳璘的軍士隔著小濠溝放箭射擊璋軍,移剌補退後一些,習尼列望見城北地面上起火,就停止攻打東山堡,急忙領將士趕來,讓善於射箭的人先上,率劉安漢的軍隊三百人打敗了敵兵。吳璘的軍隊都走到險要之處,吳璘用三萬人在險地佈下三座陣,都用刀劍盾牌、攔護木架環繞。璋派萬戶石抹迭勒走另外一條路從後面出擊,特里失烏也、移剌補帶二千人從前面出擊,又用強弓射擊,吳璘的軍隊大敗,墮入溝壑的人非常多。璋軍渡過澗水追殺,殺死數千敵兵後回師[5]

吳璘的軍隊雖然戰敗,仍然依仗人多勢眾,都監合喜讓武威軍副總管夾古查剌來軍中詢問對策。諸將都說:“吳璘憑仗地形險要,而並不善於在野外作戰,我軍如果退到平涼,他必定捨棄險要之地而到平原來,這樣就可以打敗他了。”完顏璋說:“不是這樣的。他憑靠的是人多,而並不是單憑險要之地。前人說:'寧棄千軍,不棄寸地',所以退兵不如援兵。我軍退到平涼,敵軍就會深入我方地盤,固守保壘來抵禦我軍,那時能把他們怎麼樣呢?”夾古查剌回去報告,合喜於是就親自率領四萬人前去應戰。吳璘於次日晨早乘霧氣陰暗不明的時候,分兵四路來襲擊,在城東交戰,分開又交接了四次,漢族軍中千戶李展帶部下率先上前備戰,吳璘軍陣因此動搖。完顏璋乘勝連擊,吳璘軍屢次失敗,追到城北山岡,吳璘從險要之地跑走,完顏璋急忙出擊,把敵軍幾乎殺盡了。吳璘分出一半軍兵守衛秦州,合喜把軍隊駐紮在水洛城的東面,從六盤山到石山頭分兵把守,截斷吳璘軍的糧餉道路。吳璘只好把軍隊召回[6]

宋國經略使荊皋帶三萬騎兵從德順向西行進,完顏璋率軍八千、完顏習尼列率軍五千前來追擊。完顏習尼列的軍隊是從前面出兵,從赤觜往回走,遇上荊皋的先鋒部隊,在高赤崖下戰敗。又和中軍作戰,從太陽西斜直打到傍晚才停戰。荊皋趁黑夜偷襲完顏習尼列的軍營,從而得以將金兵後退八十里。第二天,完顏習尼列前去追趕。完顏璋的軍隊到了上八節,宋兵在險要處據守陣地。完顏璋捨棄戰馬徒步作戰,而由於地形險要不能夠接近,相持到天亮。宋兵出動,完顏璋隨後追趕,到了甘谷城,完顏習尼列的軍隊也趕來了,宋兵在夜晚逃遁,完顏璋便班師回朝。完顏習尼列繼續追趕到伏羌城,沒追上,也退兵回朝[7]

金世宗派御史中丞達吉視察各路軍隊立功的情況,達吉過去與完顏璋有隔閡,因此少報了完顏璋的功績。金世宗命令獎給完顏璋的將士的封賞與各路軍相比只有一半,完顏璋兼任陝西路都統,加升一級官職。等到元帥府向皇上報功,完顏璋的功勞最多,金世宗下詔削去達吉兩級官階,打八十杖,解除職務。金世宗重新像對各軍一樣封賞璋和他的將士,任命完顏璋為西北路招討使,召為元帥左都監,兼安化軍節度使,並賜給弓箭、衣帶和佩刀。後又改任益都尹,仍舊做左都監[8]

南宋軍丟掉海州逃跑,把官家平民的房舍幾乎燒盡。完顏璋來到海州,獲得宋人所遺棄的糧食三萬六千多石,安置百姓,重新恢復耕田和守衛。大定五年(1165年),與南宋訂下和約,金世宗減掉三路都統,又設置陝西路統軍司,完顏璋出任統軍使之職。金世宗說:“監軍合喜年紀老了,所以把這個職位授給你。現在邊境沒有事故,暫且召你回來。”讓他在做本官職之外兼任京兆尹[9]

入朝為官

编辑

金世宗召用完顏璋為御史大夫。完顏璋啟奏道:“我暗中觀察到文武百官中有相互結成朋黨。現在御史台中,除我以外已沒有女真人,乞求陛下您不限出身,依據才能取用。”金世宗說:“結朋黨的人,要糾察整治。朕選拔女真人,沒選到,哪裡是以出身為限制,還是論人的才能罷了。”不久,完顏璋上奏說:“太祖武元皇帝接受上天命令,太宗皇帝安定宋國,自古以來帝王起兵,必定聲稱奉受天命,應當製作'大金受命之寶',以便公開向萬世昭示。”金世宗說“:你的話正合朕意。”於是派人到西夏買玉,大定十八年(1178年),受命之寶製成,金世宗奏告天地宗廟社稷,在正殿處理朝政[10]

大定十三年(1173年),完顏璋改做大興尹,出任向南宋慶賀元旦的使臣。他奉命出使南宋,已經出發了,金世宗派人騎馬來告訴完顏璋說:“宋人如果不遵守以前的禮法,就不要把信給他們。如果不讓你們入朝進見,就帶信回來。如果他們強行索取,也不要去赴宴,他們的回信和回送的禮物一律不要接受。”完顏璋來到臨安,宋人請求讓太子接信,完顏璋不同意。宋人到驛館裡強行索要書信,完顏璋只好給他們,而且還去赴宴,接受了很多禮物。有司報告給金世宗,金世宗發怒,要把完顏璋處以極刑。左丞相紇石烈良弼上奏道:“完顏璋作為將帥,大破宋軍,宋人仇視他很久了,說不定要因此把他陷於死地。現在如果殺了完顏璋,也許正落進他們的詭計中。”金世宗認為是這樣,就打了完顏璋一百五十杖,除去官名,把副使客省使高翊打了一百杖,沒收他們所接收的禮物[11]

一年多後,金世宗感念完顏璋征戰有功,起用他為景州刺史,又提升為武定軍節度使,授予山東西路蒲底山籋兀魯河謀克,又改任臨洮尹。大定十九年(1179年),完顏璋逝世[12]

参考文獻

编辑
  1. ^ 金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斡者,天會十五年大封宗室,追封魯王,正隆例改封公。子神土懣,驃騎衛上將軍。子璋本名胡麻愈,多勇略,通女直、契丹、漢字。年十八,左副元帥撒離喝引在麾下。以事如京師,見梁王宗弼與語,宗弼悅之。皇統六年,父神土懣卒,宗弼奏璋可襲謀克,詔從之。天德三年,充牌印祗候,以罪免,奪其謀克,寓居中都。 "
  2. ^ 金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海陵伐宋,左衛將軍蒲察沙離只同知中都留守,佩金牌掌留府事。世宗即位于遼陽,璋勸沙離只歸世宗,沙離只不從。璋與守城軍官烏林荅石家奴、烏林荅願、徒單三勝、蒲察蒲查等以兵晨入留守府,遂殺沙離只及判官漫撚撒離喝,推宗強子阿瑣為留守,璋行同知留守事。遣石家奴佩沙離只金牌與願、蒲查、中都轉運使左淵子貽慶、大興少尹李天吉子磐奉表如東京,賀即位。世宗嘉之,以願、蒲查為武義將軍,充護衛。貽慶賜及弟,授從仕郎。磐充閤門祗候。就以璋為同知中都事。"
  3. ^ 金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璋以殺沙離只自攝同知留守,世宗因而授之,心常不自安,遂與兵部尚書可喜謀,因世宗謁山陵作亂。大定二年,上謁山陵,璋等九人會於可喜家,說萬戶高松,不從。璋知事不成,乃與可喜共執斡論詣有司陳,上誅可喜、李惟忠等,以璋為彰化軍節度使。 "
  4. ^ 金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宋將吳璘出散關,據寶雞以西,詔璋赴元帥都監徒單合喜軍前任使。於是,宋人據原州,甯州刺史顏盞門都以兵四千攻之,不克。宋將姚良輔以兵十萬至原州,權副統完顏習尼列以千騎援門都兵,而姚良輔兵多,諸將皆不敢與戰。及璋至軍,會平涼、涇州、潘原、長武等戍兵,合二萬人。璋使押軍猛安石抹許里阿補以兵二千軍於城北,習尼列以兵三千軍於城西北十里麥子原,皆據高阜為陣。璋以本部兵陣於城西。姚良輔出自北嶺,先遣萬人攻許里阿補,自以軍九萬陣麥子原下,捍以劍盾、行馬,外列騎士,步卒居其中,敢死士鎖足行馬間,持大刀為拒,分為八陣,而別以騎二千襲璋軍。璋方出迎戰,習尼列來報曰:「宋之重兵皆在麥子原矣。」璋遣萬戶特里失烏也以押軍猛安奚慶喜、照撒兵二千援許里阿補,遣撒屋出、崔尹以兵二千益習尼列。許里阿補與宋人接戰,良久,敗之。宋兵在麥子原者最堅,習尼列與移刺補、奧屯撒屋出、崔尹、僕根撒屈出以兵五千沿壕為狀,餘兵皆舍馬步戰,擊其前行騎士,走之。於是,行馬以前沖以長槍,行馬以後射以勁弓。良輔兵稍挫,習尼列乘勝麾兵,撤其行馬,破其七陣。良輔複整兵出,習尼列少卻,而璋已破城下宋兵,與習尼列會。使僕根以伏兵擊良輔。習尼列亦整兵與戰,奮擊之,大破良輔軍,斬首萬餘級,墜壕死者不可勝數,鎖足行馬者盡殪之,獲甲二萬餘,器仗稱是。良輔亦中兩創脫去。遂圍原州,穴其西城,城圮,宋人宵遁。璋等入原州。宋戍軍在寶雞以西,聞之皆自散關遁去。"
  5. ^ 金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京兆尹烏延蒲離黑、丹州刺史赤盞胡速魯改已去德順州,宋吳璘複據之,都監合喜以璋權都統,與習尼列將兵二萬救德順。璋率騎兵前行,與璘騎拴二萬戰于張義堡遂沙山下,敗之,追北四十餘里。璘軍遇隘不得前,斬首數十級。璋至德順,璘據城北險要為營,璋亦策營與璘相望,可三里許。兩軍遇於城東,凡五接戰,璘軍敗走,璋追至城下。璘軍已據城北岡阜,與其城上兵相應,以弩夾射璋軍。璋軍陽卻,城中出兵來追,璋反施與戰,大敗之。合喜遣統軍都監泥河以兵七千來會,與璘軍複戰,敗之。璘遣兵據東山堡,欲樹柵,璋與習尼列、泥河議曰:「敵若據東山堡,此城亦不可拔,宜急擊之。」於是璋先據要地,習尼列以兵逼東山堡,璘兵恃濠相拒,短兵接,璘兵退走,習尼列追擊之。璘城北營兵可六千人,登北岡來戰,璋之漢軍少卻,傷者二百人。璘遂焚璋軍攻城具,璋率移刺補猛安兵逾北岡擊走之。璘軍隔小塹射璋軍,移刺補少卻,習尼列望見北原火發,乃止攻東山堡,亟與將士來赴,引善射者先登,率劉安漢軍三百人擊敗之。璘軍皆走險,璘以軍三萬據險作三陣,皆環以劍盾、行馬。璋遣萬戶石抹迭勒由別路自後擊之,特里失烏也、移刺補以二千人當其前,以強弓射之,璘兵大敗,墮溝壑者甚眾。璋軍度澗追之,斬數千級而還。 "
  6. ^ 金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璘軍雖敗,猶恃其眾,都監合喜使武威軍副總管夾古查刺來問策。諸將皆曰:「吳璘恃險,不善野戰,我退軍平涼,彼必棄險就平地,然後可圖也。」璋曰:「不然。彼恃其眾,非特恃險也。昔人有言,'寧棄千軍,不棄寸地',故退兵不如濟師。我退軍平涼,彼軍深入吾地,固壘以拒我,則如之何。」查刺還報,合喜於是親率四萬人赴之。吳璘詰旦乘陰霧晦冥分兵四道來襲,戰於城東,離而複合者數四。漢軍千戶李展率麾下兵先登奮擊之,璘軍陣動。璋乘勝踵擊,璘軍複敗,追至北岡,璘走險,璋急擊之,殺略殆盡。璘分半軍守秦州,合喜駐軍水洛城東,自六盤山至石山頭分兵守之,斷其餉道。璘乃引歸。"
  7. ^ 金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宋經略使荊皋以步騎三萬自德順西去,璋以兵八千、習尼列以兵五千追擊之。習尼列兵乃出其前,還自赤觜,遇其前鋒,敗之于高赤崖下。複與其中軍戰,自日昃至暮,乃罷。荊皋乘夜來襲營,為退軍八十里。明日,習尼列追之。璋兵至上八節,宋兵據險為陣,璋舍馬步戰,地險不得接,相拒至曙。宋兵勸,璋乘之,追至甘穀城,習尼列兵亦至,宋兵宵遁,璋遂班師。習尼列追至伏羌城,不及而還。 "
  8. ^ 金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上使禦史中丞達吉視諸軍功狀,達吉舊與璋有隙,故損其功。詔璋將士賞比諸軍半之,璋兼陝西路都統,進官一階。及元帥府上功,璋居多,詔達吉削官兩階,杖八十,解職。上複賞璋及將士如諸軍,以璋為西北路招討使。召為元帥左都監,兼安化軍節度使,賜以弓矢衣帶佩刀。改益都尹,左都監如故。"
  9. ^ 金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宋人棄海州遁去,焚官民廬舍且盡。璋至海州,得所棄糧三萬六千余石,安集其人,複其屯戍。五年,宋人約和,罷三路都統,複置陝西路統軍司,璋為統軍使。上曰:「監軍合喜年老,故授卿此職。邊境無事,且召卿矣。」以本官兼京兆尹。"
  10. ^ 金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召為御史大夫。璋奏:「竊觀文武百官有相為朋黨者,今在台自臣外無女直人,乞不限資考,量材奏擬。」上曰:「朋黨為誰,即糾治之。朕選女直人,未得其人,豈以資考為限,論其人材而已。」頃之,璋奏曰:「太祖武元皇帝受天明命,太宗皇帝奄定宋土,自古帝王之興,必稱受命,當制'大金受命之寶',以明示萬世。」上曰:「卿言正合朕意。」乃遣使夏國市玉,十八年,受命寶成,奏告天地宗廟社稷,上禦正殿。"
  11. ^ 金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年,改大興尹,為賀宋正旦使。璋受命使宋,即行,上遣人馳諭璋曰:「宋人若不遵舊禮,慎勿付書。如不令卿等入見,即持書歸。若迫而取之,亦勿赴宴,其回書及禮物一切勿受。」璋至臨安,宋人請以太子接書,不從。宋人就館迫取書,璋與之,且赴宴,多受禮物。有司以聞,上怒,欲置之極刑。左丞相良弼奏曰:「璋為將,大破宋軍,宋人仇之久矣。將因此陷之死地,未可知也。今若殺璋,或者墮其計中耳。」上以為然,乃杖璋百五十,除名,副使客省使高翊杖百,沒入其所受禮物。"
  12. ^ 金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後歲餘,上念璋有征伐功,起為景州刺史,遷武定軍節度使,授山東西路蒲底山拏兀魯河謀克,改臨洮尹。十九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