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礙

(重定向自人格疾患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台湾作人格障礙症[1])或人格异常,又称“病态/变态/反社会人格[3][註 1],是一类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持久而牢固的感知、情绪、动机、思维或行为模式的异常”[4][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后文简称“ICD-11”)中描述:人格障碍是个体人格功能的显著紊乱,常伴有明显的个人和社交问题;其中心特征是自我方面的功能问题(如自我身份、自我价值感、自我意志等)与人际交往的功能问题(如发展与维持互相满足的亲密关系、理解他人观点、处理冲突等)[5]。人格障碍在青年或成年早期通常即表现出症状,且会严重干擾到個人、社交或職業功能,给患者带来显著痛苦[4]

过去的ICD-10曾列出了“偏执型人格障碍”等8种具体的人格障碍[6],但最新版的(2022年起生效)ICD-11已不再定义具体类型的人格障碍,只保留“轻度/中度/重度/未特指严重度的人格障碍”编码;但另外给出了6种人格特征/模式维度,分别是“负性情感”“分离”“社交紊乱”“脱抑制”“强迫性”特征和“边缘型”模式,用以对人格障碍患者突出的异常人格特征进行描述。相对应地,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制订的最新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TR,2022)仍保留了10种具体人格障碍的诊断,它们是:“偏执型”“分裂样”“分裂型”(以上属A类,古怪型)、“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以上属B类,夸张或不稳定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以上属C类,焦虑或恐惧型)[4]

兒童與青少年

编辑

在Robert F.Krueger的调查中表明在部分儿童和青少年确实会有一些明显的临床症状与成人的人格障碍相似,这些症状具有非常有意义的联系。人格障碍显示了一定的延续性。[7]

診斷標準

编辑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患診斷及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目前出版至第五版),在第四版將人格障礙症在精神科診斷五軸中,被置於第二軸的診斷描述。但在第五版中,多軸系統已被捨棄,人格障礙症被同列在精神疾病之下。[8]

人格違常的整體診斷標準

编辑

為了確診人格違常,必須有以下幾個標準:
一、行為與其個人所處的社會文化明顯不同,且至少有下列兩種以上異於常人的表現:

  1. 認知功能:對自己、他人、和事件的認知
  2. 情感功能(情感的表現方式、強度、變化度、和情感表达的合宜性)
  3. 人際關係
  4. 對於衝動的控制

二、表現的情形長期固定不變。
三、其表現的狀況足以影響到其個人、社會、職業等正常的功能。
四、發病最早可追溯到青春期或早年成年期。
五、其疾患不是由多重精神疾病所造成。
六、其疾患不是由物質(如毒品)或其他身體疾病(如頭部外傷)所造成。

對於18歲前診斷人格障礙症,以上特徵必須已存在達一年以上。18岁以下者不会被诊断患有反社會人格違常

分類列表

编辑

根據精神疾患診斷及統計手冊第四版,人格疾患可分為三大群:

  • A型 (奇怪型或異常型疾患)

  • B型 (戲劇型或情感型疾患)

  • C型 (焦慮型或恐懼型疾患)

相關書籍

编辑
  • 米農.提多 精神疾患診斷及統計手冊中的人格違常 - 第二版, 1995年出版 ISBN 978-0-471-01186-6

注释

编辑
  1. ^ 注意不要将“人格障碍”的别称“反社会人格”与其中一种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混淆。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人格障礙症(Personality disorder)”-《中文主題詞表》 (PDF). 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 2005年修訂版: 頁11. ISBN 957-678-430-1. 
  2. ^ 藝凡數位有限公司,www.evonne.com.tw. 「怎麼會有這樣的人?!」-淺談人格違常. 新北市衛生局. 2021-05-14 [2024-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5) (中文(臺灣)). 
  3. ^ 3.0 3.1 陈至立 (编). 人格障碍. 辞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9 [2024-03-25]. ISBN 978-7-5326-532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5). 
  4. ^ 4.0 4.1 4.2 Gerrig, Richard J.; Zimbardo, Philip G.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 由王垒 等翻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11: 482–486. ISBN 978-7-115-37177-5. 
  5. ^ 世界卫生组织. 用于死因与疾病统计的ICD-11(06 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人格障碍及相关人格特质).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 2024-01 [2024-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5) (英语). Personality Disorder is a marked disturbance in personality functioning, which is nearly always associated with considerable personal and social disruption. The central manifestations of Personality Disorder are impairments in functioning of aspects of the self (e.g., identity, self-worth, capacity for self-direction) and/or problems in interpersonal functioning (e.g.,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close and mutually satisfying relationships, understanding others’ perspectives, managing conflict in relationships). 
  6. ^ ICD-10 Version:2019. icd.who.int. [2024-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7. ^ Krueger, R. (2001-02-01).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3(1), 46-51.doi:10.1007/s11920-001-0072-4
  8. ^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外部連結

编辑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