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密

佛教概念
(重定向自十波羅蜜
佛教
波羅蜜(度)
 
南傳十波羅蜜
(十波羅蜜)
佈施
持戒
出離
忍辱
真實
決意
精进
智慧
   
北傳六波羅蜜
六度/十度)
佈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禪定
般若
方便
 
 


上座部佛教

國家和地區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波羅密又译波羅蜜巴利語梵語:पारमि,Pāramī),或作波羅蜜多梵語पारमिताPāramitā標準藏語ཕ་རོལ་ཏུ་ཕྱིན་པ་羅馬化:pha rol tu phyin pa),意譯到彼岸事究竟度無極,簡稱為,佛教術語。指以大悲心與行善的方便善巧智作為基礎的聖潔素質[1],是所有菩薩行者必修的善德,成就無上究竟菩提的根本资粮(sambhāra)。

字源

编辑

由“Pāramā”和後綴“ī”所组成,“Pāramā”意为“至上的”,在这里特指菩萨,在此波羅蜜解釋为“菩萨的责任”或“菩萨的财富”[來源請求]。「波羅蜜多」的後綴「多」(-tā),通常添加在抽象名詞之後,表示具備這樣的性質、狀態[2]。例如「」梵語為dharma,「法性」梵語為dharmata。

從梵語字典裏面的梵英翻譯來看,「波羅蜜」翻譯有兩種:

  1. 「transcendental virtue」,意思是「超然的美德」。
  2. 「coming or leading to the opposite shore」,意思是「來到或通往彼岸」。

古汉語早期译「波羅蜜」爲「度」,以为词根是“pāram”(对岸,彼处),故解读爲渡到彼岸[3],「到彼岸」意謂從生死輪迴的此岸因佛法橫越煩惱大海而渡到涅槃解脫的彼岸[4][5][6][7]藏語的波羅蜜多(pha rol tu phyin pa)亦作「到彼岸」解,拆為「pha rol tu」表示「彼岸」(pāram),以及「phyin pa」表示「到達」(ītā)[8]

南传佛教

编辑

南传佛教体系中,波罗蜜有十種,出自《小部·本生》、《小部·譬喻》、《佛種姓》、《行藏英语Cariyāpiṭaka》及其註釋書。巴利本生的經傳註釋[9]記載釋迦牟尼佛前世善慧被燃燈佛授記未來成佛時,思惟這十種波羅蜜[10]。《解脫道論》也記載這十種波羅蜜[11]

明昆長老所編著的《南傳菩薩道》(Great Chronicle of Buddhas,又译《大佛史》)將十波羅蜜視為聲聞、緣覺與菩薩的共學道品,而非菩薩特德[12][1]

十波羅蜜

编辑

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和注釋中載有菩薩道的修行方法,稱為「大菩提乘」(Mahābodhiyāna),自古至今皆不乏其實踐者。要成為菩薩bodhisatta)必須發「至上願」(abhinīhāra),並得到佛陀的親自授記。在得到佛陀授記之後,菩薩至少必須用四阿僧祇及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十種波羅蜜[13]。這十種波羅蜜分別是:佈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出離波羅蜜、智慧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忍耐波羅蜜、真實波羅蜜、決意波羅蜜、波羅蜜、波羅蜜。當菩薩修習諸波羅蜜達到圓滿時,就能證悟等正覺,成為一切知佛陀[14]

六波羅蜜

编辑

上座部佛教十波羅蜜可以再縮小為六波羅蜜,六波羅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那與智慧[15]

北传佛教

编辑

四波羅蜜

编辑

說一切有部毘婆沙師(迦溼彌羅)立四波羅蜜:佈施(dāna)、持戒(sīla)、精進(viriya)、智慧(prajñā;即般若),以此統攝異說,將外國師別立的忍辱(kshanti)攝於戒,禪定(dhyāna)、多聞攝於慧,戒、慧滿即名彼滿[16]

六波羅蜜

编辑

增壹阿含·序品》,說出世部所誦《大事英语Mahāvastu·多佛品》,《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乃至於《佛本行集經》、《修行本起經》、《六度集經》等,皆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種波羅蜜,而為大乘佛教所採用[17]

六波羅蜜又名六度無極:檀那(佈施)、尸羅(持戒)、羼提(忍辱)、毗梨耶(精进)、禪那(禅定)、般若(智慧)。其中般若波羅蜜為六波羅蜜之根本,一切善法之淵源,故又稱諸佛之母。

法華經》、《般若經》、《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等諸多大乘經論皆取此說[18]。寶行王正論說,佈施持戒為利他,忍辱精進為自利,禪定智慧為解脫,略攝大乘義[19]。此六波羅蜜為戒、定、慧三無漏學所含攝,又統攝菩薩所修的一切行門,俱称爲六度萬行。

十波罗蜜

编辑

大乘佛教又說有十波羅蜜(十度),為六波羅蜜上再設方便(upāya;漚波耶)、(praṇidhāna;鉢羅尼陀那),(bala;波羅)、(jñāna;若那)[20]。按照1930年《中等佛学教科书》[21]十波羅密是“布施波羅密”(Dānapāramitā)、“戒波羅密”(Śīlapāramitā)、“忍辱波羅密”(Kṣāntipāramitā)、“精進波羅密”(Viryapāramitā)、“靜慮波羅密”(Dhyānapāramitā)、“般若波羅密”(Prajñāpāramitā)、“方便波羅密”(Upāyapāramitā)、“願波羅密”(Praṇidhānapāramitā, Pranidanapārañjaṭ)、“力波羅密”(Balapāramitā)和“智波羅密”(Jñānapāramitā[21]

解深密經》載,六波羅蜜之外另施設四波羅蜜之原因,謂方便波羅蜜為施、戒、忍三波羅蜜之助伴;願波羅蜜為精進波羅蜜之助伴;力波羅蜜為禪波羅蜜之助伴;智波羅蜜為般若波羅蜜之助伴[22]

欲證佛菩提道必修十波羅蜜直至圓滿,方有資糧能圓成佛道。在成唯識論稱為十勝行,即菩薩十地時所修行的道法,「謂十地中,修十勝行,斷十重障,證十真如」,方能證得「究竟轉依」。

唐密

编辑

按照1922年《佛學大辭典》[23],在胎藏界曼荼羅的虛空藏院,有檀波羅蜜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十波羅蜜菩薩[23][24]。十波羅蜜菩薩是虛空藏菩薩左右諸尊的上段[25]

外金剛部院
文殊院


釋迦院






遍知院



中台
八葉院
持明院
虚空藏院
蘇悉地院

相關條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The Ven. Mingun Sayadaw. 南傳菩薩道.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1). 
  2. ^ Har Dayal. The Bodhisattva Doctrine in Buddhist Sanskrit Literature. 1999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3. ^ 《大乘義章》卷12「波羅蜜者是外國語。此翻名亦名到彼岸」 (CBETA, T44, no. 1851, p. 705, b12-13)《大乘義章》卷12:「度,到彼岸者;波羅者「岸」,蜜者是「到」」 (CBETA, T44, no. 1851, p. 705, b20)
  4. ^ 龍樹的《大智度論》卷12〈1 序品〉便說明:「彼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
  5. ^ 大智度論》(卷十二):「波羅,秦言彼岸。蜜,秦言到。若能直進不退,成辦佛道,名到彼岸。復次,於事成辦,亦名到彼岸。天竺俗法,凡造事成辦,皆言到彼岸。」
  6. ^ 俱舍论》(十八卷):“我释迦菩萨、于何位中,何波罗蜜多、修习圆满?颂曰:但由悲普施,被折身无忿,赞叹底沙佛,次无上菩提,六波罗蜜多、于如是四位,一二又一二,如次修圆满。论曰:若时、菩萨普于一切,能施一切;乃至眼髓。所行惠舍、但由悲心;非自希求胜生差别。齐此、布施波罗蜜多修习圆满。若时、菩萨被析身支,虽未离欲贪;而心无少忿。齐此、戒忍波罗蜜多修习圆满。若时、菩萨勇猛精进,因行遇见底沙如来、坐宝龛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异于常。专诚瞻仰,忘下一足,经七昼夜,无怠净心。以妙伽他、赞彼佛曰: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如是赞已;便超九劫。齐此、精进波罗蜜多修习圆满。若时、菩萨处金刚座,将登无上正等菩提,次无上觉前,住金刚喻定。齐此、定慧波罗蜜多修习圆满。能到自所往圆德彼岸故;此六名曰波罗蜜多。”
  7. ^ 大乘义音》(卷十二):“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
  8. ^ 渡辺 章悟. 般若波羅蜜多(prajñapāramitā)の解釈. 東洋学論叢. 1997. 
  9. ^ 鄧殿臣. 《南傳大藏經·佛本生》初探.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巴利本生皆為偈頌,都是些富有教育意義的格言警句;僅讀“巴利本生”,無法理解往生發生的故事。要了解故事的原委始末,必須閲讀以“巴利本生”為綱所叙述的“經傳”(Aththakatha)。“巴利本生”的這種“經傳”我們稱之為“本生經傳"(Jatakaththakatha)……這部“本生經傳”便是人們常説的“本生故事”。 
  10. ^ 《本生經》第1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地震動,喜樂城住民等,不能起立,如世間末日之風,吹倒大沙羅樹,人人氣絕悶倒。磁瓶或其他陶工所器物,轉碾相擊粉碎。群眾戰恐,往燃燈世尊之處曰:「此龍之捲起耶?或此是鬼怪、天人、夜叉何者而起耶?非予等所知,然群眾皆起煩惱。此為世界之禍或福耶?請佛詳細示知。」燃燈佛曰:「汝等勿恐怖,此非降臨災禍之因,今日予曾預言:『善慧賢者,於未來世,成瞿曇佛。』彼今思惟十波羅蜜。依其法之威力,使一萬世界全體震動。」
  11. ^ 解脫道論:「觀凡夫根念根所,初慈哀世間。我已得脫,當令彼脫。我已得調,當令彼調。我已得安,當令彼安。我已入涅槃,當令彼入涅槃。施、戒、出、忍、諦、受持、慈、捨、精進、智慧,皆令滿足。」
  12. ^ 釋性廣維基數據所列Q118941363. 人間佛教之禪觀所緣(上)──依菩薩淨行入甚深法界. 弘誓月刊.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13. ^ 波羅蜜,巴利語parami,是以大悲心與行善的方便善巧智為基礎的聖潔素質,例如佈施、持戒等;而且這些素質必須不受渴愛、我慢與邪見所污染。
  14. ^ 林崇安. 南北傳的菩薩道 (PDF): 3–5.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15). 
  15. ^ 明昆尊者《南傳菩薩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十波羅蜜可以再縮小為六波羅蜜,把性質有關聯的組成一個。六波羅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那與智慧。
  16. ^ 大毘婆沙論》:「菩薩經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羅蜜多而得圓滿,謂:施波羅蜜多,戒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外國師說:有六波羅蜜多,謂於前四加忍、靜慮。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後二波羅蜜多即前四所攝,謂忍攝在戒中,靜慮攝在般若,戒、慧滿時即名彼滿故。復有別說:六波羅蜜多,謂於前四加聞及忍。……此二亦在前四中攝,忍如前說,聞攝在慧。雖諸功德皆可名為波羅蜜多,而依顯了增上義說,故唯有四。」
  17. ^ 印順.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三項 菩薩行──波羅蜜多.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18. ^ 《瑜伽師地論》卷39:「復次菩薩次第圓滿六波羅蜜多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謂施波羅蜜多。戒波羅蜜多。忍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靜慮波羅蜜多。慧波羅蜜多。」(CBETA, T30, no. 1579, p. 505, a23-26)
  19. ^ 《寶行王正論》:「由施戒利他 忍進為自利 定慧脫自他 略攝大乘義 略說佛正教 謂解脫自他 此六度為藏 何人能撥此」
  20. ^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25:「是菩薩於念念中。具足十波羅蜜。及十地行。何以故。是菩薩。於念念中。大悲為首。修習佛法。一切迴向大智慧故。十波羅蜜者。菩薩以求佛道所修善根。與一切眾生。是檀波羅蜜。能滅一切煩惱熱。是尸波羅蜜。慈悲為首。於一切眾生。心無所傷。是羼提波羅蜜。求善根無厭足。是毘梨耶波羅蜜。修道心不散。常向一切智。是禪波羅蜜。忍諸法不生門。是般若波羅蜜能起無量智門。是方便波羅蜜。求轉勝智慧。是願波羅蜜。諸魔外道不能沮壞。是力波羅蜜。於一切法相如實說。是智波羅蜜。如是念念中。具足十波羅蜜。是菩薩具足十波羅蜜時。」(CBETA, T09, no. 278, p. 561, b23-c7)
    • 金光明最勝王經》:「善男子。譬如寶須彌山王饒益一切。此菩提心利眾生故。是名第一布施波羅蜜因。善男子。譬如大地持眾物故。是名第二持戒波羅蜜因。譬如師子有大威力。獨步無畏離驚恐故。是名第三忍辱波羅蜜因。譬如風輪那羅延力。勇壯速疾心不退故。是名第四勤策波羅蜜因。譬如七寶樓觀有四階道。清涼之風來吹四門受安隱樂。靜慮法藏求滿足故。是名第五靜慮波羅蜜因。譬如日輪光耀熾盛。此心速能破滅生死無明闇故。是名第六智慧波羅蜜因。譬如商主能令一切心願滿足。此心能度生死險道。獲功德寶故。是名第七方便勝智波羅蜜因。譬如淨月圓滿無翳。此心能於一切境界清淨具足故。是名第八願波羅蜜因。譬如轉輪聖王主兵寶臣隨意自在。此心善能莊嚴淨佛國土。無量功德廣利群生故。是名第九力波羅蜜因。譬如虛空及轉輪聖王。此心能於一切境界無有障礙。於一切處皆得自在至灌頂位故。是名第十智波羅蜜因。」
    • 央掘魔羅經》卷3:「佛告央掘魔羅。我於無量百千億劫。具足修行十波羅蜜攝取眾生。無量眾生未發菩提心者開化令發。我於無量阿僧祇劫。具足修行無量波羅蜜諸善根故。生不生身。」(CBETA, T02, no. 120, p. 533, b12-16)
    • 不增不減經》卷1:「棄捨一切諸有欲求。行十波羅蜜。攝八萬四千法門。修菩提行名為菩薩。」(CBETA, T16, no. 668, p. 467, b9-10)
    • 《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卷1:「如是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亦不可思議;三業清淨,般若波羅蜜亦清淨。如是般若波羅蜜,其義無邊。」 (CBETA, T08, no. 249, p. 846, c17-20)
  21. ^ 21.0 21.1 善因编著;太虚指正;范古农校订. 中等佛学教科书 第1编 下. 1930
  22. ^ 十波羅蜜.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23. ^ 23.0 23.1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1922
  24. ^ 《佛學大辭典·十波羅蜜菩薩》:【十波羅蜜菩薩】(名數)檀波羅蜜,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之十菩薩也。位於胎藏界曼荼羅虛空藏院。
  25. ^ 虛空藏院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http://buddhaspace.org/dict/fk/data/%25E8%2599%259B%25E7%25A9%25BA%25E8%2597%258F%25E9%2599%25A2.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