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六氯环己烷
γ-六氯环己烷(γ-HCH),俗称靈丹(Lindane),是農药六氯环己烷的一种γ-异构体,也是该杀虫剂的有效成分。
γ-六氯环己烷 | |
---|---|
IUPAC名 (1r,2R,3S,4r,5R,6S)-1,2,3,4,5,6-hexachlorocyclohexane (1r,2R,3S,4r,5R,6S)-1,2,3,4,5,6-六氯環己烷 | |
英文名 | γ-hexachlorocyclohexane |
别名 | 靈丹 γ-HCH |
识别 | |
缩写 | γ-HCH |
CAS号 | 58-89-9 |
PubChem | 727 |
SMILES |
|
InChI |
|
性质[1][2] | |
化学式 | C6H6Cl6 |
摩尔质量 | 290.8298 g·mol⁻¹ |
外观 | 无色无味固体 |
密度 | 1.85 g·cm−3 |
熔点 | 112.9°C |
沸点 | 323°C(分解) |
溶解性(水) | 难溶于水:8.2 mg·l−1 (25 °C) |
蒸氣壓 | 5.1 Pa |
药理学 | |
ATC代码 | P03AB02(P03),QP53 QS02 |
药品分级 | |
妊娠分类 | C |
危险性 | |
欧盟危险性符号 | |
警示术语 | R:R20/21, R25, R48/22, R64, R50/53 |
安全术语 | S:S1/2, S36/37, S45, S60, S61 |
NFPA 704 |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制备
编辑工业品六六六是多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其中γ-异构体仅占12–16%,其余均为无效成分。根据各异构体在有机溶剂中的不同溶解度,可以通过溶剂提取而将高含量的γ-异构体从中提取出来。当γ-六六六含量超过99%时称为林丹。最常用的提取溶剂是甲醇。
性质
编辑γ-六氯环己烷是六氯环己烷的一种立体异构体,该异构现象是由环己烷构象情况所决定的。其结构中,氯原子在环上的位置为a,a,a,e,e,e位(a = 直键,e = 平键)。除γ-异构体外,六氯环己烷还有α-、β-、δ-和ε-异构体。
工业品六六六为具有强烈刺鼻恶臭的白色固体,但纯γ-六六六为白色无臭的结晶。γ-六六六可以在浓硝酸中重结晶,说明其化学稳定性是很高的。
用途
编辑作为农药时叫“六六六”,有效成分主要是俗稱「林丹」或「林旦」(Lindane)的γ-异构体,常施于蔬果等作物。对昆虫有触杀、消化毒性和挥发性毒物(熏蒸杀虫)等作用。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用来防治果树、蔬菜、水稻、经济作物等多种害虫。也是一种土壤杀虫剂。
γ-六氯环己烷有毒,致畸,易残留。不仅残留在蔬果上的农药会对人造成危害,残留在土壤中也会影响后一年作物的生长。目前在世界许多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已经禁止使用该农药。平時以晶狀方式呈現,不易溶於水及不易受到生物分解,會影響人體的神經中樞、肝臟、腎臟,並且容易導致產下畸形兒。
历史
编辑1825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苯和氯在日光照射下反应,可以得到一种固体产物。1912年,荷兰化学家林丹(Teunis van der Linden)指出,在六六六混合物中存在4种立体异构体。但直到1935年,六六六的杀虫活性才由Bender发现。随后Slade和法国人Dupire也各自发现六六六的杀虫活性。Slade还进一步指出,六六六的生物活性几乎完全是由其γ-异构体的存在引起的。
六六六在1950-60年代曾是中国生产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杀虫剂,它在确保农业丰收和预防传染病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据估计,1950至2000年间,全球林丹的总产量约为60万吨,其中大多数是用在农业方面。由于林丹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并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截至2006年11月,已有52个国家禁止林丹的使用,另有33个国家对林丹的使用作出限制。2009年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会议,明确禁止林丹的生产和在农业上的应用。
虽然中国很早便停止了六六六的使用,但林丹可能仍然在生产和使用。香港自1991年起禁止六六六的使用(註銷登記)。[3]
在1996-1998年,ES & T的Middeldorp及Van Eekert兩人發現六氯環己烷在厭氧狀態下提供碳源,可催化細菌將六氯環己烷分解成苯及氯苯,分別再經厭氧及耗氧狀態下完全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甲烷、氫離子及氯離子等,利用這個結果運用在Akzo Nobel在荷蘭的污染場址,評估利用現有細菌分解六氯環己烷可行性。
毒性
编辑γ-六六六的大鼠口服急性毒性和DDT差不多,半數致死量是115mg/kg。给药后,曾在动物的奶和脂肪中发现有林丹的存在,但可以相当快地排出体外,因而累积体内的危险性较小。不过,工业品六六六中含有一定量的α-和β-六六六,这两种异构体使积蓄的可能性和累积毒性大大提高。
代谢
编辑动物体内,林丹首先主要经由各种过程转变为1,2,4-三氯苯,然后进一步生成三氯酚的各种异构体,并经与葡糖醛酸的结合而排出体外。在昆虫体内,林丹主要降解为五氯环己烯,再与谷胱甘肽形成加成产物。
作用机制
编辑雖然六六六毒性和滴滴涕差不多,但六六六的作用机制与滴滴涕不同,而与环戊二烯类杀虫剂有些类似。六六六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周围神经系统也有作用。作用部位是突触。实验表明,其对突触的作用方式主要是促使突触前膜过多地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典型的兴奋、痉挛、麻痹等征象。而至于六六六引起乙酰胆碱释放的具体机制,目前仍然不很清楚。
测定方法
编辑一种方法是比色测定六六六脱氯化氢、硝化等反应后产生的1,3-二硝基苯与丁酮形成的有色配合物,而电子捕获气相色谱的测定可达毫微克量。这些方法均适合残留量的测定。
參考資料
编辑外部連結
编辑政府和組織
编辑- FDA Information on Linda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PA Information on Linda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amma Hexachlorocyclohexane Fact Sheet
新聞報導和意見文章
编辑- "Mom and Pros Tackle Li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PR story from 2006
- Pepsi and Coca-Cola - Lindane in drinks in Ind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ews story from 2006
- India - Pesticides in Coke & Pepsi drinks - news story from 2003