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楚,分成西楚、东楚与南楚等,為秦漢之間的古地名。三楚本指楚国强盛时期的地理范围,到后來成为楚文化概念。直至东汉时期,依然为时人所使用[1]。南北朝後泛指湖南湖北一帶[2]戰國時期,楚國疆域遼闊,於秦漢之間按先後成立順序分成南楚、東楚與西楚等地,此說法出自《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3]。其中西楚地還於秦末漢初時由西楚霸王項羽建立西楚國。另外,三楚的南楚、東楚、西楚又可指三個城市:江陵(今湖北江陵)、吳郡(今江蘇苏州)與彭城(今江蘇徐州),此說法出自《漢書‧卷一‧高帝紀上》[4],這也吻合秦末漢初三楚的主要城市,這三城乃是楚人的核心地带[1]

範圍與源由

编辑
  • 南楚:《史記》指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等地[3],泛指楚國隆興之地,重要城市為江陵[4]。南楚為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固有領地。這個領地自楚武王楚文王開始向四周拓展,到楚莊王穩固疆域為止,總共領有古麋國(湖北鄖陽、房州一帶)、盧國、羅國(湖北襄樊、荊門一帶)、南方百苗等大小諸侯國。戰國中期,秦國屢次攻伐楚國。前279年秦將白起鄢郢之戰擊潰楚頃襄王,楚國首都(今湖北江陵)被秦軍攻占,龍興之地淪陷,大量楚人東逃江淮之地,楚國也遷都至陳(今河南淮陽)。此舊有龍興之地即南楚[1]
  • 東楚:《史記》指彭城以東,東海、廣陵、吳(吳郡)等地[3],泛指新占越國之地,重要城市為吳郡[4]。東楚為春秋末戰國初的越國之地。越國自越王勾踐吳國後占有北至東海、南抵餘杭(今浙江杭州)、東至海、西沿江淮之地。戰國初,楚國屢次占領越國土地。前306年,楚國乘越國內亂之際,聯合齊國攻滅越國,殺死越王無彊吳郡先後是吳國與越國的首都姑蘇(今江蘇蘇州),為江東的重鎮之一。此新占越國之地即東楚[1]
  • 西楚:《史記》指淮北、沛、陳、南郡、汝南等地[3],泛指楚人復興之地,重要城市為彭城[4]。西楚為戰國末期楚國新奪之地與西楚時期楚人主要勢力範圍。楚國被秦國擊潰後,大量楚人東遷江淮之地,楚國朝廷最後定都壽春。在北伐占魯國宋國泗上十二諸侯等諸侯國後,楚國勢力拓展到淮北與魯南一帶,江淮徐之地變成楚人的主要領地。在秦末六國遺民起義時,即有許多楚人在西楚地舉兵抗秦。而項梁、項羽叔姪也於會稽舉兵北上,至西楚地領導楚人對抗秦軍,其基地即西楚地的重都彭城。在項羽滅秦後,所建立的西楚國也是以彭城為首都。此楚人東遷殖民、並成為復興之地即西楚[1]
春秋时期楚国勢力範圍
战国初期楚国勢力範圍
战国後期楚国勢力範圍

其他說法

编辑

晉朝後,三楚泛指湖南湖北等楚地。例如《昭明文選》中提到「三楚多秀士,朝雲進荒淫[2]」。到五代十國時,有三個藩鎮先後在楚地立國,被稱為三楚。分別是马殷长沙楚國周行逢武陵湖南高季兴江陵荊南(南平)[5]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刘跃进, 秦汉时期的“三楚”文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学遗产》2008年第05期
  2. ^ 2.0 2.1 《昭明文選‧阮籍‧詠懷詩之六》:「三楚多秀士,朝雲進荒淫。」
  3. ^ 3.0 3.1 3.2 3.3 《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其俗大類西楚。」
  4. ^ 4.0 4.1 4.2 4.3 《漢書‧卷一‧高帝紀上》顏師古注引孟康曰:「舊名江陵為南楚,吳為東楚,彭城為西楚。」
  5. ^ 宋朝,周羽翀,《三楚新录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