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反共愛國聯盟

(重定向自反共愛國聯盟

中華民國反共愛國聯盟,簡称愛盟,早期稱作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聯盟,是一個於1970年代由來自臺灣留學生自發在美國成立的政治性組織,當年主要參與者為中華民國在美國的右派留學生。

成立及發展

编辑

1970年,美國片面將釣魚台列嶼連同琉球群島移交日本管轄,引起華人界不滿;当时的中國留美學生遂展開了一系列保釣運動。1971年,聯合國代表權問題丕變,中華民國遭遇外交挫折;在美保釣運動成員由此分爲反共和親共派,中華人民共和國藉機吸收一些在美留學生。中國國民黨遂組織在美留學生成立「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聯盟」,標榜愛國就要反共,號召在美右派學生對抗親共的左派學生。

早期加入的保釣學生有馬英九李慶華蘇起張京育關中魏鏞趙少康郁慕明等人;這些核心成員在1970年代末學成歸國後,多出任公職。時逢中華民國美國斷交,愛盟因而發起「愛鄉更愛國運動」,抗議美國政府1972年承認中共政權並與之建交,投入中國青年救國團成功嶺等組織運動,並成立「團結自強協會」,主張反共、反台獨。1980年,愛盟聯誼會受中華民國政府委託,舉辦「大鵬營」,對即將出國留學的學生展開工作。

1988年1月13日,中華民國總統國民黨主席蔣經國去世,副總統李登輝依憲法繼任總統之位,並獲推選為中國國民黨代理主席,接掌黨政大權。此時由於國民黨内路線爭議,加上台灣社會各種運動蜂起,政局產生劇烈變化;愛盟成員不滿李登輝對國民黨的領導,與黨內保守勢力結合,被當時傳播媒體稱為「非主流派」。由於理念與意識形態差異,這些成員或蟄伏黨内,或另立新黨。1990年5月,愛盟部分成員成立「中華民國反共愛國聯盟」,導致愛盟分裂,從此式微。

2001年,「中華民國反共愛國聯盟」與「愛盟聯誼會」宣布和解 並合併。2007年,愛盟成員吳敦義在該組織精神領袖關中推薦下,被任命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有評論認爲這象徵愛盟勢力在國民黨内復甦。[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吳敦義任秘書長「愛盟」全面掌權復辟蹟象益明. [2007-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