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路 (广州)

光复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的一条道路,位於廣州城西,呈南北走向,全长约1.8公里,宽12至13。北起西华路,南至和平东路,全路分南、中、北三段。由西华路至龙津东路为光复北路,往南至上九路为光复中路,再往南为光复南路。目前车辆通行方向为由北往南单向通行。

光复路
Guangfu Lu
原名太平街/打銅街
第三、四、五、六、七、八甫
光明路
命名緣由紀念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光复山河
命名日期1926年
類型城市道路
道路長度1.8公里(1.1英里)
道路宽度12米(39英尺)
地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起點西华路
終點和平东路
建造
动工1926年

概述

编辑

光復南路北至上九路,南至和平東路。原名打銅街,該處曾是打銅行業集中地。中华民國十五年(1926年)擴建成路,以“光復”爲名,以紀念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光复山河。長375米。寬12米。

光复北路原為第三、第四甫和第五甫,光复中路原為第六甫、第七甫、第八甫,均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建成现代馬路。

文化大革命时期,南、中、北三段光复路曾被命名为“光明南路”、“光明中路”、“光明北路”,后复名光复路

歷史

编辑

民國前

编辑

末拆城築路前,第八甫是附城牆邊的交通要道,直出是打銅街,集中了銀號與布店、金絲行綢緞批發業,對上第七甫是開山票、鋪票的場所。這些鋪房都特別深大,後街直通水腳,可安排字房,有利於整間報館一條龍運作,第八甫由此發展成報館街[1]

打銅街形成於十三行時代,因應外國商人需求,聘請江浙一帶的師傅學習打銅,根據外商需求製作銅器,清末民初,這一帶據計有超過2000個各式打銅行工人[2]

光緒三十四年(1908),廣州報界公會成立,會所設在十八甫新源街,後來設在光復路附近的長壽街。民國時期,報館主要集中在第七甫、第八甫和十八甫一帶,有100多種,占當時廣州報業的半數以上[3]

1926年(丙寅虎年)打铜街(光复南路)开辟成马路,為其举行庆典,棚厂应要求把原来只附搭在戏棚前的单面彩门,搭成立体独立的彩楼,提升本土搭棚建筑艺术[4]

共和國後

编辑

到1950年代初,光復北路是經營壽衣、棺材、祭帳、殯葬行業集中地,現時已變為居民住宅區[5]。1958年搞大炼钢铁,要強制收繳民間铜器,西關打銅受到衝擊,打銅街的老闆、工匠紛紛轉行,打銅街就此逐漸消失[2]

与之交汇道路

编辑

道路顺序由北往南排列,粗体字为主干道

公共交通

编辑

均在鄰近光復路位置設有出口。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劳逸风. 广州西关报馆街初期部分民办报馆见闻. 荔灣文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1). 
  2. ^ 2.0 2.1 那条老街 | “铜声铜气”光复南. 廣州日報 大洋網. 2017-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1). 
  3. ^ 报纸街. 荔湾区地方志馆. 201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1). 
  4. ^ 岭南风物:难见广东搭棚艺术 梁绵昌
  5. ^ 光復路. 廣州圖書館. 2003-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