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斯拉夫語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11月1日) |
原始斯拉夫语是现有斯拉夫语族的原始语,没有直接证实,由现存语言所重建,体现约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6世纪[1]的斯拉夫语言。原始斯拉夫语没有文字记载(因而称之为原始语),而是通过已证实的斯拉夫语言来重建的,重建过程采用比较法,同时也参考其他印欧语系的语言。
在原始斯拉夫语时期,斯拉夫语言演化迅速,且使用地区大规模扩张。在此时就已经出现方言分化,但直到10世纪(或更晚)各方言仍然保持互相理解性。原始斯拉夫语在此期间产生了许多音变并扩散到整个区域(通常呈均匀速度扩散)。因此,原始斯拉夫语很难采用传统的原始语的定义(如果要严格符合原始语的定义,需要将期间所有音变的结果看作是不同的子语言)。为了解决定义问题,斯拉夫学学者采用了共同斯拉夫语(英:Common Slavic)这个术语。
原始斯拉夫语/共同斯拉夫语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
- 早期,没有方言分化
- 中期,方言分化程度由轻到中
- 后期,方言分化显著
其中,具体哪些阶段应该归类于原始或共同斯拉夫语仍有争议。本文主要描述三个时期中的中期,即中期共同斯拉夫语(有时又称晚期原始斯拉夫语[2])。这个时期的斯拉夫语很大程度上没有经过直接证实,但其中一个变体已在古教会斯拉夫语的手稿中得到证实,使用于9世纪马其顿塞萨洛尼基(索伦)区域。
简介
编辑原始斯拉夫语起源于原始波罗的-斯拉夫语(后者同时是波罗的语族的祖先,其语言包括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属于印欧语系。在约公元5世纪到10世纪,原始斯拉夫语逐渐演变为各种斯拉夫语言,同时斯拉夫语的使用地区也爆炸性增长。 期间的历史分期尚未在学术界达成共识。
一种说法是分为三个时期:
- 早期原始斯拉夫语(-前1000)
- 中期原始斯拉夫语(前1000-1)
- 晚期原始斯拉夫语(1-600)
另一种说法是分为四个时期:
- 前斯拉夫语(约前1500-300)
- 长期且稳定的演变期。期间韵律体系(例如声调、音区)的演变相对其他方面最为显著。
- 早期共同斯拉夫语,也简称早期斯拉夫语(约300-600)
- 开始快速演变,但仍处于统一状态。 没有可重建的方言分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个重建语言,严格符合原始语的定义。
- 中期共同斯拉夫语(约600-800)
- 首次出现可测得的方言分化;持续上一个时期的快速音变;使用地区大规模扩张。虽然出现方言分化,但其中大部分的音变都有规律且相同。该时期结束时斯拉夫语中的元音和辅音已和现代的各斯拉夫语相似。因此,学术中对“原始斯拉夫语”的重建,以及“原始斯拉夫语”的词源词典通常都采用此时的发音。
- 晚期共同斯拉夫语(约800-1000,在基辅罗斯地区北部可能持续至约1150年)
- 最后一个斯拉夫语可互通的时期(因而仍旧可以看作是一个语言)。大部分音变扩散至整个地区,但一些音变只在部分地区发生。:
本位主要描述中期共同斯拉夫语(如果有方言分化会额外说明),以及一些晚期斯拉夫语中非方言的音变。
符号
编辑元音符号
编辑母音 | 印歐語系/波羅的-斯拉夫語族 | 斯拉夫語族 |
---|---|---|
短闭前(前yer) | i | ĭ or ь |
短闭后(后yer) | u | ŭ or ъ |
短开前 | e | e |
短开后 | a | o |
长闭前 | ī | i |
长闭后 | ū | y |
长开前 | ē | ě |
长开后 | ā | a |
音韵标记
编辑中、后期共同斯拉夫语采用以下上标表示元音的声调和长短,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而来:
- 尖音符⟨á⟩:长升声调,源自波罗的-斯拉夫语的“尖音”。从中期共同斯拉夫语开始出现。
- 重音符⟨à⟩:短降声调,由长升演变而来,从晚期共同斯拉夫语开始出现。
- 反短音符⟨ȃ⟩:长降声调,源自波罗的-斯拉夫语“抑扬音”。晚期共同斯拉夫语中,短降声调的元音在部分的单音节中被拉长,但仍记作此符号。次级的抑扬音只在短元音(e, o, ь, ъ)且开音节(没有双流元音)中出现。
- 双重音⟨ȁ⟩:短降声调,源自波罗的-斯拉夫语“短音”。 原先所有非响音辅音前的元音都采用此声调,之后其中一部分延长(参考上文)。
- 波形符⟨ã⟩:通常是长升声调,代表晚期斯拉夫语的“新尖音”,一般很长,但在某些语言的某些音节类型中却很短。 源自部分情况下重音前移,一般发生于中期共同斯拉夫语中由 yer(*ь/ĭ 或 *ъ/ŭ)结尾的词。
- 长音符⟨ā⟩:长元音,没有特别的声调区分。 在中期共同斯拉夫语中,元音的长度是元音的一部分(*e、*o、*ь、*ъ 属于短音,其他元音属于长音),所以长音符在中期斯拉夫语中没有特殊含义。 而晚期共同斯拉夫语中发生了几次元音缩短和拉长,因而必须用长音符来标记长元音。
辅音符号
编辑中期斯拉夫语的辅音如下(国际音标若异):
唇音 | 舌冠音 | 硬腭音 | 软腭音 | ||
---|---|---|---|---|---|
鼻音 | *m | *n | *ň (ɲ ~ nʲ) | ||
塞音 | 清 | *p | *t | *ť (tʲ ) | *k |
浊 | *b | *d | *ď (dʲ) | *g | |
塞擦音 | 清 | *c (t͡s) | *č (t͡ʃ) | ||
浊 | *dz | {*dž} (d͡ʒ) | |||
擦音 | 清 | *s | *š {*ś} (ʃ) | *x | |
浊 | *z | *ž (ʒ) | |||
颤音 | *r | *ř (rʲ) | |||
边近音 | *l | *ľ (ʎ ~ lʲ) | |||
中央近音 | *v | *j |
注释
编辑- ^ 1.0 1.1 Savel Kliachko. The sharpness feature in Slavic. Dept. of Slavic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1968: 57.
Its immediate successors were Proto-East Slavic, Proto-South Slavic, and Proto-West Slavic. The Proto-Slavic era itself is often divided arbitrarily into three periods: (1) early Proto-Slavic, until about 1000 B.C.; (2) middle Proto-Slavic, during the next millennium; (3) late Proto-Slavic, from the 1st to the 6th century A.D., although it was not until the 12th century that Slavic linguistic unity actually ceased to function.
- ^ Lunt 1987.
参考文献
编辑- Derksen, Rick,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Slavic Inherited Lexicon, Leiden Indo-Europe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Series 4, Leiden: Brill, 2008
- Kortlandt, Frederik, From Proto-Indo-European to Slavic (PDF), Journal of Indo-European Studies, 1994, 22: 91–112 [2023-12-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1-02)
- Kortlandt, Frederik,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Slavic accentual paradigms, Baltische und slavische Prosodie, 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89–98, 2011
- Lunt, Horace G., On the relationship of old Church Slavonic to the written language of early Rus', Russian Linguistics, 1987, 11 (2–3): 133–162, S2CID 166319427, doi:10.1007/BF00242073
- Lunt, Horace G., Old Church Slavonic grammar, Mouton de Gruyter, 2001, ISBN 978-3-11-016284-4
- Olander, Thomas. Proto-Slavic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A Comparative Handbook. Leiden: Brill, 2015.
- Scatton, Ernest, Bulgarian, Comrie, Bernard; Corbett, Greville. G. (编), The Slavonic Languages, London: Routledge: 188–248, 2002, ISBN 978-0-415-28078-5
- Schenker, Alexander M., Proto-Slavonic, Comrie, Bernard; Corbett, Greville. G. (编), The Slavonic Languages, London: Routledge: 60–124, 2002, ISBN 978-0-415-28078-5
- Stang, C.S., Slavonic accentuation, Historisk-Filosofisk Klasse, Skrifter utgitt av Det Norske Videnskaps-Akademi i Oslo, II 3, Oslo: Universitetsforlaget, 1957
- Verweij, Arno, Quantity Patterns of Substantives in Czech and Slovak, Dutch Contributions to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lavists, Bratislava, Studies in Slavic and General Linguistics 22, Editions Rodopi B.V.: 493–564, 1994
这是一篇语言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