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嶽一般是泛指中國境內的名。“三山”一般指神话传说中的三神山蓬莱瀛洲方丈,或实指天山长白山昆仑山,“五嶽”則是:泰山恒山華山嵩山衡山

中國的泰山

“三山五嶽”最早出於清朝诗人曹寅曹雪芹祖父)所写的《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而現在的“三山五嶽”一詞,可泛指在中國的眾多名山、群山或各地。

三山

编辑

不同于五岳,三山五嶽中的三山,一般为泛指中内的名山。

三山、三神山具体的名称,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传说是神仙居住之地,令古人神往,相傳山上有长生不死之药,宫殿皆用黄金白银建造:“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结果徐巿没有找到三神山,也没有得长生药。據晋朝的王嘉在《拾遺記·高辛》中記載:“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由此可知,“三山”指的是:方壺(方丈)、蓬壺(蓬萊)和瀛壺(瀛洲),但这只是神话传说,未必就真实存在。

三山可实指中华历史文化和地理疆域闻名的天山长白山昆仑山三座山(脉)[1];或者以道教符箓派三大名山龍虎山閤皂山茅山為三山;还有一种说法是用黄山庐山雁荡山这三座旅游名山并列为三山,但此来源已不可考。

五嶽

编辑
 
泰山

三山五嶽中的五嶽,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雖然五嶽不是中国最高的山,但由於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訪,留下遗迹,大大增添了五嶽之名聲。

五嶽始見於《周禮》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东汉的郑玄对此注释说:“五岳,东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曰华山、北岳曰恒山、中岳曰嵩山。”西漢時期的東方朔在其《封泰山》一文中说:“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為五嶽之長。”由此看來,確定泰山(东嶽)、恒山(北嶽)、華山(西嶽)、嵩山(中嶽)和衡山(南嶽)、为五岳,可能早在《周礼》成书的春秋战国时期,最晚在东方朔的西汉时期。

历史上的北岳恒山,原指今天的河北大茂山,清朝顺治年间才改为山西恒山。南岳原指湖南衡山,漢朝時曾改為安徽的天柱山,至隋文帝时重新恢復為湖南衡山[2]

古代中国一些地方割据政权,也曾封过五岳,例如三國時代東吳孙皓离县(現於江苏宜兴县)为中岳,又封其南的荆南山为南岳。五代十國時期,王延鈞霍童山(現於福建宁德县)为东岳,高盖山(現於永泰县)为西岳。唐朝时,南诏则稱雲南境内的苍山(中岳)、乌蒙山(东岳)、无量山(南岳)、高黎贡山(西岳)和玉龙山(北岳)。

参见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金夢瑤施仲謀. 中華文明第一課.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2023: 9. ISBN 9789620775536. 
  2. ^ 太平御覽·卷三十九》引徐靈期《南嶽記》曰:「衡山者,五嶽之南嶽也,其來尚矣。至於軒轅,乃以灊霍之山為副焉。故《爾雅》雲『霍山為南嶽』,蓋因其副焉。至漢武南巡,又以衡山遼遠,道隔江漢,於是乃徙南嶽之祭於廬江灊山,亦承軒轅副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