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妌

(重定向自婦井

婦妌[註 1]商朝君主武丁王后之一。廟號母戊,在甲骨中又稱妣戊婦井。婦妌為中國名鼎司母戊鼎的享器者,學者推測婦妌可能為商王祖庚祖甲的母親[1]

婦妌
商朝王后
統治武丁時期

生平事蹟

编辑

有關婦妌的生平事蹟知道的非常少,相關資訊完全是由出土文獻所獲得。相關文獻除了著名的司母戊鼎之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還有200多条的记载,內容包含武丁對於婦妌日常起居、健康狀況、懷孕、分娩進行的占卜,以及對於祖先祈求婦妌平安的禱詞,足見武丁對其十分重視[1]。曹兆蘭曾在其著作《金文女性称谓中的古姓》中提到「婦某」的「某」字大約逾半数与国族名相关[2],後人依此推測婦妌為井方方伯之女[1]

曹兆蘭在其著作中提到只有直系先王的配偶 ,並曾立為正妃者才能入祀[3]。武丁的后妃眾多,但根據後世的卜辭得知配祀武丁的只有三人,即婦好、婦妌,及婦癸(音軌),而當中活動最為頻繁的當屬婦好及婦妌[1]。根據卜辭,我們知道婦妌和婦好一樣,皆參與征戰[註 2]及祭祀[註 3]。有關妊娠的卜辭,婦妌明顯較婦好多出許多,這說明婦妌可能為武丁生下不少王子。目前可稽考的資料得知,婦好僅有一子一女,唯一的兒子孝己還早夭,因此學者推測婦妌就是商王祖庚祖甲的母親[1]

司母戊鼎

编辑
 
蒋介石参观司母戊大方鼎

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縣(今安陽市殷都區北蒙街道)武官村吴培文家的農地中出土。司母戊鼎發現後被古董商萧寅卿欲以20萬大洋買下;但因鼎太重太大,移動困難,其便要求村民鋸斷大鼎然後運出,但僅鋸一耳便鋸不斷,惟有作罷,並重新埋下避免被其他人發現(該耳亦因為歲月而丟失)。

另有说法,大鼎在出土时只有一只立耳,另一只丢失。挖出鼎的村民为了便于运输,决定用钢锯锯鼎,但最后收效甚微,只锯开一个小口,只得作罢。最后是用回填土的办法,用了3个晚上把大鼎挖出地面[6]。大鼎刚出土恰逢闻讯而来的日本人索要,当地村民为了防止大鼎被日本人抢走,村民将大鼎重新掩埋起来。

1946年司母戊鼎被重新掘出,原物先存於縣政府處。同年十月底,為慶祝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60壽辰,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集团军用專車把它運抵南京作壽禮,蔣指示撥交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保存,并精心复制了一只鼎耳补齐。

1948年5月29日,該鼎在南京首次公開展出,蔣總統親臨參觀並在鼎前留影。1949年國民政府离开大陆的时候将大批珍贵的铜器运往台湾,由于战事紧急,而司母戊鼎太重需要起重机吊装,当时无法找来起重机,只得留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鼎存於南京博物院,1959年轉交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

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妌的标准读音为“静”,去声,但是有学者认为妇好、妇妌的“好”、“妌”二字的女字旁只是对性别的标示,真实的汉字实则为去掉女字旁之后的“子”与“井”字,如此则应读作上声
  2. ^ 如 :「甲辰 ,惠妇井伐龙 ,口」[4]
  3. ^ 如:「翌庚子妇井侑母庚。」[5]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徐穎. 婦井、婦妌與司母戊. 劍南文學:經典閱讀. 2011, (12) [2016-07-28]. 
  2. ^ 曹兆蘭. 《金文与殷周女性文化》.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3. ^ 曹兆蘭. 金文中的女性享祭者及其社会地位. 深圳大学学报. 2002, (3). 
  4. ^ 郭沫若. 《甲骨文合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2年: 6585正. 
  5. ^ 李学勤; 艾兰; 齐文心. 《英国所藏甲骨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年: 160. 
  6. ^ 国宝档案第39、40集司母戊鼎,2004年11月25日CCTV-4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