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的伊琳娜
雅典的伊琳娜(希臘語:Ειρήνη η Αθηναία,羅馬化:Eirḗnē ē Athēnaía,或译艾琳娜、伊琳妮等,752年—803年8月9日),东罗马帝国伊苏里亚王朝(或译叙利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的皇后,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生母,是东罗马帝国和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皇帝(780年-790年、792年-797年与君士坦丁六世共治,797年-802年单独执政)。单独执政后,作为帝国的唯一的君主,她自称“皇帝”,是东罗马历史上唯一使用阳性的“巴西琉斯”(希腊语:βασιλεύς,拉丁化:basileus,相当于英语:emperor)而非阴性的“巴西麗莎”(希腊语:βασίλισσα,拉丁化:basilissa,相当于英语:empress)称号的女皇(单独执政以后)。
雅典的伊琳娜 | |
---|---|
羅馬人的皇帝與獨裁者、拜占庭皇后 | |
東羅馬帝國皇帝 | |
統治 | 797年8月-802年10月31日 |
前任 | 君士坦丁六世 |
繼任 | 尼基弗魯斯一世 |
東羅馬帝國攝政 | |
統治 | 780年-797年 (792年797年共治) |
君主 | 君士坦丁六世 |
出生 | 約西元752年 雅典 |
逝世 | 西元803年8月9日 (51歲) 愛琴海萊斯博斯島 |
配偶 | 利奧四世 |
子嗣 | 君士坦丁六世 |
王朝 | 伊蘇里亞王朝 |
早年生活和权力扩大
编辑据说,伊琳娜小时候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的名字“伊琳娜”(Ειρήνη)在希腊神话中是和平女神。她出生并生活在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雅典,所以后世也称她为雅典的伊琳娜(Ειρήνη η Αθηναία)。她从小父母早亡,成了孤儿。768年,她被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五世带到了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进入皇宫,并于第二年即769年的12月嫁给了君士坦丁五世的儿子、共治皇帝利奥四世,成为了皇后。尽管她似乎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但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表明她为什么会被选为利奥四世的新娘,使得一些学者推测她可能是在稱為「新娘選秀”的选后活动中被选中的,这个假想中的“选后”活动就是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女子展示给新郎和新郎的母亲看,直到最后被选中的一个成为新娘[1]。
775年9月14日,君士坦丁五世逝世,利奥四世成为唯一的皇帝。771年,伊琳娜皇后生下丈夫利奥四世唯一的儿子、未来的皇帝君士坦丁六世。根据传说,她的丈夫发现了她藏在私人物品中的圣像,从此以后拒绝和她同床共枕[2][註 1]。因为伊苏里亚王朝的历代皇帝都奉行圣像破坏政策,而伊琳娜私藏圣像实在是犯了大忌。然而在利奥四世统治期间,他很大程度上处于伊琳娜皇后的影响之下。776年他们唯一的儿子君士坦丁六世成为父皇的共治皇帝。利奥四世于780年9月8日英年早逝,弥留之际指定伊琳娜皇后为新任皇帝君士坦丁六世唯一的监护人和摄政,一说还让她担任共治皇帝,但伊琳娜名字排在君士坦丁六世之后,意味着从此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就从“利奥四世皇帝和君士坦丁六世皇帝”变为“君士坦丁六世皇帝和伊琳娜女皇”。这样,拜占庭和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皇诞生了[註 2]。
伊琳娜女皇刚开始名正言顺地统治帝国,就马上要面对丈夫利奥四世的同父异母兄弟、时任凯撒(头衔,在拜占庭相当于亲王)的尼基弗鲁斯的篡位阴谋。但政变迅速被女皇镇压下去,她还强迫包括尼基弗鲁斯在内的她丈夫的兄弟们以及他们的同谋者进入修道院做神父,并命令他们在780年圣诞节上主持圣餐[2]。女皇接下来要面对的是西西里总督埃尔皮迪奥斯的叛乱。在781年第一批讨逆舰队失败了,但次年即782年第二批讨逆舰队获胜并把叛乱者赶到非洲。
早在781年,女皇就开始寻求与加洛林王朝和教宗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她一手包办了她的儿子与罗特鲁德的婚姻,而罗特鲁德公主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与他第三任妻子希德嘉的女儿[3]。女皇甚至还专门派官员教导未来的儿媳妇希腊语。但是,女皇于787年自己撕毁了婚约,而这次毁约是违背她儿子的愿望的,尽管当初订婚就没有经过她儿子的首肯。
恢复圣像敬礼和共治
编辑女皇最著名的举动就是她恢复了东正教教会对圣像的敬礼,虽然在她丈夫在世时因为破坏圣像运动被迫放弃了圣像敬礼,但她一直在暗中策划恢复圣像敬礼的行动。当她任命她的支持者之一的塔拉修斯为君士坦丁堡牧首之后,她召开了两次东西两大教会的联合会议。第一次会议于786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但在支持破坏圣像的士兵们的反对下失败了。第二次会议与787年在尼西亚召开,正式接受了圣像敬礼,并使东正教教会与罗马的天主教教会再度联合[4]。(参见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
女皇所实施的一系列与教宗改善关系的措施并没能阻止她的帝国与法兰克人的战争,在788年,法兰克人占领了伊斯特利亚和贝内文托。尽管如此,女皇在军事上的努力有时也会获得成功:在782年女皇的朝臣斯陶拉基奥斯征服了在马其顿和希腊的斯拉夫人,为拜占庭的再度扩张和巴尔干半岛的再度希腊化打下基础。然而,女皇治下的帝国常常遭受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侵略,在782年和798年女皇先后接受了与哈里发阿尔·马赫迪和哈伦·拉希德父子签订的条约。
随着君士坦丁六世的逐渐成熟,他在母亲的专制统治动摇中开始变得难以控制。790年,女皇获悉儿子试图用武力重获自由,便即时粉碎了他的企图。接着,女皇要求臣民从此以后只对她一个人宣誓效忠,承认她为最高统治者,并将自己的名字排列在共治的儿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名字之前,即变为“伊琳娜和君士坦丁六世皇帝”。首都大部分的欧洲籍军士毫不犹豫地宣誓对女皇效忠,但同时,部分人对于女皇的不满情绪也开始增强。终于在同年10月爆发了由亚美尼亚护卫队领导的公开反对女皇的起义,并波及整个小亚细亚地区,因为他们不愿意向崇拜圣像的女皇宣誓。最终,士兵们拒绝了女皇的要求,正式宣布君士坦丁六世为唯一的统治者,把女皇的共治君主名义废除。被废的女皇不得不离开皇宫。
但在君士坦丁和伊琳娜母子间仍然维持一种虚伪的友好关系,伊琳娜的同党说服皇帝允许母亲重回皇宫。于是792年1月皇帝恢复了母亲“皇帝”的称号,也恢复了以前的共治皇帝顺序即“君士坦丁六世和伊琳娜皇帝”。但反对女皇的势力依然存在,于是女皇运用她纯熟的心计与主教和朝臣们共同谋划,为了自己的利益发动了一次影响巨大的宫廷政变。君士坦丁只能逃往首都以外的各个行省请求帮助,但到处都是女皇的同党,把他团团包围。皇帝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海岸(在今土耳其小亚细亚地区,隔岸即首都君士坦丁堡)被他的侍从出卖并逮捕,押回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皇宫。797年8月15日,根据他母亲的命令,他在27年前出生的紫色寝宫中被挖去双眼,并关入修道院,不久死于眼伤。此时发生了日食和连续17天的暗无天日,后来被迷信的人归结为上天对女皇暴行的震怒和警示。但是,现代研究提出君士坦丁的眼伤不是致命的,他事实上比她母亲还多活了两年[5]。
“男皇帝”单独执政
编辑伊琳娜女皇单独执政了5年,从797年到802年。严格来说,她的正式称号是“伊琳娜(男)皇帝”而非“伊琳娜女皇”。教宗良三世急于对付他在罗马敌人,眼见拜占庭皇位空置(指没有男性君主),便于800年12月25日圣诞节为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加冕,使之成为神圣罗马皇帝。教宗的举动被视为对拜占庭帝国和东正教会的极大侮辱,因为从此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形式上,罗马世界再度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并在天主教教会和东正教教会之间增添了的又一处裂痕。不过,据说女皇仍然竭力与查理大帝保持良好关系,甚至试图和他结婚。但根据唯一提及此事的拜占庭史学家圣狄奥法内斯 (坚信者)所说,这项计划被身为女皇的小叔子也是宠臣的埃迪奥斯所阻止。[6]而查理大帝加冕后,也同样希望通过与女皇联姻使自己的“罗马皇帝”的称号合法化,并促成东西两大帝国的合并和罗马世界的再度统一,只是求婚使者刚到君士坦丁堡不久,女皇就被推翻了。
在802年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对女皇的统治,他们于10月31日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女皇,并拥立帝国的财政大臣(大臣:logothetēs)尼基弗鲁斯(不是利奥四世皇帝的同父异母兄弟尼基弗鲁斯)为皇帝,是为尼基弗鲁斯一世。原本傲慢和为所欲为的女皇[7]被流放到王子岛,后又流放到莱斯博斯岛,被迫靠纺纱维持度日,于第二年(803年)的8月9日病死。
女皇热衷于恢复圣像崇拜并实行保护修道院的政策,因此在她死后,帝国修道院的僧侣们把他置于东正教的圣人行列[8],故世称圣伊琳娜,但在东正教正式的仪式书、聖哈喬里德的尼哥德慕所著《圣徒传》及其他相关东正教书籍中都未有对她封圣的记载。
家庭
编辑伊琳娜與丈夫利奥四世有独生子君士坦丁六世。另一名女性親戚與伊琳娜一起前往君士坦丁堡,並於776年被許配於當時流亡於君士坦丁堡並已信仰基督宗教的保加爾統治者捷列里格。伊琳娜的一名親戚狄奥法诺於807年的一次「選秀」中被尼基弗魯斯一世選為其子斯陶拉基奥斯的新娘。伊琳娜還有一位侄女或姪子。[9]
註腳
编辑注释
编辑引用
编辑- ^ Garland, p. 73.
- ^ 2.0 2.1 Garland, p. 75.
- ^ Garland, p. 76.
- ^ 见Alexander, et al, p. 423。
- ^ 根据朱迪斯·赫林的说法,君士坦丁六世死于805年或稍早。
- ^ 见Garland, p. 89,书中解释说埃迪奥斯图谋篡夺他死去的哥哥利奥四世留下的皇位。
- ^ Garland书中称她为who never lost sight of political power in the height of her religious zeal。
- ^ 见Academic American Encyclopedia - Page 266 ISBN 978-0-933880-00-9
- ^ 見Herrin, p. 55, 56, 70, 134。
参考文献
编辑-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 Alexander, Archibald, and André Lagarde, Joseph Turmel. The Latin Church in the Middle Ages, C. Scribner's Sons, 1915.
- Barbe, Dominique. Irène de Byzance: La femme empereur, Paris, 1990.
- 公有领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编).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条目包含来自
- Herrin, Judith. Women in Purple:Rulers of Medieval Byzantium. London: Phoenix Press. 2001. ISBN 978-1-84212-529-8.
- Garland, Lynda. Byzantine Empresses: Women and Power in Byzantium, AD 527-1204. London: Routledge. 1999. ISBN 978-0-415-14688-3.
- Wace, Henry and William Smith, A Dictionary of Christian Biography, Literature, Sects and Doctrines, J. Murray, 1882.
- 《帝国史译丛书·拜占庭帝国》,前南斯拉夫 乔治·奥斯特洛格尔斯基 著,陈志强 译,青海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25-02781-4
- 《拜占庭文明》,徐家玲著,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05433-9
- 《拜占庭女皇伊琳娜》(法文),多米尼克·芭比,1990年,巴黎
- 《拜占庭的女皇和皇后们——公元527年至1204年拜占庭帝国的女人和权力》,琳达·加兰,1999年,伦敦羅德里奇出版社 ISBN 978-0-415-14688-3
外部链接
编辑参见
编辑- 女皇帝
- 女性君主列表
- 烏爾庇婭·塞維莉娜:比伊琳娜更早的罗马帝国女皇,丈夫奧勒良死後的空位期單獨執政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直至羅馬元老院選出克勞狄·塔西佗繼位(有爭議性)
- 拜占庭皇帝列表
- 佐伊女皇
- 狄奥多拉女皇
雅典的伊琳娜 出生于:752年逝世於:803年8月9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君士坦丁五世 与 君士坦丁六世 |
东罗马帝国皇帝 (第一次在位) 780年-790年 与君士坦丁六世共治 |
繼任: 君士坦丁六世 |
前任: 君士坦丁六世 |
东罗马帝国皇帝 (第二次在位) 792年-802年 797年之前与君士坦丁六世共治 |
繼任: 尼基弗鲁斯一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