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史
(重定向自中国财政史)
中國財政史論述中國千百年來政府的財政稅收制度等演變,稅收的掌握直接關係到王朝的興亡。
歷朝演變
编辑中國歷代的經濟主要以農業為核心,所以稅收方面也就以農業為主。早在遠古時代各諸侯國已按各種農作物之收成,作為支撐軍事力量的重點。如戰國時代的商鞅變法以「耕戰」為核心,企圖以重農政策達到養戰的目標。
秦漢以還中國趨向大一統,稅收模式仍以農業為主,但發展到後期出現了土地兼併。由於中國幅員遼闊,通訊困難,土地所有權中央難以及時掌握,於是部分田地就落入地方各豪強勢力手中。自此這些土地逃出了中央政權的控制範圍,演變成魏晉時代的「莊園經濟」。中央不但欠缺駕馭地方的能力,還常反被地方大族影響,例如東晉。至南北朝時北方的北魏推行均田制,重新把國家境內土地轉回入中央手中。這政策為隋唐一統全國創造了基礎。
中唐以還藩鎮割據,中央再一次失去地方掌握,稅收則操之於地方上藩鎮。這趨勢演變成日後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有鑑於此,自宋代以還,稅收開始發展至中央集權。
參見
编辑延伸閱讀
编辑- 张学锋:〈九品相通:再论魏晋时期的户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賴建誠:〈《萬曆會計錄》初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山根幸夫:〈明代福建的丁料和纲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