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宜孫書院
22°25′19″N 114°12′09″E / 22.421959°N 114.202534°E
伍宜孫書院 | |||
---|---|---|---|
Wu Yee Sun College | |||
校训 | 博學篤行 | ||
创办时间 | 2007年 | ||
校长 | 段崇智教授 | ||
院長 | 李沛良教授 (首任) ; 陳德章教授 (現任) | ||
機構級別 | 書院 | ||
隶属 | 香港中文大學 | ||
網站 | www | ||
|
伍宜孫書院(英語:Wu Yee Sun College)是香港中文大學九家書院之一。書院由伍宜孫慈善基金會捐助,以永隆銀行創辦人伍宜孫博士的名義建立。書院強調個體及群體均應承擔社會責任為一大特色。
伍宜孫書院校園建於中大士林路西段,於逸夫書院及和聲書院之間,俯瞰吐露港,景色優美。書院錄取最多1,200人,其中600名宿生及不多於600名走讀生。
歷史
编辑隨著香港大學教育改行推行四年制,香港中文大學亦重新開辦四年制的大學課程,使大學的學生人數會在2012年急升。故此,中文大學在2006年起開始籌建新書院。在2007年,中文大學獲伍宜孫慈善基金會捐助1億7千萬元,成立伍宜孫書院。[1]
按原定計劃,三所於2007年成立的書院均獲分配士林路的土地興建,但最終只有伍宜孫書院及和聲書院最終採納方案在上址建校,位於士林一巷的伍宜孫書院,毗鄰逸夫書院及和聲書院。[2] 伍宜孫書院在士林路西段的舊大學賓館原址建校(其中只有第一座獲保留作健身室,並於2016年易名為如日坊),並於2010年6月9日舉行奠基典禮。[1]
2012年,隨著新學制正式於大學推行,伍宜孫書院亦收取約3百人的首批學生。[1]由於書院並未建成,書院學生需入住國際生舍堂。[3]
2013年,書院大樓建成,600位學生入住宿舍; 2014年9月取錄第三批學生,書院學生人數達至900人,宿位開始出現競爭,有別於2012年一定有宿位的情況。2015年取錄第四批學生後,學生與宿位比例維持二比一,唯此比例仍遠遠高於其他非全宿共膳的書院;而宿分不足者,亦有機會在其後獲分配國際生堂宿位。
伍宜孫書院正將後方的教職員宿舍第四苑,重建為一座可提供250個宿位的宿舍大樓,並納入政府「宿舍發展基金」支援項目,預計2027年完工[4]。
文化
编辑院訓
编辑伍宜孫書院的院訓為「博學篤行」,取自中庸第二十章:
“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 ” |
取義為希望透過不同的校園生活、海外交流及文化活動,使學生有更廣闊的視野,並由此變得更積極進取,貢獻社會及豐盛人生[5]。
使命
编辑書院的使命為「彰顯創新志業、承擔社會責任」,希望學生能在數年的大學中培養創新志業精神,能鍥而不捨地追求、發明和創造新事物及理念,以為社會作出項獻[5]。
院徽
编辑院徽設計特以松樹盆景作主題,因松樹耐寒,象徵了堅毅不屈的精神,這與書院貫徹培育下一代的志向不謀而合;配合仿如玉珮般優雅華麗的雕刻線條,盡展含蓄內歛、君子風度翩翩的意境。呈圓形的院徽設計亦仿如古代銅幣,映照出伍博士的創立永隆銀行故事。[5]。
口號
编辑伍宜孫書院之口號為「Go Green, Be Sunny」,既反映書院培養創新與環保之士的精神,同時「Sunny」亦回應伍氏之名字。
除此之外,伍宜孙書院学生在迎新营及书院会师时都会叫喊以下口号:
“ |
伍宜孫 立於山中士林路 |
” |
外號
编辑由於「伍宜孫」之諧音為523,因此本書院亦被稱為523或數字書院;而隸屬此書院之學生,則被稱之為「兒孫」。
别名
编辑書院的別名是The Sunny College,它既從伍宜孫博士的「孫(SUN)」演化而來,也寓意書院師生能發放正能量,仿如旭日初升,滿載朝氣活力,貫徹熱誠志向,矢志追求理想,造福人群。
伍宜孫獎
编辑刊物
编辑書院官方大概每三個月(一季)都會出版書院通訊《The Sunny Post》,向外界簡述最新動向,以及傑出人士專訪。而學生會轄下出版委員會負責出版學生報《Sunzine》,是《中大學生報》以外少數學生刊物。
校友
编辑交通
编辑伍宜孫書院並無設有校巴站,需步行至逸夫書院站(路線3,4,5,7,8,N,H)或三、四苑站(路線3,4,5,6A,7,8,N,H)乘搭校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