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历史
编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前身是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建于1953年,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校尉胡同5号。馆藏品1.3万多件。1998年,“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1]2012年,位于校尉胡同的“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被列为北京市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新馆于2008年3月竣工,位于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的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该馆总面积14777平方米。展览面积达到6000多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二层,局部地下一层。其中,地上二层为常设展厅;专题展厅设在地上三层及四层。藏品库房位于地下二层。公共服务设施多数位于地上一层,包括国际会议厅、总服务台、寄存处、咖啡厅、书店、礼品店等等。 [1]
展览
编辑2012年11月27日,该馆推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展出至2013年6月。此展览由该美术馆自主策划,是对馆藏国立北平艺专作品的第一次专题展出。[2]展出的部分主要作品有:[3][4]
- 艾中信《枕戈达旦》、《雪里送炭》(1947年)、《紫禁城残雪》(1947年)、《蜀山隆冬》(1943年)、《斑鸠》(1946年)
- 李毅士《陈师曾像》(1920年)、《王梦白像》(1920年)
- 徐悲鸿《男人体正侧面速写》(1924年)
- 吴法鼎《旗装女人像》(1920年代)
- 齐振杞《郊区平民》、《东单小市》(1948年)、《东单操场》(1948年)、《无题(会战)》(1940年代)、《双人肖像》(1944年)
- 吴作人《纤夫》(1933年)、《开会的人》(1933年)
- 萧淑芳《庐山》(1933年)、《北海溜冰》(1935年)
- 孙宗慰《自画像》(1940年代)、《青城幽径》(1947年)、《蒙藏女子歌舞》(1942年)、《灌县风景》(1943年)、《梵音》(1947年)
- 冯法祀《捉虱子》(1942年)
- 戴泽《农民小组会》
- 李宗津《平民食堂》(1947年)
- 富家珍《女人体》(1939年,辅导老师为林乃干)
- 矢崎千代二《北海》(1947年)、《故宫角楼》(1947年)
- 宋步云《白皮松》(1947年)
- 常书鸿《静物》(1940年代)、《静物》(1940年代)、《女人体》(1940年代)
- 秦宣夫《王临乙像》(1945年)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美术馆介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于2013-04-10查阅. [201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2).
- ^ 中央美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展开幕,艺术中国,2012-11-27. [201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 ^ 国立北平艺专西画精品展亮相中央美院美术馆,99艺术新闻网,2012-11-28. [201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3).
- ^ 那些年,那些艺术青年(图),天津网,2012-12-24[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