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学院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是英国著名大学,是伦敦大学联盟的加盟大学,也是G5超级精英大学的一员。
伦敦大学学院至今共拥有31位诺贝尔奖校友,是伦敦大学系统中众多院校中最多的。伦敦大学系统共拥有高达71位诺贝尔奖校友(數量多於牛津大學)。伦敦大学学院诺贝尔奖校友中包括“DNA双螺旋之父”弗朗西斯·克里克、“惰性气体之父”威廉·拉姆齐、亚洲首位诺贝尔奖得主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伦敦大学学院也是2009年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的母校。
诺贝尔奖得主
编辑伦敦大学学院有下列诺贝尔奖得主校友:其中以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最多。[1]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编辑- 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Sir William Henry Bragg):伦敦大学学院前奎恩物理教授1915-1923
- 1928年:欧文·理查森(Owen Willans Richardson):曾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1904年获得MA/D.Sc(硕士、科学博士)学位
- 2009年:高锟:1965年获得博士,同时在STL担任工程师。导师是哈罗德·巴洛。高锟有“光纤之父”、“光纤通讯之父”的美称。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编辑- 1904年:威廉·拉姆齐(Sir William Ramsay):化学系教授及系主任1887–1913。稀有气体之父
- 1921年: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研究员
- 1944年:奥托·哈恩(Otto Hahn):研究员。核裂变之父
- 1947年:羅伯特·魯賓遜(Sir Robert Robinson):有机化学专业教授及主任1928–1930
- 1955年:文森特·迪维尼奥(Vincent du Vigneaud):博士后/研究员
- 1959年: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Jaroslav Heyrovský):学士
- 1967年:乔治·波特(George Porter):自1967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学院化学系访问教授。
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
编辑- 1922年:阿奇博爾德·希爾(Archibald Vivian Hill):生理学教授1923–1951
- 1929年: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Sir 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学士
- 1936年:亨利·哈利特·戴尔(Sir Henry Hallett Dale):博士后/研究员
- 1936年:奥托·勒维(Otto Loewi):研究员。
- 1938年:柯奈尔·海门斯(Corneille Heymans):研究员[2]
- 1960年:彼得·梅达沃(Peter Brian Medawar):动物学教授1951–62
- 1962年: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学士。DNA双螺旋之父之一
- 1963年:安德魯·赫胥黎(Andrew Fielding Huxley):生理学教授
- 1970年:伯纳德·卡茨(Bernard Katz):博士期间研究/博士
- 1970年:乌尔夫·冯·奥伊勒(Ulf Svante von Euler):交换生(洛克菲勒学者)、学生、研究员。冯·奥伊勒曾多次在UCL学习、工作。
- 1988年:詹姆士·W·布拉克(Sir James Black):药理系教授及主任
- 1991年:伯特·薩克曼(Bert Sakmann):研究员
- 2007年:马丁·埃文斯(Professor Sir Martin Evans):博士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编辑- 1913年: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学生(未完成学业)。首位亚洲诺贝尔奖得主
诺贝尔经济学奖
编辑- 2000年: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2004年至2008年,伦敦大学学院经济系宏观经济学杰出讲座教授。
诺贝尔奖对等奖
编辑菲尔兹奖
编辑菲尔兹奖有“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伦敦大学学院的校友中有三人荣获此殊荣:(英国菲尔兹奖得主共有六位,有UCL背景的占了一半)[3]
- 1958年:克勞斯·羅特(Professor Klaus Roth):博士及讲师
- 1970年:艾倫·貝克(Professor Alan Baker):学士
- 1998年:蒂莫西·高爾斯(Professor Tim Gowers):教授
沃尔夫奖
编辑沃尔夫奖有“以色列诺贝尔奖”之称,以下为不完全列表: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链接
编辑- ^ Facts and figures. 伦敦大学学院. Page last modified on 15 jun 10 16:43 [2010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3月25日) (英语).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38: Corneille Heymans (html). 诺贝尔基金会. [2010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1月19日) (英语).
- ^ HISTORY AND BACKGROUND. 伦敦大学学院数学系. 2010-05-06 [2010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1月11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