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察戰區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2年12月5日) |
成立
编辑1938年6月8日,鹿钟麟接河北省政府主席及第一战区游击总司令,统辖河北、察哈尔两地的军队。1939年1月1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适应战略之需要,划冀察两省及山东省黄河左(北)岸全部为冀察战区,以第一战区河北游击总司令鹿钟麟为战区总司令。“其目的在巩固我游击根据地”。[1]
1939年8月,军委会下令冀察战区分为5个游击区:
- 第一游击区为晋东北五台山根据地,即八路军聶榮臻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中央軍新編第二師(金憲章)及保安團
- 第五游击区为冀东根据地,即八路军冀热辽抗日根据地;
- 冀南游击区(平汉、津浦两铁路之间,德石路两侧地带,为平原青纱帐游击区),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开辟。
- 1939年由冀南向西南方向移动后建立的冀豫边根据地,基础是1938年的第一战区第一游击区,由河北民军开辟;后包括鲁西成为晋冀豫鲁根据地;1940至1942年初,被称作“冀察战区第一游击区”,以孙良诚为总指挥;1942年后划归汤恩伯管辖。
- 1940年以后由冀豫边西移至晋豫边建立的太行山南部(太南)根据地,基础是1938年的第一战区第二游击区,由孙殿英开辟,此时称作冀察战区“第三游击区”;该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至1943年之前,一直是冀察战区一块比较稳定的游击根据地。
司令長官
编辑鹿鍾麟(1938年11月)。
后均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任:衛立煌(1940年4月9日兼)、蔣鼎文(1942年1月12日兼)、陳誠(1944年7月6日兼)、高樹勛(1944年9月4日代,1945年2月1日除)。[2]
司令長官部
编辑設在河南鎮平。1944年,下設冀、魯、豫總司令部。
沿革
编辑1939年1月
编辑- 作战地域:冀中、冀南、豫北
- 司令长官:鹿钟麟
- 副司令长官:石友三、庞炳勋
1940年4月
编辑- 作战地域:晋豫边区、鲁西
- 司令长官:卫立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
- 第九十七军朱怀冰,新编第二十四师张东凯(由原骑兵第四师改编而成)
- 第24集团军:庞炳勋。在豫北
- 第39集团军:石友三(察哈尔游击总司令兼)。1940年12月,冀察游击战区副司令长官、第39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试图投敌,被高树勋诱捕活埋,其职务由卫立煌兼任。
- 河北民军总指挥:乔明礼。归石友三指挥
- 第一游击区总指挥:孙良诚(鲁西行署主任)。
- 游击第一纵队丁树本:第一支队孙王田、第二支队邵鸿基、第三支队刘光甫,独立第一支队张国基。
- 游击第二纵队夏维礼;游击第三纵队赵云祥(归石友三指挥);游击第四纵队侯如墉(归朱怀冰指挥);游击第五纵队白秀亭;游击第六纵队陈维藩;第一支队陈维藩(兼),第二支队鲍自清;游击第七纵队李允声。冀察游击第一纵队赵侗;海滨游击第二纵队窦同义;中央抗日自卫军第二纵队黄戣中;津沽游击司令刘健元。
- 独立游击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支队,黄宇宙(归朱怀冰指挥),邵鸿荃(归石友三指挥);张栋臣、李万实、郭士明、李经武、张兰亭、赵凤来、刘耀宗、王锡朋、张习之、王守中。
- 军委会第一游击总司令张砺生(同民国二十八年七月)。
- 河北省保安第二、三、四旅,张建功、邹希玉、张文斗;平东游击第一支队李维周,河北游击第二、三支队杨治国、陈荣山;涿县保安司令裴景华。
- 鲁北保安旅及游击队(同民国二十八年七月)
1942年
编辑冀察战区主力1940年4月后基本退出河北,战区总司令长期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任,正规军主力偏安冀晋豫边区太行山南部一隅。
1943年4月,日军扫荡太行山,冀察战区正规军主力第24集团军中,新5军军长孙殿英先向日军投降,所部被编为伪军;第24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又被日军俘虏,第40军损失惨重,一部被改编成伪军,残部撤退至黄河以南。1943年6月中旬,蒋介石在危急形势下,决定第27军留在太行山坚持游击战,希望能够保留这块根据地。为此军委会于7月8日颁令设立太行山游击区,任命第27军军长刘进为太行山游击区总司令。但第27军仅坚持了两个月,就在日军的“扫荡”下被迫放弃太行山。1943年9月以后,冀察战区不再有国民党成片的根据地了。
1944年
编辑- 作战地域:河南省
- 司令长官:高树勋
- 新八军:胡伯翰
- 河北民军:秦逸民(代总指挥,豫中战役投敌;后乔明礼复任)
1945年6月
编辑- 作战地域:河南省
- 司令长官:高树勋
- 新八军:高树勋
- 河北民军:乔明礼(残部,辖两团)
撤銷時間
编辑1945年6月26日。残余部队并入了新成立的第十一战区
参考
编辑- ^ 《抗日战史 冀察游击战》,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1年再版,第1页。
- ^ 劉鳳翰《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41頁。
- ^ 劉鳳翰:〈論抗戰期間國軍游擊隊與敵後戰場〉,《近代中國》第90期,刊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出版,1998年6月,ISBN 978-957-08-1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