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

清朝皇帝康熙的兒子爭奪帝位的歷史事件
(重定向自九子奪嫡

九子夺嫡,又稱九王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存活下来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九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其中胤礽為康熙帝原配妻子孝誠仁皇后親生,因此備受寵愛,康熙帝曾下旨賜封其為皇太子。但康熙帝為中國史上在世較久的君主(終年69歲),享有松柏之壽,導致胤礽雖至不惑仍無法即位,使其失去耐心,父子感情生變。胤礽開始放縱自己,康熙帝見太子品德有失端正,實不能為未來新君,因此心灰意冷,下詔廢黜胤礽太子之位。其他皇子見儲君寶座出缺,於是開始拉攏盟友,競逐皇位,是為九子奪嫡之始。至雍正帝統治時代,清朝政府確立「秘密立儲制度」,即由皇帝秘密指定儲君人選,並將寫有儲君姓名的詔書收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待皇帝駕崩後由大臣取出詔書,將新任君主之名昭告天下。

奪嫡分為三個階段:早期、中期和後期。早期共有九個皇子奪嫡(故稱「九子奪嫡」),但中期部分皇子勢力不足而轉而支持其他皇子(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 十四阿哥胤禵支持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支持四阿哥),所以大致上共分出五個黨派:大千歲黨、太子黨、三爺黨、四爺黨和八爺黨。後期其中前三個逐漸落敗,轉而支持最後仍堅持住的四爺黨和八爺黨。最終康熙帝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取胜告终。

过程

编辑

康熙一生中唯一長大成人的嫡子只有皇太子胤礽(二阿哥),胞兄承祜四歲早殤夭折。胤礽成人後骄纵蛮横,急於繼位。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发生了帐殿夜警事件,九月初四,康熙在木兰围场布林哈苏台行宫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下詔废太子。因此從此之后,其他庶子开始爭奪皇太子之位。大阿哥胤禔為庶长子,在太子初次被廢後,曾上書要求處死胤礽,手足相殘之意,令皇帝极为失望。而後三阿哥胤祉告发大阿哥胤禔曾行魇镇加害廢太子胤礽之事,康熙遂囚禁胤禔,並革爵。而八阿哥胤禩與大阿哥胤禔結黨,所以也有謀害過廢太子胤礽的意圖,並對張明德欲行刺廢太子胤礽知情不奏,所以康熙曾經非常厭棄八阿哥胤禩。而馬齊佟國維胤禔等人都曾向眾大臣高官抬舉辛者庫良妃所生八阿哥為儲君人選,所以康熙帝說了:「倡言欲立胤禩為皇太子殊屬可恨,朕於此不勝忿恚」[1][2]。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恢复太子胤礽之位[3]。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因不遵父訓結黨,因此再次下诏废太子。八阿哥胤禩转而擁立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十阿哥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時,挺身为其辯白。太子二度被废之后,胤禛領悟胤礽此生絕無复立之機,遂开始謀劃己方勢力,窺伺储君之位。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征戰,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九門提督隆科多(胤禛養母佟妃之弟,胤禛稱之為「舅舅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帝。九子夺嫡以康熙帝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取胜告终。

结党

编辑

對於皇子,此處只列舉奪嫡(或幫助奪嫡)的幾個兒子,關於康熙所有的兒子,請見康熙帝#子。其他皇子並未參與奪嫡,原因可能在於對皇位並無興趣,或者身有殘疾,或者幼年早夭。

大千歲黨

编辑

大千歲党在胤禔遭到囚禁後归属于八爺黨一派。

  • 长子胤禔(1672年-1735年),惠妃生,皇长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直郡王[4],“大千岁党”之首。

太子党

编辑

三爷党

编辑

三爷党在退出奪嫡舞台後後归属于皇太子一派。

  • 三子胤祉(1677年-1732年),荣妃生,皇三子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诚郡王,次年九月因在敏妃丧百日中剃头,降贝勒。四十八年三月,晋诚亲王,“三爷”。

四爷党

编辑

注:康熙五十一年前四爷党归属于皇太子一派,康熙五十一年皇太子第二次被废除后从中分出。

八爺黨

编辑
  • 八子胤禩(1681年-1726年),良妃(?-1711年)生,惠妃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为多罗贝勒,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為为廉亲王,“八爷党”之首。

相關影視作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三十五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帝諭滿漢諸臣曰:…所以拘執皇太子(胤礽)者,因其獲戾於朕耳,並非欲立胤禩為皇太子而拘執之也。皇太子(胤礽)獲罪之處虛誣者甚多,今馬齊、佟國維與允禔為黨,倡言欲立胤禩為皇太子,殊屬可恨,朕於此不勝忿恚,況胤禩乃縲絏罪人、其母又係□族,今爾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為皇太子,不知何意?豈以胤禩庸劣無有知識,倘得立彼則在爾等掌握中,可以多方𥳽弄乎?如此則立皇太子之事皆由於爾諸臣、不由於朕也,且果立胤禩,則胤禔必將大肆其志,而不知作何行事矣!朕悉睹其情形,故命亟釋廢太子胤礽。朕聽政四十九年包容之處甚多,惟於茲事忿恚殊甚,朕原因氣忿成疾…。諭曰:馬齊原不諳事,此數年中起自微□,歷陞至大學士,其處心設慮無恥無情但務貪得,朕知之已久早欲斥之,乃潛窺朕意而蓄是心殊為可惡,理應立斬,以為眾戒,朕因任用年久不忍即誅,著即交胤禩嚴行拘禁。李榮保著免死,照例枷責,亦聽胤禩差使。馬武著革職,其族中職官及在部院人員,俱革退,世襲之職亦著除去,不准承襲。…
  2. ^ 《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帝諭諸皇子:「胤禩係辛者庫□婦所生,胤禩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胤礽,舉國皆知,胤禩殺害二阿哥胤礽,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諸大臣保奏八阿哥胤禩…仍望遂其初念與亂臣賊子等結成黨羽密行險奸,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伊曾為人所保,誰敢爭執,遂自謂可保無虞矣,朕深知其不孝不義情形,即將所遣太監馮遣朝等於朕所御帷幄前,令眾環視,逐一夾訊,伊已將黨羽鄂倫岱、阿靈阿盡皆供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朕恐後日,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仰賴其恩為之興兵搆難,逼朕遜位而立胤禩者,若果如此,朕惟有含笑而歿已耳,朕深為憤怒。特諭爾等眾阿哥,俱當念朕慈恩遵朕之旨,始合子臣之理,不然,朕日後臨終時必有將朕身置乾清宮而爾等執刃爭奪之事也。胤禩因不得立為皇太子恨朕切骨,胤禩黨羽亦皆如此」。
  3. ^ 阎崇年:《清宫疑案正解》
  4. ^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帝第一次分别册封成年诸皇子为郡王、贝勒,其中:封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
  5.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爵的上谕:自去年九月不幸事出多端,朕深怀愧愤,惟日增郁结,以致心神耗损、形容憔悴势难必愈,于是概观众人,不过为寻常虚语,袭用空文,此外别无良法。惟贝勒胤祉特至朕前,奏称皇父圣容如此清减,不令医人诊视,进用药饵,徒自勉强耽延,万国何所倚?赖臣等虽不知医理,原冒死择医,令其日加调治因,痛哭陈请。爰于十一月十八日始用医药时,皇太子已经开释,遂亦同竭力侍昼夜不懈,今朕之剧疾业已全愈。从前朕之诸子,所以不封以王爵者,良恐幼年贵显,必至骄泰恣意而行,故封爵不逾贝勒,此亦朕予之以进勉之路也。今见承袭诸王、贝勒、贝子日耽宴乐,不事文学,不善骑射,一切不及朕之诸子,又招致种种匪类于朕诸子间,肆行其谗谮交擅机谋百出,凡事端之生,皆由五旗而起,朕天性不嗜用刑威,不加穷究,即此辈之幸矣。兹值复立皇太子大庆之日胤祉、胤禛、胤祺俱著封为亲王,胤祐、胤䄉俱著封为郡王,胤禟、胤祹、胤祯著封为贝子,尔衙门即传谕旨,察例议奏,特谕。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十日

来源

编辑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