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硯

臺灣藝術家

吳承硯(1921年—1999年8月18日),江蘇江陰人,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與妻子單淑子皆為畫家。

吳承硯
性别
出生1921年
 中華民國江蘇省江陰縣
逝世1999年8月18日(1999歲—08—18)(78歲)
臺灣臺北市北投區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母校中央大學
职业畫家、教授
配偶單淑子
父母吳麟若(父)
网站吳承硯 - 非池中藝術網

生平

编辑

中國大陸時期

编辑

吳承硯1921年生於江蘇江陰[1][2]吳麟若之子[1][3],年少時就讀北平藝專[4],以體育專長考入中央大學[1]。他在中央大學西遷重慶時認識了單淑子[5],經常到藝術系旁聽[1]。當時單淑子為小吳承硯一歲的中央大學藝術系學生[6],兩人常在沙坪壩一起寫生[5][7]。吳承硯還為追求她而從體育系降為單淑子的同系學弟[8],經父親與藝術系主任呂斯百同意從藝術系一年級重新念起[1],晚兩年才畢業[9]

單淑子大學畢業典禮的前一晚[9],1945年7月8日在重慶楊家花園[10],吳承硯與單淑子在徐悲鴻廖靜文共同見證下結婚[9]。1947年,吳承硯在南京畢業於中央大學藝術系[2]。不久,吳承硯隨舅父遷居臺灣[1]

臺灣時期

编辑

吳承硯在台南縣鹽水鎮鹽水國中教學長達十五年[11],曾鼓勵學生張錦文上進[12]。在鹽水鎮期間,吳承硯長子一歲半時在水池溺死[13]

1963年,吳承硯到文化大學任教美術系講師[1]。在文化大學創校之初,美育獎便以他為第一屆表揚對象[7]。學生黃才郎回憶,吳承硯作風洋派,會蓄留長髮,讓他們學生留長髮有正當性[14]。日後,吳承硯、單淑子同為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6]

吳承硯以油畫與水彩畫見長[6][15],以「似真而非真」為繪畫理念[4],其水彩作品被黃才郎認為有徐悲鴻大寫意的氛圍[16]。單淑子認為畫界妻子比丈夫名氣大多半會不愉快,加上家庭事務而放棄繪畫[9]。直到1987年左右,長女紅斑性狼瘡去世後,吳承硯便鼓勵妻子繼續創作[7]。夫妻兩人合住在文化大學鄰近五十多坪的公寓裡,以鄰窗的主臥室位置充當畫室,共同創作藝術為樂[11]。夫妻畫風相似,但吳承硯較細膩,單淑子奔放[7]。夫妻曾共同創作一幅油畫,為對觀者的單淑子拿著彩筆微笑、吳承硯則專心對著畫布作畫,取畫名為「畫侶」[8]。1991年2月15日,農曆大年初一,夫妻畫作聯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7]

1992年2月,吳承硯自文化大學美術系退休[4]。夫妻搬到關渡一間九十餘坪的公寓[5],將住所取名「硯子居」[8][10]。兩人兒子吳大維則住在美國[15],娶畫家許美玲為妻[3]

1999年8月18日,吳承硯因大腸癌病逝於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骨灰以基督教儀式海葬台灣海峽[15]

身後

编辑

2002年7月7日,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座談會,邀請熟悉吳承硯作品的學者專家,講述其生平與經歷及作品[14]。7月28日,單淑子捐贈十二幅吳承硯畫作給館方,其中有臺北府城南門林安泰古厝等九幅古蹟景致的水彩畫,其餘為油畫,由市長馬英九代表接受[17]

2003年9月12日,華岡博物館爲吳承硯舉辦逝世四周年紀念畫展[1]。之後,單淑子將吳承硯的水墨、書法、油畫和水彩作品共157幅,與他自己的油畫39幅,加上生活照及單淑子撰寫的〈難忘一世情〉長文,編寫成畫冊《吳承硯單淑子畫侶畫集》,於2005年7月9日在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8樓立大藝術中心舉行新書發表會[8]

2009年10月4日,單淑子在新竹市創價學會新竹藝文中心舉行夫妻聯展時,娓娓道來兩人的愛情故事[6]

2020年,國立中央大學105周年校慶,藝文中心展出從吳麟若到吳大維一家三代夫婦的繪畫作品[3]

畫集

编辑
  • 吳承硯、單淑子. 《吳承硯單淑子畫侶畫集》. 五洲出版社. 2005. ISBN 9789574129089.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林筱菁. 平實中的深刻 絢爛中的淳樸------吳承硯教授紀念畫展. 華夏導報. 2003-9-16 [2024-02-29] (中文(臺灣)). 
  2. ^ 2.0 2.1 黃寶萍. 畫裡情意依舊在 單淑子為夫了心願 紀念展為吳承硯在畫史定位. 民生報. 2002-07-06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徐乃義. 中央大學防疫不妨藝 一門三代聯展開幕. 大紀元時報. 2020-05-19 [2024-02-29]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黃寶萍. 退休感覺真好 吳承硯個展 繪畫理念畢現. 民生報. 1992-12-20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張伯順. 生活跑跳碰 吳承硯與單淑子 畫室共共度牽手情. 聯合報. 1998-01-26 (中文(臺灣)). 
  6. ^ 6.0 6.1 6.2 6.3 蔡彰盛. 吳承硯、單淑子 畫侶情緣1甲子. 自由時報. 2009-10-05 [2024-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3) (中文(臺灣)). 
  7. ^ 7.0 7.1 7.2 7.3 7.4 賴素鈴. 有情歲月 吳承硯 單淑子 畫路相伴半世紀 你畫中有我 我畫裡有你. 民生報. 1991-01-26 (中文(臺灣)). 
  8. ^ 8.0 8.1 8.2 8.3 周美惠. 畫侶60年 畫展見證一世情 單淑子、吳承硯畫集出版 丈夫仙逝 她說他一直在身邊. 聯合報. 2005-07-10 (中文(臺灣)). 
  9. ^ 9.0 9.1 9.2 9.3 李維菁. 吳承硯、單淑子五十年金婚畫展. 中國時報. 1995-10-19 (中文(臺灣)). 
  10. ^ 10.0 10.1 黃寶萍. 畫侶60年 吳承硯 單淑子 畫展證情緣 藝術人生甘苦與共 畫侶畫集出版 畫展揭幕 生死相隔 她說:始終感覺他沒走啊. 民生報. 2005-07-09 (中文(臺灣)). 
  11. ^ 11.0 11.1 陳長華. 工作室專訪 調色 盤裡不老的青春. 聯合報. 1990-08-08 (中文(臺灣)). 
  12. ^ 宋梅冬. 醫院管理專家張錦文. 經濟日報. 1977-10-28~11-04 (中文(臺灣)). 
  13. ^ 黃寶萍. 《藝術拍檔》生活扶持畫相伴 無怨無悔 吳承硯 單淑子 共度甘苦路. 民生報. 1996-10-31 (中文(臺灣)). 
  14. ^ 14.0 14.1 趙慧琳. 吳承硯畫作將捐北美館 遺孀單淑子美術夢想靠他完成. 聯合報. 2002-07-06 (中文(臺灣)). 
  15. ^ 15.0 15.1 15.2 張伯順. 畫作滿布人文氣味 資深畫家吳承硯 告別紅塵. 聯合報. 1999-08-20 (中文(臺灣)). 
  16. ^ 陳界良. 吳承硯伉儷畫展 國美館長出席念師恩. 中國時報. 2015-07-18 [2024-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 (中文(臺灣)). 
  17. ^ 趙慧琳. 吳承硯12幅畫 捐贈北美館 九幅台北街頭寫生 表現卅年前歷史古建築風貌. 聯合報. 2002-07-2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