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佛庭
呂佛庭(1911年11月29日—2005年7月24日)[1],生於河南省泌陽縣,原名呂天賜,字福亭、佛庭,號半僧、迂翁,法名菩賢。台灣著名水墨畫家、書法家,尤以山水畫作知名。1948年移居臺灣,長期任職於臺中師範(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作品有〈長城萬里圖〉、〈長江萬里圖〉、〈橫貫公路〉、〈黃河萬里圖〉等。[2][3]由於對繪畫藝術教育的貢獻,在1988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之後獲得1993年度行政院文化獎。[4]
生平
编辑中國大陸時期
编辑呂佛庭自幼跟隨父親學習書法和詩詞,也藉透過臨摹《芥子園畫譜》學習基礎水墨畫,後來更進一步聘請花鳥畫家呂世勳至家中指導。1925年呂氏就讀基督教中學,期間學習了基本的西畫,1927年就讀泌陽縣立農村師範學校,並向畫家焦峻峰學習人物和仕女畫[1]:13-18。1929年於農村師範學校畢業後,1931年考入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受教齊白石、秦仲文、王雪濤等[5],1934年北平藝專畢業[1]:157。1935年展開為期兩年的遊歷,飽覽了河南、南京、蘇州、上海等山水名勝。1939年曾短暫出任河南省政府民政廳秘書,因不習慣官場生活以及中日戰事逼近而辭職,也開始了避難兼遊歷的行程,沿途寫生,並於1945年在開封、武漢、西安等地舉辦畫展。[1]:27-38
臺灣時期
编辑呂佛庭於1948年渡海來臺,8月應聘於臺東師範大學(今國立臺東大學)任教,同時遊覽花東景色,取景寫生,隔年(1949年)辭去教職,於新竹獅頭山元光寺出家未果,同年8月至臺中師範(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任教至1973年退休。[1]:44-47期間先後至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文化大學等任教。1954年籌組「中部美術協會」,舉辦中部美展;1962年與馬壽華、姚夢谷、傅狷夫等籌組「中國畫學會」[1]:61;1976年創立「國風書畫會」,畢生推動藝術教育,不遺餘力。[6]:11
呂佛庭的畫作以山水畫為大宗[7],他於1960年代分別完成了三卷百尺長卷作品:〈長城萬里圖〉(1963年)、〈長江萬里圖〉(1965年)、〈橫貫公路〉(1969年),也在1985年完成第四幅山水長卷〈黃河萬里圖〉。[1]:66-89除了山水畫之外,在1970年初期,呂氏開始以水份打溼畫面,接著以濃墨或色彩點染,並讓墨色和色彩恣意的暈染、流動、積漬,形成帶有朦朧、空靈飄渺氛圍的「禪意畫」。[8]:20發展「禪意畫」的同時,呂佛庭也開始利用甲骨、金文、磚瓦文、鏡銘等象形文字,取其造型和文字的象徵性創作出「文字畫」,為書畫界的創新實驗。[1]:105-108[4][6]:9
除書畫外,呂氏潛心於詩文、操琴、禪學,並深入研究書畫史與繪畫理論。著有《中國書畫源流》、《中國畫史評傳》、《中國繪畫思想》、《文字畫研究》、《江山萬里樓詩集》等十多種著作[9]。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倪, 朝龍. 翰墨.禪心.呂佛庭. 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11. ISBN 9789860269215.
- ^ 呂佛庭書畫展 蜀道萬里圖再度亮相. [2017-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名山大川 -- 巨幅名畫展. [202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 ^ 4.0 4.1 翰墨映禪心-完僧呂佛庭紀念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藝文活動平台. [202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4) (中文).
- ^ 曾江源. 論呂佛庭教授米壽書畫展. 國立國父紀念館 歷史館刊第二期. [202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5).
- ^ 6.0 6.1 楊, 渡 (编). 萬物靜觀.藝進於道—呂佛庭書畫展及其傳承. 臺北市: 中國文化總會. 2016. ISBN 9789866573583.
- ^ 國立歷史博物館藝術家日兒童版 呂佛庭.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22-11-29 [202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5) (中文).
- ^ 黃, 冬富. 中國巨匠美術週刊. 臺北市: 錦繡. 1995.
- ^ 翰墨寫畫:半僧的文字畫世界. 國立歷史博物館 藝術家日.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