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事件
北部湾事件(越南语:Sự kiện Vịnh Bắc Bộ/事件灣北部),也作东京湾事件(英語:Gulf of Tonkin incident),是1964年8月北越和美国之间在北部湾海上发生的武装冲突。该事件導致美国國會通過針对北越的北部灣決議案,美国接替法国开始直接介入越南战争。国会的决议为约翰逊总统下令全面介入越南战争开了绿灯,開始對北越進行大规模战略轰炸,同时大量美军士兵和武器装备进入南越,越战全面升级。
北部湾事件 | |||||||
---|---|---|---|---|---|---|---|
越南戰爭的一部分 | |||||||
事件經過示意圖 | |||||||
| |||||||
参战方 | |||||||
美国 | 北越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喬治·史蒂芬·莫里森 約翰·J·赫里克 羅伊·約翰遜 | 黎維圭 | ||||||
兵力 | |||||||
一艘艾倫·M·桑拿級驅逐艦 一艘福雷斯特·舍曼級驅逐艦 一艘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數架F-4幽靈II戰鬥機與A-4天鷹式攻擊機 | 三艘P4級魚雷艇 | ||||||
伤亡与损失 | |||||||
一艘驅逐艦輕微受損 一架戰鬥機輕微受損 |
一艘魚雷艇被擊沉 一艘魚雷艇重傷 4人陣亡,6人受傷 |
「Gulf of Tonkin incident」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国大陸 | 北部湾事件 |
臺灣 | 東京灣事件 |
港澳 | 北部灣事件 |
1945年,二战结束后,全球殖民地独立运动兴起,其中包括法属印度支那。法國與越南獨立組織爆發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54年,法國被迫簽訂日内瓦协定同意越南独立。根据结束法越战争的《日内瓦协定》,越南被暂时分割,法国在其殖民较深的越南南方仍被允许保留资产和部分影响力。随后南北分别成立两个政府,相互间时有军事摩擦。此时美国并未直接介入,只是派遣军事顾问和提供军事装备,帮助南越和老挝抵抗北越的“共产主义颠覆”。1963年,越南共和國(南越)发生政治危机,第一任总统吳廷琰在政變中被殺,不少人認為吳廷琰死後,南越再也沒有政治強人治理南越,造成美軍介入越戰的动机。
北部湾事件發生之後,當事雙方均指責對方挑起衝突。但近年來,美國方面公布的資料大多已記錄,事件由美國引起(參看下文)。自“北部湾事件”后,美国全面军事介入越战,战争大规模升级,并对北越实施“饱和轰炸”和“焦土政策”,使双方陷入长达10年的全面战争中。
战争让北越军民伤亡超过170万人,另有33万人失踪;美军死亡5.8万人,受伤30.4万人;南越政府军死伤近70万人,另外还留下了数不清的寡妇、孤儿和残疾人,以及众多美军私生子(G.I. Babies)。[來源請求]
背景
编辑日內瓦會議后,越南南北分裂。在美國支持下,南越吳廷琰政權在南越推行反共獨裁統治;與此相對,推行共產主義的北越堅持統一越南的方針。1960年,在北越暗中支持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共)在南越成立。越共在南越進行的遊擊戰,给南越政權帶來很大打擊;同時,吳廷琰及其家族的獨裁統治也造成南越國內各階層的不滿。
1963年,南越吳廷琰和美國肯尼迪先後被殺,南越楊文明又很快下臺,南越阮慶和美國约翰逊各自執政。很有可能是出於對骨牌理論變為現實的擔心,约翰逊指示加大對南越的軍事援助力度。而距此稍早的1961年,美國中情局已經開始進行一項秘密進攻北越的計劃。為此,事件爆發前不久,美國海軍專門從挪威抽調艦艇,不過其中的驅逐艦馬多克斯號驅逐艦 (DD-731)很大程度上誇大了自身捲入交火的情況。[1](馬多克斯號于1972年卖给中华民国海军,改称“鄱阳”号。)
事件經過
编辑1964年7月底,美国海军军舰协同南越海军执行「34A行动计划」,对北越进行海上袭击。此段落的描述大部分為美方原始說法;據現有證據,其描述與實際情況存有差異。[來源請求]
7月31日
编辑7月31日0时20分,南越海军4艘鱼雷快艇改装的袭击炮艇,进入北越领海。其中PTF-3、PTF-6在湄岛海岸外2,000米放下皮艇载突击队员上岸袭击。这时北越海军的T-142号护卫艇赶来交战25分钟,击退南越两艇。同时,南越的PTF-4、PTF-5炮击了北越的纽岛45分钟。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马多克斯号在湄岛附近海域游弋,为南越海军的袭击艇提供信号情报支援。
8月1日
编辑北越海军的T-146号护卫艇的雷达跟踪照射美国海军马多克斯号,并与北越岸上指挥机构保持电讯通联。美国海军马多克斯号发现此情况后,驶向远海规避。但未见北越岸、艇有什么举动,马多克斯号又驶回北越领海边缘游弋。北越方面指出马多克斯号当天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
8月2日
编辑马多克斯号反映,8月2日,在公海遭到28英里外的三艘北越P-4巡邏魚雷艇(T-333、T-336、T-339)攻擊,而後進行自衛還擊。
當時在附近的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聞訊,派遣戰鬥機增援,擊沉北越一艘魚雷艇,重傷一艘。马多克斯号受輕傷,後與另一驅逐艦特納·喬伊號會合,駛回南越海域。
8月3日
编辑8月4日
编辑8月4日,马多克斯号與驱逐舰特納·喬伊號再次在北越沿海同一海域進行巡哨活動,晚間它們根據雷達確認受到北越5艘鱼雷艇攻擊。儘管連马多克斯号的艦長也無法確認敵人是否存在,[2]兩艦依舊進行了還擊動作,并报告击沉2艘,击伤2艘。马多克斯号舰长称当晚遭到12枚鱼雷攻击。
8月5日
编辑影響
编辑受這一系列事件的影響(尤其是8月4日的“事件”),8月7日美國國會全票通過了东京灣決議案,授權约翰逊總統對北越採取措施。随即,美军64架轰炸机对北越义安、鸿基、清化等地的鱼雷艇基地猛烈轰炸,宣称炸沉25艘鱼雷艇。
自1965年2月起美國對北越的大規模戰略轟炸開始,越戰全面升級。
事件揭露
编辑最早的揭露
编辑一直以来北越均不承认8月4日發生過所謂衝突;如1995年武元甲與原美國國防部長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會面時便予以否認,只承認8月2日發生過衝突。[3]约翰逊總統本人事後(1965年)也對8月4日的事件有懷疑,稱兩艦是“向鯨發炮”。[4]1971年6月丹尼爾·艾爾斯伯格向《紐約時報》發布了他拿到的長達7000頁的絕密文件五角大樓文件,首次指出該事件系美方的夸大和虛構。除了北部灣事件之外,該文件還涉及美國對老撾和柬埔寨的舉措等,大量真相震動了公眾。
揭露的進展
编辑2005年美国国家安全局發表報告,[5]進一步承認8月2日的事件亦是由於馬多克斯號率先開火警告而引起;8月4日則“有很大可能”在附近根本沒有北越軍艦。報告就8月4日的情況指出:
當夜并“沒有攻擊”……事實上河內海軍當夜除了努力救助2日受創的魚雷艇之外什麽也沒做。[6]
完整報告已由美國科學家聯盟在2008年初出版。
参考文献
编辑- ^ Naval History Archive Index - U.S. Naval Institute. [2008-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2).
- ^ 丹尼爾·艾爾斯伯格的報告,pp9-10
- ^ "McNamara asks Giap: What happened in Tonkin Gul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vember 9, 1995). Associated Press
- ^ Cohen Jeff,30-year Anniversary: Tonkin Gulf Lie Launched Vietnam W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kunks, Bogies, Silent Hounds, and the Flying Fish: The Gulf of Tonkin Mystery, 2-4 August 1964" (PDF). [2006-0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01-05).
- ^ Hanyok article (page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