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臣 (唐朝)
生平
编辑原名不详,为范阳内属的奚族人。他善骑射,范阳将张锁高收养,冒张姓,名忠志。曾为卢龙府果毅,又为安禄山射生。天宝中,随安禄山入朝,留为射生子弟,出入禁中。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反唐后,张忠志逃走,又被安禄山收养。更劫持太原尹杨光翙。效忠安庆绪,任命他为恒州刺史。九位节度使带兵围攻相州,张忠志恐惧,于是复归順唐朝。唐肃宗即授故官,封密云郡公。史思明渡河,张忠志再度叛唐。史思明死,张忠志不肯效忠史朝义。再度投向唐朝政府。
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為了籠絡河北舊部,將張忠志升为礼部尚书,封赵国公,赐铁券,賜名李寶臣,封為成德節度使,統恒州、赵州(今河北趙縣)、深州(今河北深州市)、定州(今河北定州市)、易州(今河北易縣)五州,駐恒州(今河北正定),與田承嗣、李懷仙稱“河朔三鎮”。永泰二年(766年),为赞颂他的政绩功德建有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
田承嗣一向自负,看不起李寶臣和淄青節度使李正己。李寶臣之弟李寶正原是田承嗣的女婿,一日李寶正在魏州坐客,陪田承嗣之子田維打马球时,马因受惊撞死田维,李寶正被田承嗣所杖杀,由此两镇关系恶化。[1]大曆十年(775年),田承嗣突發兵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陽),四月,唐廷下令贬田承嗣为永州刺吏,并令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两、水平、汴宋、河阳、泽潞各路节度使派兵前往魏博。又命李寶臣和幽州节度使朱滔以及及河东节度使薛兼训从北向南攻,李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从南向北攻。五月初三,田承嗣部将霍荣国在磁州投降。十五日,李正己部攻占德州(治安德,今山东陵县)。六月初九,田承嗣派其驍将裴志清进攻冀州,不料裴志清却投降李寶臣。田承嗣亲自率兵进围冀州,又被李寶臣击败,只得烧毁辎重逃遁。承嗣再派盧子期進攻磁州。九月,李寶臣和李正己在枣强会兵,進攻貝州(治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田承嗣率兵去救,二李退兵。十月,李寶臣與昭義留後李承昭共同出兵救磁州,[2]大破盧子期於清水。盧子期被生俘,押送京師斬首。田承嗣之侄田悅在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為河南諸將所敗。朝廷派宦官马承倩赴前線慰劳李寶臣。马承倩将返程,李宝臣親赠缣帛百匹,但马承倩却嫌礼薄,掷於路上,並肆意辱罵。兵马使王武俊劝说:“今公在军中新立功,竖子尚尔,况寇平之后,以一幅诏书召归阙下,一匹夫耳,不如释承嗣以为己资。”李寶臣遂轉為消極進攻。
李宝臣早有兼并幽州之心,但久为幽州节度使朱滔控制。田承嗣遂以谶语挑撥離間李寶臣與朱滔,後來李寶臣派兵偷襲朱滔未果,雙方交惡。大曆十一年田承嗣暗中勾結李正己,将境内户口、甲兵、谷帛等交给李正己,於是李按兵不動,其危遂解。是年十二月,承嗣又上表謝罪,李正己亦屢向朝廷擔保田承嗣,事遂不了了之。大曆十二年(777年),李宝臣拥有劲卒五万,封陇西郡王,又迁左仆射,封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德宗即位,拜司空,兼太子太傅。
建中二年(781年)一月,寶臣死,终年六十四岁。唐德宗为之废朝三日,追赠太傅。次子行軍司馬李惟岳謀襲父位,朝廷不允,李惟岳、田承嗣的侄子田悅等起兵叛亂。
家族
编辑人物评价
编辑注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九十二·李宝臣传》
-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六·藩镇镇冀·李宝臣传》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唐纪四十二》
前任: 田承嗣 |
唐朝司空 779年—781年 |
繼任: 侯希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